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
【背景技术】
[0002]点焊设备中焊接头在焊接较细的金属丝时,需要将夹头压在被焊接的两根金属细线上,通过高温夹头的作用将被焊接的金属细丝焊接在一起,普通夹头焊接线圈线时,一直采用人工焊接,但由于夹头易磨损,易积异物,需要经常对夹头进行清洗,因而焊接效率低下,焊接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与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头主体部分(I)与夹头部分⑵;
[0006]其中,夹头部分(2)与夹头主体部分(I)的前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部分(2)材料为金刚石复合材料。
[0008]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主体部分(I)为非对称体,其后端一侧开有与电极相连接的电极连接孔(101 )。
[0009]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主体部分(I)的后端还开有一定位销孔(102)。
[0010]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借助于夹头部分(2)的金刚石复合材料材料设计,使得夹头的耐磨性较之前的产品有十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设计有与电极相连接的小孔,也使得电极连接时更加的稳固牢靠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
[001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头主体部分(I)与夹头部分⑵;
[0017]其中,夹头部分(2)与夹头主体部分(I)的前端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部分(2)材料为金刚石复合材料。
[0019]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主体部分(I)为非对称体,其后端一侧开有与电极相连接的电极连接孔(101 )。
[0020]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主体部分(I)的后端还开有一定位销孔(102)。
[0021]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借助于夹头部分(2)的金刚石复合材料材料设计,使得夹头的耐磨性较之前的产品有十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设计有与电极相连接的小孔,也使得电极连接时更加的稳固牢靠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
[00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头主体部分(I)与夹头部分(2); 其中,夹头部分(2 )与夹头主体部分(I)的前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部分(2)材料为金刚石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主体部分(I)为非对称体,其后端一侧开有与电极相连接的电极连接孔(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主体部分(I)的后端还开有一定位销孔(1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头主体部分(1)与夹头部分(2);其中,夹头部分(2)与夹头主体部分(1)的前端固定连接,同时,非对称金刚石复合材料夹头的夹头部分(2)材料为金刚石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借助于夹头部分(2)的金刚石复合材料材料设计,使得夹头的耐磨性较之前的产品有十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设计有与电极相连接的小孔,也使得电极连接时更加的稳固牢靠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
【IPC分类】B23K37/00, B23K37/04
【公开号】CN204843295
【申请号】CN201520293490
【发明人】张冬荣
【申请人】深圳市精创宏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