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

文档序号:335106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及其造型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的一种此类铸模造型装置采用使上下两对砂箱在型砂压縮工作站 与砂箱拔出工作站之间进行交互性的、间歇性的往复运动并使上下两对砂箱 重合的方法对无砂箱的上下铸模进行造型。其中该型砂压縮工作站位于基台 的上方,在与床面相对水平的方向上对型砂进行压縮。该砂箱拔出工作站位 于基台的床面附近,在与床面相对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铸模定位以及砂箱拔 出。然而此种结构组成的现有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中存在铸模造型 的效率还不高,造型的铸模在品质上还有改善余地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62-16736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铸模造型效率较低,造型后的铸模品质 仍有改善余地等问题的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方法以及其造型装置。 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为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包括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呈水平状态的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将双面模板夹持住;向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无双面模板的开口部分别插入上下压縮 装置,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及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将上述型 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上述上下压縮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造型空间并对型砂进行压縮,上述一 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和双面模板回复到水平状态;内有铸模的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从上述双面模板上分离后,双 面模板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间搬出;如果有必要的话在造型后的铸模中设置有型芯后,内有铸模的一对制模 上箱和制模下箱重合;内有上述铸模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重合后,从中将上述铸模拔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比现有的此种铸模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 方法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率地进行造型的积极进步效果。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为在第一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向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无双面模板的开口部分别插入上下 压縮装置,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过程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 及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将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可以同时 进行。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铸模的生产效率更高。本申请的第三发明为在第一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上述上下压縮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造型空间并对型砂进行压縮, 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和双面模板回复到水平状态的步骤中,在压縮 的同时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和双面模板回复到水平状态。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铸模的生产效率更高。本申请的第四发明为在第一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为上下正压板。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相对于使用现有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 装置的方法更加简单的造型方法。本申请的第五发明为在第一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为复数个上下压縮脚。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本申请的第六发明为在第四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添加有上述上下正压板退后一定行程的步骤和从上述型砂吹入口 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步骤。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本申请的第七发明为在第六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上述上下正压板退后一定行程的步骤和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 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步骤同时进行。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本申请的第八发明为在第五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在向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无双面模板的开口部分别插入上 下压縮装置,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步骤中包括有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和 与各个与之相对的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间的间隔设置 为型砂压缩前与压縮后的各个比例大致相同的步骤。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本申请的第九发明为在第五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向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无双面模板的开口部分别插入上下压縮装置,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步骤中包括有上述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 和与各个与之相对的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间的空间设 置使得型砂处于易于流动的状态的步骤。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
本申请的第十发明为在第五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中,上述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和与各个与之相对的上述上下压縮装置 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间的空间设置为使得型砂处于易于流动的状态的步 骤中包括有在松砂罐的喷嘴部(特别是喷嘴的缩口部)和型砂流动性差的部 分喷出空气,以减少型砂和松砂罐侧壁的摩擦阻力的步骤。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
本申请的第十一发明为在第五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 造型方法中,从该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 的步骤和上述上下压縮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并对型砂进行压 縮的步骤中还包括有
由型砂吹入口向垂直状态的双面模板和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及 上下压縮装置形成的上下造型空间中吹入型砂的第一型砂吹入步骤;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分别进入上述上下造型空间 内对型砂进行压縮的第一压縮步骤;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后退,由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 述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的第二型砂吹入步骤;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的压縮平面达到齐平的状态, 复数个上下压縮脚一齐进入上述上下造型空间内对型砂进行压縮的第二压 縮步骤。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本申请的第十二发明为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其包括
将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通过连结杆连接 以使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自由接近和远离地的上下砂箱组件;
通过搬入搬出机构可以出入于该上下砂箱组件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 之间的双面模板;
型砂压縮机构,其被设置为使得,
通过复数个夹紧机构可以将上述上下砂箱组件安装和拆卸, 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将上述双面模板夹持住,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分别可以出入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没有双面 模板的开口部,
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可以在其呈垂直状态的位置与成水平状态的 位置间以支持轴为中心在垂直平面内沿顺、逆时针旋转;
使该型砂压縮机构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通过该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从型砂吹入口向垂直状态的制模上箱和制 模下箱内吹入型砂的型砂吹入机构。
通过此种构成,可以实现比现有的此种铸造用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装置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率地进行造型的积极进步效果。
本申请的第十三发明为在第十二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 的造型装置中,上述压縮装置为上下正压板。
此种构成可以提供结构更加简单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
本申请的第十四处发明为在第十二处发明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 模的造型装置中,上述压縮装置为上下压縮脚。
此种构成可以提供结构更加简单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
本申请的第十四发明为在第十二发明的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 的造型装置中,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为复数个上下压縮脚。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供一种铸造型砂密度均一的高品质上下铸模的造 型方法。本申请的第十四发明为在第十二发明至第十四发明中任意的一种重合 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中,上述夹紧机构包括有一对摇摆液压缸, 以及镶嵌于该摇摆液压缸的摇摆轴上的卡爪,卡爪可夹持上述上下砂箱组件 的连结杆。
通过此种构成,可以实现比现有的此种铸造用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 型装置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率地进行造型的积极进步效果。


图1为本发明中使用正压板作为压縮装置的铸模造型装置最佳实施例的 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的正面视图。
图3为图1的部分省略的平面剖面图。
图4为使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部 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使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部 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使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部 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使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部 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使用图1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部 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使用压縮脚作为压縮装置的铸模造型装置最佳实施例的
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部分剖面视图。
图11为图9的部分省略的平面剖面图。
图12为使用图9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部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13为使用图9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 部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14为使用图9所示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的 部分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l-图8,就适用于本发明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的最佳实 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l-图3所示, 一种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包括有形成有内 部空间的机台1;
包括有一对分别在侧壁上设有型砂吹入口的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的 上下砂箱组件27,其中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通过一对连结杆18、 18连 接并可自由地相互接近和远离;
通过搬入搬出机构4可以出入于该上下砂箱组件27的制模上箱和制模 下箱2、 3之间的双面模板5;
型砂压縮机构9,其被设置为使得,
上述上下砂箱组件27通过一对夹紧机构28、 28可以安装和拆卸, 通过上述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可以夹持住上述双面模板5, 上下压縮装置的上下正压板6、 7可以分别插入和退出上述制模上箱和
制模下箱2、 3无上述的双面模板5的开口部,
夹持上述双面模板5并使得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可以在呈垂
直状态和水平状态的位置之间以装置于上述机台1上部中央的支撑轴8为中
心在垂直平面内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作为使该型砂压縮机构9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的
两横向设置的汽缸IO、 10;
通过该两汽缸10、 10的伸长动作,由型砂吹入口向呈垂直状态的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中吹入型砂的型砂吹入机构。
在上述上下砂箱组件27中,如图1所示,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分别在前后两外部侧面上设置有突起部2a、 3a,上述连结杆18、 18贯通 设置于该突起部2a、 3a中并可上下自由滑动,并且上述的制模下箱3可以 通过上述连结杆18、 18垂设于制模上箱2上,或者下降至与制模上箱2相 隔一定距离。
并且上述连结杆18、 18分别在其上部和下部上刻设有可与上述夹紧机 构28、 28上的下文所述的卡爪30相契合的沟槽。
并且如图3所示,上述的夹紧机构28装设于上升降支架14的前后外部 侧面上,并且该夹紧机构28包括有一对摇摆液压缸29、 29,以及嵌着在该 一对摇摆液压缸29、 29的各摇摆轴上的卡爪30。通过上述的一对摇摆液压 缸29、 29的动作,上述的一对卡爪30、 30进入上述上下砂箱组件27的连 结杆18、 18上部的沟槽内,并可将连接杆18、 18的上部夹持住。
并且在下文所述的下升降支架15的前后外侧面上也装设有上述夹紧机 构28,其进入上述连结杆18、 18下部的沟槽内并将连结杆18、 18的下部夹 持住。
并且在上述型砂压縮机构9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旋转框架12 的中心位置设置于靠近上述支持轴8处,并设置为可在垂直平面内沿顺、逆 时针方向自由旋转,该旋转框架12的右侧面上在前后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 设置有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杆13、 13。设置于上述一对导杆13、 13之 间的下部成反L字状的下升降支架15通过一体设置的夹具部分可自由地滑 动,该上下升降支架14、 15通过装设于上述旋转框架12上的向上的汽缸16 和向下汽缸17的伸縮动作相互靠近和远离。
在上述上升降支架14上设置有使上述上正压板6进退的复数个汽缸19、 19,上述下升降支架15上设置有使上述下正压板7进退的复数个汽缸20、 20。上述上下升降支架14、 15水平上表面分别为可以推出制模上箱和制模 下箱2、 3的大小。上述下升降支架15的前后外部侧面上装设有向上的汽缸22、 22,该复 数个汽缸22、 22的活塞杆的上端之间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有环绕上述下正压 板7的框架状的水平框架21。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双面模板5的搬入搬出机构4包括有环绕设置于上述型砂压縮机构9的上述支撑轴8上的环状部件23;枢设于上述型砂吹入机构11的旋转框架12上并且将其活塞杆的末端可 旋转自由地连结于上述环状部件23的一部分上的汽缸24;基端固定于上述环状部件23上并且为单臂构造的一对悬臂25、 25;承载上述双面模板5在左右方向上作自由往复运动的悬吊型台车(图未示)。通过上述汽缸24的伸縮动作上述一对悬臂25、 25作上下旋转运动,上 述台车将位于上述型砂压縮机构上的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之间的 上述双面模板5搬入、搬出。上述的型砂填充机构11设置于上述机台1的天井部中靠左的位置处, 并且由两个松砂罐(图未示)构成,分别独立地通过压縮空气向上述制模上 箱和制模下箱2、 3内吹入型砂。该压縮空气的压力以0.05Mpa-0.18Mpa为佳。上述松砂罐不仅可以分别独自动作还可以同时通过统一控制进行动作。 图中标号26为将上述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拔出的位于上述下正压板7上的上下铸模从铸模接收台上推出的铸模推出装置。图9-图14所示为使用上下压縮脚作为上下压縮装置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使用上下压縮脚作为上下压縮装置的无砂箱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与使 用上下正压板作为上下压縮装置的无砂箱的铸模造型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制 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中没有双面模板5的开口部中分别可以出入代替上 下压縮装置的上下正压板6、 7的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如图IO所示,上升降支架14上设置有使上压縮装置6'进退的复数个汽缸19、 19,下升降支架15上设置有使下压縮装置7,进退的复数个汽缸20、 20。并且还有一点不同在于,上述的复数个压縮脚6a、 6a分别通过复数个 汽缸6b、 6b的伸縮运动进退,上述的复数个下压縮脚7a、 7a分别通过复数 个汽缸7b、 7b的伸縮进退。另外一点不同是该复数个汽缸22、 22的活塞杆的上端之间可自由滑动 地设置有环绕上述下压縮脚7a、 7a群的框架状的水平框架21 。上述上下升降支架14、 15水平上表面与使用上下正压板作为上下压縮 装置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装置的情况相同,分别为可以推出制模上箱和 制模下箱2、 3的大小。以上就使用压縮脚作为上下压縮装置的无砂箱上下铸模的造型装置与 使用上下正压板作为上下压縮装置的无砂箱的铸模造型装置的不同点进行 说明,除说明以外的此两个造型装置的其余构造相同。下面从图1所示的状态开始,就使用正压板作为压縮装置的无砂箱的铸 模造型装置进行无砂箱的上下铸模造型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a所示,搬出搬入机构4的汽缸伸长,通过一对悬臂25、 25 将双面模板5搬入上下砂箱组件27的呈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 中之后,借助汽缸16的伸縮动作,通过上升降支架14使制模上箱2在短距 离内上下运动,通过搬入搬出机构4的汽缸24的收縮动作,悬臂25沿顺时 针方向旋转,悬臂25与台车的连接状态解除的同时悬臂25恢复到原有状态。如图4-b所示,型砂压縮机构9的向上的汽缸16以及向下汽缸17收縮, 通过上下升降支架14、 15使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相互靠近,制模上箱 和制模下箱2、 3将双面模板5夹持住,接着如图5-a所示,下部的一对夹紧 机构28、 28将上下砂箱组件27的连结杆18、 18的下部夹持住。如图5-b所示,型砂压縮机构9的复数个汽缸19、 19、 20、 20分别伸 长一定的长度,上正压板6以及下正压板7分别伸入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一定长度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如图6-a所示,汽缸10伸长,型砂压縮机构9以支持轴8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与双面模板5呈垂直状态的同时型 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由此型砂吹入机构11的两个松砂罐的下端分别与型 砂吹入口相连接。此时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形成的同时,汽缸10伸长,型砂压縮机构9以 支持轴8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可以,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形成后,汽缸 IO伸长,型砂压縮机构9以支持轴8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接着型砂吹入机构11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 充,之后复数个汽缸19、 19分别伸长,上下正压板6、 7进一步进入上下造 型空间,并对型砂进行压縮。在对上下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縮时,通过上下夹紧机构28、 28和 连结杆18、 18将汽缸19、 19、 20、 20的反向力作用于上下升降支架14、 15 上。如图6-b所示,通过汽缸10的收縮动作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与双 面模板5回到水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压縮过程和回复到水平面的过程可 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任意一方首先进行。并且型砂填充和压縮的过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进行也是可以的,型砂吹 入机构11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接着一对制 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和双面模板5恢复到水平状态的同时,复数个汽缸 19、 19、 20、 20分别收縮一定距离,上下正压板6、 7分别退回到一对制模 上箱和制模下箱的开口部附近。接着通过型砂吹入机构11由型砂吹入口再次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 入型砂进行填充, 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和双面模板5恢复到水平 状态的同时,复数个汽缸19、 19、 20、 20分别伸长,上下正压板6、 7进入 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对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縮。在此叙述的型砂填充和压縮工程中,虽然上述上下正压板6、 7插入上 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向形成的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 砂后,上述型砂吹入口侧的上述上下正压板6、 7退后一定的行程。上述上下正压板6、 7分别插入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向形成的上下两 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上下两个正压板6、 7退后一定的行程也可以。如上所述,通过分成两个阶段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 充,使得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开口部附近处的铸模硬度增强。接着,下部的夹紧机构28、 28与连结杆18、 18的夹持状态解除,如图 7-a所示,向上和向下的汽缸16、 17伸长,通过上下升降支架14、 15使制 模上箱2上升的同时,制模下箱3下降,内有型砂压縮成型的铸模的制模上 箱和制模下箱2、 3分别从双面模板5上分离。制模下箱3被连结杆18、 18 悬吊。如图7-b所示,汽缸24收縮后,悬臂25、 25将双面模板5从制模上箱 和制模下箱2、 3内搬出,如图8-a所示,有必要的话铸模内设置有型芯后, 向上和向下的汽缸16、 17收縮,通过上下升降支架14、 15使制模上箱2下 降的同时,制模下箱3上升,内有铸模的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重合。如图8-b所示,型砂压縮机构9的复数个汽缸19、 19伸长,型砂压縮 机构9的复数个汽缸20、 20收縮,上下正压板6、 7下降的同时,向上向下 的汽缸16、 17伸长,制模上箱2上升的同时,制模下箱3下降后,制模下 箱3通过连结杆18、 18被悬吊,铸模M从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被 拔出,上下铸模M通过推出装置26从下正压板7上被推出机器外部。下面从图9所示的状态开始对使用压縮脚作为压縮装置的无砂箱的铸模 造型装置进行上下铸模造型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搬出搬入机构4的汽缸24伸长, 一对悬臂25、 25将双面模板5 搬入上下砂箱组件27的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之间后,汽缸 16伸縮,上升降支架14使制模上箱2在短距离内上下运动的同时,搬出搬 入机构4的汽缸24的收縮使悬臂25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运动,悬臂25与台 车的连结状态解除的同时悬臂25回复到原来状态。型砂压縮机构9的向上的汽缸16和向下的汽缸17收縮,上下升降支架 14、 15使得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相互接近,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将双面模板5夹持住,下部的一对夹紧机构28、 28将上下砂箱组件27的连 结杆18、 18的下部夹持住。汽缸10伸长,型砂压縮机构9以支持轴8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 动,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的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并使型砂吹入机 构11的两个型砂喷出口与型砂吹入口分别相接(参考图12-a)。型砂压縮机构19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型砂压縮机构上的复数 个汽缸19、 19、 20、 20分别伸长一定长度,作为上下压縮装置6,、 7'的复 数个压縮脚6a、 6a、 7a、 7a分别插入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内一定长度 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此时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形成的同时,汽缸10伸长,型砂压縮机构9以 支持轴8为中心作顺时针旋转也可,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形成后,汽缸10伸 长,型砂压縮机构9以支持轴8为中心作顺时针旋转也可。作为上下压縮装置6'、 7'的复数个压縮脚6a、 6a、 7a、 7a分别伸长一定 长度,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以及与之相对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之间的间隔设置为使得型砂压縮前和压縮后的比例无限接近。也就是说如图12-b所示,型砂压縮前,双面模板5的模板部分以及与 之相对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之间的间隔为A、 B的话,如图 12-c所示,型砂压縮后此间隔为a、 b的话,他们的比例a/A、 b/B要无限接 近于a/A^/B的关系。换而言之,模板部分的较高部分上,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伸出并 压縮的型砂量较小,模板部分的较低部分,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伸出 并压縮的型砂量较多。通过型砂吹入机构11从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的型砂吹入口向上下 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接着复数个汽缸19、 19、 20、 20分别伸长, 复数个上下压缩脚6a、 6a、 7a、 7a进一步进入上下造型空间,对上下造型空 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縮。复数个汽缸6b、 6b、 7b、 7b分别收縮使复数个上下压缩脚6a、 6a、 7a、7a退后,复数个汽缸19、 19、 20、 20分别伸长,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进入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由此造型后的上下铸模的密度大致均一,上下铸模靠近上下压縮装置即 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的一侧大致平坦(参考图12-a)。在对上下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縮的时候,19、 19、 20、 20的反向力 通过上下夹紧机构28、 28和连结杆18、 18作用于上下升降支架14、 15上。汽缸10收縮,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以及双面模板5回复到水平状 态的同时,下部的夹紧机构28、 28与连结杆18、 18的夹持状态解除,向上 和向下的汽缸16、 17伸长,上下升降支架14、 15使得制模上箱2上升的同 时制模下箱3下降,内有型砂压縮成的铸模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分 别从双面模板5上分离。制模下箱3悬吊在连结杆18、 18上。汽缸24收縮,悬臂25将双面模板5从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之间 搬出,有必要的话在铸模中设置型芯后,向上和向下的汽缸16、 17收縮, 上下升降支架14、 15使制模上箱2下降的同时制模下箱3上升,内有铸模 的制模上箱2和制模下箱3重合。型砂压縮机构9的复数个汽缸19、 19伸长,型砂压縮机构9的复数个 汽缸20、 20收縮,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下降的同时,向上和 向下的汽缸16、 17伸长,制模上箱2上升的同时制模下箱3下降后,帝懒 下箱3通过连结杆18、 18悬吊,从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中拔出上下铸 模M,上下铸模M通过推出装置26从复数个下压縮脚7a、 7a上被推出机 器外。在上述的较佳实施例中,型砂压縮前,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以及与之相 对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之间的间隔为A、 B的话,如图12-c 所示,型砂压縮后此间隔为a、 b的话,他们的比例a/A、 b/B要无限接近于 a/A=b/B的关系,由此造型后的上下铸模的密度大致均一,上下铸模靠近上 下压縮装置即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的一侧大致平坦。但是也并不仅限 于此种情况。如图13-a至13-b所示,将双面模板5的模板部分和与之相对应的上下压縮装置6'、 7'中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之间的空间设 置为型砂易于流动的状态后,从型砂吹入口向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 造型也是可以的。将双面模板5的模板部分与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之间的空 间设置为型砂易于流动的状态时,松砂罐的喷嘴部(特别是喷嘴的縮口部) 等型砂流动性差的部分喷出空气,以减少型砂和侧壁的摩擦阻力也是可以 的。如图14-a至14-f所示,双面模板5和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以及上 下压縮装置6'、 7,中,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划分出垂直状态的上下造 型空间后,由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2、 3向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复数 个汽缸6b、 6b、 7b、 7b分别伸长,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分别 进入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并对上下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縮。复数个汽缸6b、 6b、 7b、 7b退后,再次由型砂吹入口向上下造型空间 内吹入型砂,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的压縮平面达到齐平的状态, 复数个汽缸19、 19、 20、 20分别伸长,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齐进 入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进一步对上下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縮。复数个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中的一部分上下压縮脚6a、 6a、 7a、 7a结合为一个整体的构造也是可以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重合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其包括(1)向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且呈水平状态的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插入并夹持住一双面模板的过程;(2)将位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的开口侧的上下压缩装置插入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过程;(3)将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及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并移动其使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4)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过程;(5)上述上下压缩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对型砂进行压缩的过程;(6)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和双面模板回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7)内有铸模的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从上述双面模板上分离后,双面模板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间搬出的过程;(8)如果有必要的话在造型后的铸模中设置有型芯后,内有铸模的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重合的过程;(9)内有上述铸模的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重合后,从中将上述铸模拔出的过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将位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的开口侧的上下压縮装置 插入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过程(2),与 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及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并移动其使上 述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的过程(3)同时进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上述上下压縮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对型砂进行压縮的过程,与 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和双面模板回复到水平状态的过程同时进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为上下正压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为复数个上下压縮脚。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过程后,添加 以下两个步骤(a) 上述上下正压板退后一定行程的步骤;(b) 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上下正压板退后一定行程的步骤(a),与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 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步骤(b)同时进行。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将位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的开口侧的上下压缩装置 插入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过程(2)中 包括通过设置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和各个上下压縮脚的间隔以使它们在型 砂压缩前与压縮后的各个间隔比例相同的步骤。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将位于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无双面模板的开口侧的上下压縮装置 插入上述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的过程(2)中 包括通过由上述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和各个上下压缩脚形成的造型空间使 得型砂在造型空间中易于流动的步骤。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通过由上述双面模板的模板部分和各个上下压缩脚形成的造型空间使 得型砂在造型空间中易于流动的步骤中包括有在松砂罐的喷嘴部和型砂流动性差的部分喷出空气,减少型砂和松砂罐侧壁的摩擦阻力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造型方法,其特征为, 从上述型砂吹入口向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过程(4)和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两个造型空间对型砂进行压縮的过程(5) 中,还包括有(a) 由上述型砂吹入口向垂直状态的上述双面模板和制模上箱和制模 下箱以及上下压縮装置形成的上下造型空间中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第一填 充步骤;(b)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分别进入上述上下造型 空间内对型砂进行压縮的第一压縮步骤;(c) 上述上下压縮装置中的复数个上下压縮脚后退后,由上述型砂吹 入口向上述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的第二填充步骤;(d) 上述复数个上下压縮脚的压縮平面达到齐平的状态,复数个上下 压缩脚一齐进入上述上下造型空间内对型砂进行压缩的第二压缩步骤。
全文摘要
无砂箱上下铸模的高效率造型方法、装置。侧壁上分别设有型砂吹入口的呈水平状态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将双面模板夹持住;向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中无双面模板的开口部分别插入上下压缩装置,形成上下两个造型空间;一对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及双面模板旋转至垂直状态,型砂吹入口向上方移动;从型砂吹入口向上下造型空间内吹入型砂进行填充;上下压缩装置进一步进入上下造型空间对型砂进行压缩,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以及双面模板回复到水平状态;内有铸模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从双面模板上分离后,双面模板从其中搬出;必要的话在造型后的铸模中设置有型芯后,内有铸模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重合;内有铸模的制模上箱和制模下箱重合后将铸模拔出。
文档编号B22C11/10GK101279358SQ20081009661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8日
发明者小宫山贵之, 平田实 申请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