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9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去除齿轮侧面毛刺的机 械设备。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06年3月26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种名称为齿 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于2007年2月21日授权公告, 授权公告号为CN2871085Y,该齿轮自动去毛刺装置无须手动磨挫齿轮端面,可 快速稳定的将齿轮端面毛刺去除干净,效率高,对齿轮侧面的加工一致性好, 但其在去毛刺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当砂轮使用一定时间后,砂轮上端面磨损, 需要在砂轮底侧的支撑台面上加一个垫圈来升高其端面高度来实现对砂轮上端 面的高度调节,这种调节方式还需要配备各种规格的垫圈,比较麻烦,更换也 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剌装置改良结 构,可以方便的进行砂轮上端面高度的调节,省去了各种规格垫圈的配备,简 化了产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齿轮侧面自动去 毛刺装置改良结构,包括机座、电机、中心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碗形砂轮及固 定在机座上的环形齿轮座,所述碗形砂轮与环行齿轮座同圆心,碗形砂轮上端 面稍高于环行齿轮座上端面,环行齿轮座上端面设有若干与齿轮转轴对应的轴 孔,所述碗形砂轮中心孔为非圆形孔,其上下端通过与之对应的固定套筒、螺母及垫圈固定在电机转轴连接端,电机转轴端部设有螺纹,固定套筒底端设有 支撑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面和砂轮底侧面之间设有压簧,当碗形砂 轮上端面由于磨损过低时,只需要调整螺母位置,将砂轮上端面调整至合适位 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台面和砂轮底侧面之间设有压 簧,从而方便的进行砂轮上端面高度的调节,省去了各种规格垫圈的配备,简 化了产品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改良结构,包括机座l、 电机2、中心固定在电机转轴21上的碗形砂轮3及固定在机座1上处在碗形砂 轮外围的环形齿轮座4,环行齿轮座4优选采用圆管座,圆管座底部均匀设有4 个排屑孔43,在圆管座底部内侧还设有一环行导屑斜台5,碗形砂轮3与环行 齿轮座4同圆心设置,碗形砂轮3上端面31稍高于环行齿轮座4上端面41 ,环 行齿轮座4上端面设有若干个与齿轮转轴对应的轴孔42,轴孔42内穿有光滑铜 套6。对于碗形砂轮3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将碗形砂轮中心孔设为非圆形孔,如 四方孔,六方孔等,其上下端通过与之对应的固定套筒71、螺母72及垫圈73 固定在电机转轴21连接端,电机转轴端部设有螺纹22,固定套筒71底端设有 支撑台面74,从而将碗形砂轮3牢牢固定在电机转轴21上,所述支撑台面和砂 轮底侧面之间设有压簧8,当碗形砂轮上端面由于磨损过低时,只需要调整螺母 72位置,将砂轮上端面调整至合适位置即可。
权利要求1. 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机座(1)、电机(2)、中心固定在电机转轴(21)上的碗形砂轮(3)及固定在机座(1)上的环形齿轮座(4),所述碗形砂轮与环行齿轮座同圆心,碗形砂轮上端面(31)稍高于环行齿轮座上端面(41),环行齿轮座上端面(41)上设有若干与齿轮转轴对应的轴孔(42),所述碗形砂轮(3)的中心孔为非圆形孔,其上下端通过与之对应的固定套筒(71)、螺母(72)及垫圈(73)固定在电机转轴连接端,电机转轴端部设有螺纹(22),固定套筒(71)底端设有支撑台面(7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面和砂轮底侧面之间设有压簧(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侧面自动去毛刺装置改良结构,包括机座、电机、中心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碗形砂轮及固定在机座上的环形齿轮座,所述碗形砂轮与环行齿轮座同圆心,碗形砂轮上端面稍高于环行齿轮座上端面,环行齿轮座上端面设有若干与齿轮转轴对应的轴孔,所述碗形砂轮中心孔为非圆形孔,其上下端通过与之对应的固定套筒、螺母及垫圈固定在电机转轴连接端,电机转轴端部设有螺纹,固定套筒底端设有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和砂轮底侧面之间设有压簧,当碗形砂轮上端面由于磨损过低时,只需要调整螺母位置,将砂轮上端面调整至合适位置即可。
文档编号B24B9/04GK201077009SQ20072010926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崔同磊, 葛晓伟 申请人:许晓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