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

文档序号:341940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转炉的炉衬综合砌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炉炉 衬的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计算机程控炼钢与人工经验控制转炉炼钢,在工序上存在不同之 处在于控制终点前是否往前倒炉及倒炉次数。
凡是倒炉多的方向其钢渣接合部位是炉衬相对侵蚀薄弱部位,采用计 算机程控转炉炼钢技术其终点时基本不往前倒炉,而出钢(往后)时间相 对延长,其前大面主要是承受加废钢、兑铁水时的机械冲击。
计算机程控炼钢,倒炉频率高的方向为炉后,后大面及渣线部位为转 炉运行中的薄弱部位,与传统经验炼钢转炉易侵蚀的薄弱部位不同。计算 机程控炼钢转炉的薄弱环节修补难度较大。
因此必须根据计算机程控炼钢的特点,改变转炉传统的前大面及渣线 加厚砌筑方式,以满足在计算机炼钢条件下推迟第一次补炉炉龄,延长炉 衬寿命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转炉前大面及渣线加厚 砌筑方式不适合计算机程控炼钢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 法,它能够推迟计算机程控炼钢转炉的第一次补炉炉龄,延长其寿命,减 少人工修补,延长炉衬寿命,满足双高品种冶炼需要,降低耐材消耗,提 高生产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包括转炉,转炉内壁砌筑有炉衬, 炉衬厚度为700mm,转炉包括出钢口方向,和转炉出钢口方向正对的为转 炉前大面,转炉出钢口所在侧为转炉后大面,和出钢口中心线相垂直的方 向为转炉耳轴方向,所述转炉前大面、自转炉出钢口中心线向中心线两侧
对称延伸的60度范围内炉衬厚度加厚为800mm。
本发明所述转炉后大面、耳轴两侧向出钢口方向25度位置为起点的 30度范围内的炉衬厚度加厚为800mm。
本发明根据计算机程控炼钢转炉出钢时其后大面及渣线等钢渣结合 区域是其炉役运行中的薄弱部位的工艺特点,通过改变转炉不同部位炉衬 厚度,对易侵蚀区域的炉衬进行局部加厚处理考虑承受加废钢铁水的机 械冲击,对前大面进行加厚;考虑出钢过程渣线钢渣结合区域的侵蚀,对 后大面渣线部位加厚。
本发明推迟计算机程控炼钢转炉的第一次补炉炉龄,延长其寿命,减 少人工修补,延长炉衬寿命,满足双高品种冶炼需要,降低耐材消耗,提 高生产率。


图l是本发明所述转炉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包括转炉l,转炉内 壁砌筑有炉衬2,炉衬厚度为700mm,转炉包括出钢口方向3,和转炉出钢 口方向正对的为转炉前大面4,转炉出钢口所在侧为转炉后大面5,和出 钢口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为转炉耳轴6方向,所述转炉前大面、自转炉出 钢口中心线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延伸的60度7范围内炉衬8厚度加厚为 800mm。
本发明所述转炉后大面、耳轴两侧向出钢口方向25度9位置为起点 的30度10范围内的炉衬11厚度加厚为800mm。
本发明根据计算机程控炼钢转炉出钢时其后大面及渣线等钢渣结合 区域是其炉役运行中的薄弱部位的工艺特点,通过改变转炉不同部位炉衬 厚度,对易侵蚀区域的炉衬进行局部加厚处理考虑承受加废钢铁水的机 械冲击,对前大面进行加厚;考虑出钢过程渣线钢渣结合区域的侵蚀,对
后大面渣线部位加厚。
本发明推迟计算机程控炼钢转炉的第一次补炉炉龄,延长其寿命,减 少人工修补,延长炉衬寿命,满足双高品种冶炼需要,降低耐材消耗,提 高生产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包括转炉,转炉内壁砌筑有炉衬,炉衬厚度为700mm,转炉包括出钢口方向,和转炉出钢口方向正对的为转炉前大面,转炉出钢口所在侧为转炉后大面,和出钢口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为转炉耳轴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前大面、自转炉出钢口中心线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延伸的60度范围内炉衬厚度加厚为800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炉后大面、耳轴两侧向出钢口方向25度位置为起点的30度范围内的炉衬 厚度加厚为8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炉衬的砌筑方法,包括转炉,转炉内壁砌筑有炉衬,炉衬厚度为700mm,转炉包括出钢口方向,和转炉出钢口方向正对的为转炉前大面,转炉出钢口所在侧为转炉后大面,和出钢口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为转炉耳轴方向,所述转炉前大面、自转炉出钢口中心线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延伸的60度范围内炉衬厚度加厚为800mm。它能够推迟计算机程控炼钢转炉的第一次补炉炉龄,延长其寿命,减少人工修补,延长炉衬寿命,满足双高品种冶炼需要,降低耐材消耗,提高生产率。
文档编号C21C5/44GK101348844SQ20081019681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夏春祥, 曾庆菘, 杨文军, 陶胜心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