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是一种适合在车床上使用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0002]锁芯产品由于使用状态比较特殊,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不锈钢作为主要原料,而不锈钢产品其塑形性并不好,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模具切割成型。
[0003]由于现阶段的锁芯产品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夹持定位比较困难,每次加工均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这一工序,因而影响整个锁芯产品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包括夹具,夹具上根据设置有模具孔;所述夹具为圆盘构造;所述夹具的圆盘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车床卡盘进行连接的圆凸台;以该圆凸台为圆心,在夹具的圆盘上辐射设置有模具孔;所述模具孔上设置有限位、夹紧与定位机构。
[000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的改进:所述模具孔包括相对于锁芯的锁芯套设置的锁芯套孔和相对于锁芯的固定座设置的固定座孔;所述锁芯套孔跟固定座孔相互连通;固定座孔在夹具圆心一侧,锁芯套孔在夹具侧边一侧;所述夹具侧边上设置有槽,该槽贯穿夹具侧边与锁芯套孔相连通。
[000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凸台一侧的锁芯套孔上设置有横向限位机构;所述夹具侧边上相对于锁芯套孔设置有贯穿其侧壁的夹紧机构;所述锁芯套孔内设置有定位机构。
[000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限位机构为垫片,该垫片覆盖锁芯套孔上侧;所述夹紧机构为螺钉;所述定位机构为锁芯套孔与固定座孔相互连接处的两侧圆弧收边。
[000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钉包括明螺丝和暗螺丝;所述明螺丝和暗螺丝沿着夹具圆心的纵轴线依次分布;所述垫片一侧设置暗螺丝,另外一侧设置明螺丝。
[00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孔与模具间隙配合;所述锁芯套孔与固定座孔相互连接处的两侧收边尺寸与锁芯的锁芯套对应位置尺寸完全一致。
[0011]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采用的是圆盘构造,在圆盘上可以设置若干个模具孔,通过圆盘转动,就可以一次性切割多个产品;而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车床固定,在车床上使用,相对于铣床,车床在普及率相对较高,其生产成本也低。而最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横向限位、夹紧以及定位构造(小圆弧定位),使得锁芯在模具孔内轻易固定,提尚生广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一侧)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另外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中模具孔10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放大后的锁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图1?图4给出了一种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包括夹具1,该夹具I为圆盘构造,夹具I的圆盘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车床卡盘进行连接的圆凸台2 ;以该圆凸台2为圆心,在夹具I的圆盘上辐射状分布一圈模具孔10,模具孔10的形状与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完全一致,而在圆盘上分布的一圈模具孔10的数量根据圆盘的直径来确定,圆盘越大,设置模具孔10的数量越多。而模具孔10贴近该圆盘侧边分布一圈,在圆盘的侧边上开槽12,该槽12贯穿圆盘的侧壁与模具孔10相连通(通过该槽12切割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该模具孔10从左到右贯穿整个圆盘形夹具1,在夹具I左侧的圆心位置设置圆凸台2。
[0019]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包括锁芯套1001、固定座1002。其中相对应于锁芯套1001、固定座1002,模具孔10分布设置相应的孔(即锁芯套孔104与固定座孔105),其固定座孔105与锁芯套孔104相互连通,且固定座孔105靠近圆盘的圆心位置,而锁芯套孔104则与圆盘侧边上的槽相互连通(加工的时候,由于需要在锁芯套1001上切割,所以此处锁芯套孔104在圆盘的外围)。
[0020]模具孔10上设置有相应的定位、夹紧与限位装置。其中,限位装置为横向限位装置,横向限位装置为垫片103,该垫片103设置在夹具I的左侧面(即圆凸台2的一侧面),这一侧面由于在加工的时候,需要与相应的其他加工机构相互连接,所以在这一侧面设置相应的限位机构,放置将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插入模具孔10的时候,贯穿模具孔10而掉落到另外一侧面;该垫片103仅为限位作用,所以该垫片103仅仅覆盖模具孔10上锁芯套孔104的一部分,这样的设置在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插入模具孔10后,还能继续观察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的插入状态。
[0021]而夹紧装置由螺丝构成,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机床上使用,所以其外表面设置有螺丝的构造,可能会对夹具运行过程造成影响,所以此处设置为明螺丝102跟暗螺丝101两种夹紧(螺丝夹紧)方式,该明螺丝102跟暗螺丝101均设置在圆盘的侧壁上,其以贯穿圆心的纵向轴线为基准,从右到左依次设置。
[0022]而定位装置为模具孔10上锁芯套孔104上设置与锁芯套1001完全一致的圆弧收边。在模具孔10的设置时,为了方便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套入模具孔10,则将模具孔10设置为与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间隙配合的形式,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而在模具孔10上锁芯套孔104与固定座孔105的相互连接处设置定位(小圆弧定位),该定位装置为锁芯套孔104与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的锁芯套1001尺寸一致的左、右侧圆弧收边。由于该两侧圆弧收边设置于模具孔10的中段,所以在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套入模具孔10的时候,不会对整个过程形成阻碍作用。
[002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0024]1、将未成形的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从右到左套入模具孔10,直到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的左侧抵住垫片103,完成横向限位;
[0025]2、在步骤I的过程中,通过定位装置完成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的定位;
[0026]3、调整暗螺丝101 —次(在使用第一次的时候调整暗螺丝101,由于每个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的尺寸基本一致,所以暗螺丝101在第一次调整到位之后,基本不再需要调整),调整明螺丝102 (由于明螺丝102便于调整,但是对加工过程会可能有干涉影响,而暗螺丝101对加工过程不会有影响,但是调整不方便,基于此,将具有横向限位一侧设置暗螺丝101,而另外一侧设置明螺丝102,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夹紧装置对于机床加工时候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又增加模具孔10对不锈钢双开门锁芯100的限位作用)。
[0027]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包括夹具(1),夹具(I)上根据设置有模具孔(10);其特征是:所述夹具⑴为圆盘构造; 所述夹具(I)的圆盘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车床卡盘进行连接的圆凸台(2); 以该圆凸台⑵为圆心,在夹具⑴的圆盘上辐射设置有模具孔(10); 所述模具孔(10)上设置有限位、夹紧与定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孔(10)包括相对于锁芯的锁芯套设置的锁芯套孔(104)和相对于锁芯的固定座设置的固定座孔(105); 所述锁芯套孔(104)跟固定座孔(105)相互连通;固定座孔(105)在夹具(I)圆心一侧,锁芯套孔(104)在夹具(I)侧边一侧; 所述夹具(I)侧边上设置有槽(12),该槽(12)贯穿夹具(I)侧边与锁芯套孔(104)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圆凸台(2) —侧的锁芯套孔(104)上设置有横向限位机构; 所述夹具(I)侧边上相对于锁芯套孔(104)设置有贯穿其侧壁的夹紧机构; 所述锁芯套孔(104)内设置有定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横向限位机构为垫片(103),该垫片(103)覆盖锁芯套孔(104)上侧; 所述夹紧机构为螺钉; 所述定位机构为锁芯套孔(104)与固定座孔(105)相互连接处的两侧圆弧收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螺钉包括明螺丝(102)和暗螺丝(101); 所述明螺丝(102)和暗螺丝(101)沿着夹具(I)圆心的纵轴线依次分布; 所述垫片(103) —侧设置暗螺丝(101),另外一侧设置明螺丝(10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孔(10)与模具(100)间隙配合; 所述锁芯套孔(104)与固定座孔(105)相互连接处的两侧收边尺寸与锁芯的锁芯套对应位置尺寸完全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不锈钢双开门锁芯车床专用夹具,包括夹具(1),夹具(1)上根据设置有模具孔(10);所述夹具(1)为圆盘构造;所述夹具(1)的圆盘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车床卡盘进行连接的圆凸台(2);以该圆凸台(2)为圆心,在夹具(1)的圆盘上辐射设置有模具孔(10);所述模具孔(10)上设置有限位、夹紧与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车床固定,在车床上使用,相对于铣床,车床在普及率相对较高,其生产成本也低。
【IPC分类】B23Q3/00
【公开号】CN204843563
【申请号】CN201520583292
【发明人】凌玮
【申请人】浙江科技学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