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93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炼铁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炼铁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属炼铁高炉设备领域。它由(结合附图1说明)小料斗(1),小钟阀(2),大料斗(3),大钟阀(4),密封阀(5),连接体(6)支撑体(7),固定布料器(8)可调漏斗(9),软探尺(10)等组成。
二、技术背景;世界上原来只有两种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其名称、特征和缺陷如下(一)双钟式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含多钟)这种炉顶装料布料装置,是高炉用的最早也是用的最普遍的一种炉顶设备,它由(从上向下)小料斗、小钟、旋转布料器、大料斗、大钟等组成。它靠旋转布料器将炉料每60度左右向高炉下料一批,也就是说在高炉内每60度就有一个堆尖(炉料的粉末集中区,下同),所以,这钟炉顶设备的布料是不均匀的。而且,在结构上还有以下几个缺陷1,重量大,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高,运行事故多。
2,在高炉内的布料为堆尖式,故布料不均匀。
3,密封性能差,不利于提高炉顶压力。
(二)无钟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它由(从上向下)小料斗、闸阀、密封阀、大料斗、闸阀、密封阀、旋转溜槽等组成。这种炉顶的主要特征,是在炉喉上部(炉顶下部)安装一个旋转溜槽,该溜槽可绕炉喉中心旋转360度,每6~8秒钟旋转一周。一批炉料可在炉喉内布数圈,因此,高炉内没有堆尖存在,它比双钟式炉顶布料均匀,但结构上也有下述几个缺陷1、构造复杂,投资大。
2、密封系统庞大复杂,有些高炉还须长期充入氮气。运行成本高。
3、在大型高炉上布料是均匀的,但在中小高炉上布料的均匀性就比较差。
三、发明目的由于高炉使用最广泛的双钟式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缺点很多,而引进外国的无钟炉顶装料布料装置,虽然布料比双钟式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均匀,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在小高炉上不能发挥它的优势。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布料均匀,价格低廉,而又在大、中、小高炉上都能适用的炉顶装料布料装置。
四、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结合附图1说明)在小料斗(1)的下面紧固一个小钟阀(2),在小钟阀(2)的下面紧固一个大料斗(3),在大料斗(3)的下面紧固一个大钟阀(4),在大钟阀(4)的下面紧固一个密封阀(5),在密封阀(5)的下面紧固一个连接体(6),在连接体(6)的下面紧固一个支撑体(7),在支撑体(7)的下面连接一个固定布料器(8),在支撑体(7)的内部安装一个可调漏斗(9),在支撑体(7)的上面两侧对称安装两个软探尺(10)。
本实用新型向高炉内的装料顺序是这样的当小料斗(1)内已装完炉料并需要向大料斗(3)装料时,就提起小钟阀塞(11),即可打开小钟阀(2),炉料即从小料斗(1)通过大钟阀座(12)垂直流向大料斗(3)内,而且炉料堆尖处于大料斗(3)的中心部位。这就产生了第一次漏斗效应(使粉状炉料均匀分布于漏斗垂直出口中心周围的物理现象)。当大料斗(3)内的炉料装足以后,若需要向高炉内装料时,就先打开密封阀(5),再向上提起大钟阀塞(13),即可打开大钟阀(4),则大料斗(3)内的炉料即通过大钟阀座(14)和可调漏斗(7)垂直流向固定布料器(8)的上表面上,这就产生了第二次漏斗效应。当炉料与固定布料器(8)撞击后,即顺着固定布料器(8)的斜面分布到高炉炉喉的料面上,从而将炉料堆尖展开成为一个很宽的环状带,高炉内就不再有炉料堆尖存在。这就达到了高炉工艺要求的均匀布料目的。可调漏斗(9)可以在水平面的任何方位移动一定的距离。它向那个方位移动,则那个方位就可以多分布一些炉料,从而即可消除高炉在该方位的煤气流偏行或炉料偏布现象。固定布料器(8)也可以在水平面的任何方位移动一定的距离,它向那个方位移动,那个方位就少分布一些炉料,因此,也可用移动固定布料器(8)来消除高炉内的煤气流偏行或炉料偏布现象。软探尺(10)是用来探测高炉料面的。
由于这种装料布料方式,消除了高炉内的炉料堆尖,高炉就可以明显的降低能耗和提高产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内没有旋转布料器(双钟式炉顶必须有)和旋转溜槽(无钟炉顶必须有),因此,高炉只有静密封而没有动密封。为高炉提高炉顶煤气压力创造了条件。


1、附图1炼铁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纵剖面图;本图的主要部件为(结合附图1说明)在小料斗(1)的下面紧固一个小钟阀(2),在小钟阀(2)的下面,紧固一个大料斗(3),在大料斗(3)的下面,紧固一个大钟阀(4),在大钟阀(4)的下面紧固一个密封阀(5)(常压高炉可省略此密封阀),在密封阀(5)的下面紧固一个连接体(6),在连接体(6)的下面紧固一个支撑体(7),在支撑体(7)的下面连接一个固定布料器(8),在支撑体(7)的内部安装一个可调漏斗(9)。在支撑体(7)的上面两侧对称安装两个软探尺(10)。支撑体(7)与高炉炉口大法兰紧固在一起。从而,该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就与高炉炉壳连接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2、附图2小钟阀(2)结构简图。
本图为小钟阀(2)的结构简图,它的主部件由小钟阀塞(11)和小钟阀座(12)组成。将小钟阀塞(11)向上提起500~700mm,为开启阀门。将小钟阀塞(11)下落至小钟阀座(12),为关闭阀门。小钟阀塞(11)的上部为圆锥形,下部与小钟阀座(12)的接触面为球面或锥面。小钟阀塞(11)由液压或电力拖动。
3、附图3大钟阀(4)结构简图。
本图为大钟阀(4)结构简图,它的主要部件由大钟阀塞(13)和大钟阀座(14)组成。将大钟阀塞(13)向上提起500~700mm,为开起阀门,向下落至大钟阀座(14)为关闭阀门。大钟阀塞(13)的上部为圆锥形,下部与大钟阀座(14)的接触面为球面或锥面。大钟阀塞(13)由液压或电力拖动。
4、附图4密封阀(5)结构简图。
本图为密封阀(5)结构简图,它的主要部件由密封阀座(15)、阀盘(16)和阀盘轴(17)组成。阀盘(16)可以绕阀盘轴(17 )转动90~92度。阀盘(16)向上转动至密封阀座(15)为关闭阀门,向下转动90~92度为开启阀门。阀盘轴(17)由液压或电力拖动。
5、附图5-A中小高炉用固定布料器(8)的下件形状俯视简图。
固定布料器(8)的下件的下沿为圆形,这种形状适合炉喉直径较小的中小高炉使用。
6、附图5-B大型高炉用固定布料器(8)的下件形状俯视简图。
固定布料器(8)的下件的下沿为城墙豁口形,这种形状适合大型高炉使用。因为3000m3以上的大型高炉的炉喉直径太大,下沿为圆形的固定布料器(8),不易将矿石布到炉喉中心,所以,必须将固定布料器(8)的下件的下沿做成城墙豁口形,使部分炉料提前通过豁口进入高炉炉喉,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六、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说明该实用新型的最上部为小料斗(1),在小料斗(1)的下面紧固一个小钟阀(2),在小钟阀(2)的下面紧固一个大料斗(3),在大料斗(3)的下面紧固一个大钟阀(4),在大钟阀(4)的下面紧固一个密封阀(5),在密封阀(5)的下面紧固一个连接体(6),在连接体(6)的下面紧固一个支撑体(7),在支撑体(7)的下部连接一个固定布料器(8),在支撑体(7)的内部安装一个可调漏斗(9),在支撑体(7)的上部两侧对称安装两个软探尺(10)。
可调漏斗(9)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将通过它向下流动的料流规范为圆柱形,有利于对高炉的均匀布料。二是,由于它能够在水平面的任何方位移动一定的距离,它向那个方位移动,那个方位就能多分布一些炉料,因此,就可以用移动可调漏斗(9)来消除炉料在炉喉内出现的煤气流偏行或炉料偏布现象。
固定布料器(8)也可以在水平面的任何方位移动一定的距离,它向那个方位移动,那个方位就能少分布一些炉料。因此,就可以用移动固定布料器(8)来消除煤气流偏行或炉料偏布现象。
小钟阀(2)是由可提起和落下的小钟阀塞(11)和固定的小钟阀座(12)组成的,在小钟阀座(12)的中部有一个与小钟阀塞(11)严密配合的上大下小的圆形孔道。下料时炉料从此孔道通过。将小钟阀塞(11)向上提起500~700mm为开启,落下至小钟阀座(12)为关闭。
大钟阀(4)也是由可提起和落下的大钟阀塞(13)和固定的大钟阀座(14)组成的,在大钟阀座(14)的中部有一个与大钟阀塞(13)严密配合的上大下小的圆形孔道。下料时炉料从此孔道通过。将大钟阀塞(13)向上提起500~700mm为开启,下落至大钟阀座(14)为关闭。
密封阀(5)是由可绕阀盘轴(17)旋转的阀盘(16)和固定的密封阀座(15)组成的。在密封阀座(15)的中部有一个与阀盘(16)严密配合的圆形孔道,下料时炉料从此孔道通过。阀盘(16)绕阀盘轴(17)向下旋转90~92度是开起阀门,向上旋转至密封阀座(15)是关闭阀门。阀盘轴(17)可用液压或电力拖动。
当小料斗(1)内装足炉料并需要向大料斗(3)内装料时,将小钟阀塞(11)向上提起500~700mm,即可打开小钟阀(2),则炉料即通过小钟阀座(11)流入大料斗(3)内,而且,炉料堆尖处于大料斗(3)的中心位置,这就产生了第一次漏斗效应,即在大料斗(3)中心的周围各方位内,各种粒度的炉料组成是基本一样的。当大料斗(3)内装足炉料,并需要向高炉炉喉内装料时,先打开密封阀(5),再将大钟阀塞(13)向上提起500~700mm,即可打开大钟阀(4),则炉料即通过大钟阀座(14)流向固定布料器(8)的上表面,与固定布料器(8)的上表面碰撞以后,炉料即顺着固定布料器(8)的斜面流入高炉炉喉内,这就产生了第二次漏斗效应,即在固定布料器(8)中心的周围各方位内,各种粒度的炉料组成更接近一样。也就是说在高炉中心周围各方位内的粒度组成是基本一样的。这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用简单的方法,达到了高炉均匀布料的要求。
由于本实用新型内没有旋转布料器(双钟式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必需有)和旋转溜槽(无钟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必需有),它的主要部件都是固定的,因此,它只有静密封,而没有旋转部件的动密封,这对提高炉顶煤气压力是非常有利的。
可调漏斗(9)可向水平面的任何方位移动一定的距离,它向那个方位移动,那个方位就能多分布一些炉料,因此,就可以用移动可调漏斗(9)方法,来消除高炉内的煤气流偏行或炉料偏布现象。
固定布料器(8)也可向水平面的任何方位移动一定的距离,它向那个方位移动,那个方位就能少分布一些炉料,因此,也可用移动固定布料器(8)的方法,来消除高炉内的煤气流偏行或炉料偏布现象。
固定布料器(8)斜面上的环形槽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它的耐磨性能,以延长它的寿命。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是用漏斗效应原理来达到高炉均匀布料的目的,取消了原有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的旋转布料器或旋转溜槽,使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变得简单了,密封性能也好了,重量也减轻了。
权利要求1.一种炼铁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属炼铁高炉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小料斗(1)的下面紧固一个小钟阀(2),在小钟阀(2)的下面紧固一个大料斗(3),在大料斗(3)的下面紧固一个大钟阀(4),在大钟阀(4)的下面紧固一个密封阀(5),在密封阀(5)的下面紧固一个连接体(6),在连接体(6)的下面紧固一个支撑体(7),在支撑体(7)的下面连接一个固定布料器(8),在支撑体(7)的内部安装一个可调漏斗(9),在支撑体(7)的上部两侧对称安装两个软探尺(10)。固定布料器(8)是连接在支撑体(7)上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小钟阀(2)的小钟阀塞(11)的上部为圆锥形,下部与小钟阀座(12)的接触面为球面或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钟阀(4)的大钟阀塞(13)的上部为圆锥形,下部与大钟阀座(14)的接触面为球面或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布料器(8)的总体形状为圆锥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布料器(8)分上下两件,上件为带有环形槽(18)的小圆锥台形铸纲件。下件为带有多层环形槽(19)的大圆锥台形铸钢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布料器(8)的下件的下沿为圆形,或城墙豁口形。
专利摘要一种炼铁高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属于炼铁高炉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取消原有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的旋转布料设备,简化炉顶结构,而又要布料均匀,并能提高炉顶装料布料装置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从上向下)它由小料斗(1),小钟阀(2),大料斗(3),大钟阀(4),密封阀(5),连接体(6),支撑体(7),固定布料器(8),可调漏斗(9),软探尺(10)等组成。本实用新型虽然没有旋转布料设备,但当本实用新型对高炉炉喉装料布料时,能将炉料堆尖(炉料的粉末集中区,下同)展开成一个很宽的环状带,从而将炉料堆尖对高炉冶炼过程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就达到了对高炉炉喉的均匀布料目的。其主要原理是,当打开小钟阀(2)和大钟阀(4)下料时,产生的两次漏斗效应,和料流与固定布料器(8)碰撞后产生的均匀布料作用。
文档编号C21B7/20GK2554185SQ0127614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8日
发明者谢振远 申请人:谢振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