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11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
背景技术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其具体流程为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
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铸造工艺过程。 挡板在连铸运输线上普遍采用,它是铸坯在辊道上定位和停止的装置,常布置在
辊道线中间或在两组辊道之间,用于阻止前进中的铸坯,以免出坯各步操作发生干扰。 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的连铸机停位机构结构图。 现有连铸机采用的停位机构包括液压缸10a、液压缸底座10b、焊接式挡板框架 10c、挡板支座10d、以及接近开关(图中未示出)。 所述液压缸底座10b和所述挡板支座10d分别固定设置。所述液压缸底座10b 上设有第一转动轴10b_l。所述焊接式挡板框架10c通过第二转动轴10d_l和第三转动轴 10d_2安装在所述挡板支座10d上,其上设置有第四转动轴10cj、以及挡板10c_2。 所述液压缸10a的缸底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0b_l铰接,使所述液压缸10a可以绕 所述液压缸底座10b旋转。所述液压缸10a的活塞顶端与所述第四转动轴10c_l铰接,使 所述焊接式挡板框架10c可以绕所述液压缸10a旋转。 当所述液压缸10a的活塞做伸縮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10c_l带动所述焊
接式挡板框架10c绕所述挡板支座10d旋转,使所述挡板10c_2升起或降下。 在铸坯沿辊道面以较大的动能冲向停位机构时,所述液压缸10a活塞伸出,推动
所述挡板10c_2升起,使所述挡板10c_2由低于辊道面的水平位旋转到高于辊道面的垂直
位,铸坯以一定的速度撞向挡板10c—2,迫使铸坯停位;当所述铸坯需要通过时,所述液压
缸lOa活塞縮回,带动所述挡板10c_2降下,使所述挡板10c_2回至低于辊道面的水平位
上,铸坯加速通过。 采用现有所述停位机构,铸坯的动能完全由所述液压缸所产生的功来承受,因而 设置在所述焊接式挡板框架上的挡板变形严重,甚至损坏,导致液压缸的使用寿命縮短,降 低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能
够较好的保护挡板,延长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
所述停位机构包括挡板框架、上连杆、固定支架、伸縮装置、以及缓冲装置; 所述挡板框架包括挡板支座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挡板支座
上; 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包括上连杆安装座、缓冲装置安装座、及伸縮装置安装座; 所述上连杆一端与所述挡板框架的挡板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连 杆安装座铰接;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所述挡板支座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 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所述伸縮装置的活动端与所述上连杆铰接,其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支 架的伸縮装置安装座铰接。 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个缓冲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停位机构的左右两侧; 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腔、定距筒、以及缓冲弹簧;其中,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定距 筒配套安装; 所述缓冲腔一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所述定距 筒一端与所述挡板框架末端铰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缓冲腔内;在所述缓冲腔和定距筒夹 成的空腔内套装缓冲弹簧。 优选地,所述挡板框架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挡板支座 上、且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板框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挡板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 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四者形成箱式 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连杆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工形部件、及第二工形部件; 所述第一工形部件和第二工形部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左、右两端。 优选地,所述挡板支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上连杆的第一工形部件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挡板支座的第一安装板铰接;
所述上连杆的第二工形部件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挡板支座的第二安装板铰接。
优选地,所述上连杆的第一平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伸縮装置的活动
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上连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伸縮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所述停位机构采用上连杆和缓 冲装置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实现挡板框架和固定支架的连接。所述上连杆一端与所述挡板 框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连杆安装座铰接;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所述挡板支 座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所述伸縮装置的活动端与 所述上连杆铰接,其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伸縮装置安装座铰接。 当铸坯以较大的动能沿辊道冲向所述停位机构时,伸縮装置活动端伸出,推动所 述上连杆绕所述上连杆安装座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向上运动,使所述第一 挡板上升至高于辊道面的位置。 铸坯运动至停位机构处,与所述第一挡板发生碰撞,迫使第一挡板绕所述上连杆 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应的,所述挡板支座的末端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通过所述缓冲装置 施加给所述挡板支座末端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减缓挡板支座的运动趋势,吸收铸坯运动的 大部分动能,使铸坯停止。
当铸坯需要通过时,所述伸縮装置活动端收縮,拉动所述上连杆绕所述上连杆安装座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向下运动,使所述第一挡板下降至低于辊道面的 位置,使铸坯通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停位机构,通过采用所述缓冲装置,能够较好的保护第一 挡板,延长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连铸机停位机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B向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可 以通过缓冲装置承受铸坯的双向缓冲以吸收铸坯的动能,较好的保护挡板,延长停位机构 的使用寿命。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的结构, 参照图2至图4。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立体图;图 3为图2所示A-A面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B向轴侧图。 所述停位机构包括挡板框架10、上连杆20、固定支架30、伸縮装置40、以及缓冲 装置50。 所述挡板框架10包括挡板支座101和第一挡板102。所述第一挡板102固定安装
在所述挡板支座101上,用于阻挡辊道面上运动的铸坯,迫使铸坯停位。 所述固定支架30固定安装在辊道的两个棍子之间或辊道首、尾端头。所述固定支
架30包括上连杆安装座301、缓冲装置安装座302和伸縮装置安装座303。 所述上连杆20 —端与所述挡板框架10的挡板支座10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
支架30的上连杆安装座301铰接。 所述缓冲装置50包括两个缓冲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停位机构的左右两侧(可参见 图4所示)。两个所述缓冲器与所述上连杆20构成四连杆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挡板框架10 与固定支架30之间的连接。 所述缓冲装置50的两个缓冲器, 一端均与所述挡板支座101的末端铰接,另一端 均与所述固定支架30的缓冲装置安装座301铰接。 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腔501、定距筒502、以及缓冲弹簧503。其中,所述缓冲腔 501与所述定距筒502配套安装。在所述缓冲腔501和定距筒502夹成的空腔内套装缓冲 弹簧503。 所述定距筒502可以在所述缓冲腔501内、相对于缓冲腔501左右移动一定的距 离。当所述定距筒50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缓冲腔501向左移动时,所述定距筒502从所 述缓冲弹簧503的右端向左压縮所述缓冲弹簧503,并使所述缓冲弹簧503产生向右的反作
5用力;当所述定距筒50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缓冲腔501向右移动时,所述定距筒502从所 述缓冲弹簧503的左端向右压縮所述缓冲弹簧503,并使所述缓冲弹簧503产生向左的反作 用力。 其中,所述缓冲腔501 —端开口 ,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支架30的缓冲装置安 装座302上;所述定距筒502 —端与所述挡板框架10的末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缓冲腔 501的开口端套接在所述缓冲腔501内。 所述伸縮装置40的活动端与所述上连杆20铰接,其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支架30的 伸縮装置安装座303铰接。所述伸縮装置40的活动端可以相对于固定端自由伸縮。 所述伸縮装置40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气缸或液压缸。 下面结合图3所示A-A面剖视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停位机构的工作过 程 本实用新型所述停位机构通过伸縮装置40活动端的伸出縮回控制所述第一挡板 102的上升下降,实现对辊道面上运行的铸坯的停位功能。当铸坯以较大的动能沿辊道冲 向所述停位机构时,所述伸縮装置40活动端伸出,推动所述上连杆20绕所述上连杆安装座 301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10向上运动,使所述第一挡板102上升至高于辊道 面的位置。 铸坯运动至停位机构处,与所述第一挡板102发生碰撞,迫使第一挡板102绕所述 上连杆20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应的,所述挡板支座10的末端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定距筒 202向左移动,压縮所述缓冲弹簧503。所述缓冲弹簧503被压縮,产生反向的张力,减缓所 述挡板支座10的运动趋势,吸收铸坯运动的大部分动能,使铸坯停止。通过采用所述缓冲 装置50,能较好的保护第一挡板102和伸縮装置40,延长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当铸坯需要通过时,所述伸縮装置40的活动端收縮,拉动所述上连杆20绕所述上 连杆安装座301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10向下运动,使所述第一挡板102下 降至低于辊道面的位置,使铸坯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铸坯通过停位机构后,可能会出现倒回现象。但是现有技术所 述停位机构,并不具备使反向运动铸坯停位的功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停位机构的挡板框架10进一步包括第二挡板103。所述 第二挡板103固定安装在所述挡板支座101上、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02平行设置。 结合图3可知,所述第二挡板103通过第一连接板104和第二连接板105与所述 第一挡板10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挡板103与所述第一挡板10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 接板104和第二连接板105平行设置;四者形成箱式结构。 下面仍结合图3所示A-A面剖视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停位机构使铸坯反 向停位的工作过程 当所述铸坯沿辊道倒回,做反向运动时,所述伸縮装置40的活动端伸出,推动所 述上连杆20绕所述上连杆安装座301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10向上运动,使 所述第二挡板103上升至高于辊道面的位置。铸坯反向运动至所述停位机构处,与所述第 二挡板103发生碰撞,迫使第二挡板103绕所述上连杆20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应的,所述 挡板支座10的末端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定距筒202向右移动,压縮所述缓冲弹簧503。所 述缓冲弹簧503被压縮,产生反向的张力,减缓所述挡板支座10的运动趋势,吸收铸坯运动的大部分动能,使铸坯停止。采用这种结构,能较好的保护第二挡板103和伸縮装置40,延 长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当铸坯需要通过时,所述伸縮装置40的活动端收縮,拉动所述上连杆20绕所述上 连杆安装座301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10向下运动,使所述第二挡板103下 降至低于辊道面的位置,使铸坯通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停位机构中,所述上连杆20 —端与所述挡板框架10的挡板支座 10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30的上连杆安装座301铰接。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连杆20包括第一平板201、第一工形部件202、及第 二工形部件203。所述第一工形部件202和第二工形部件203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平 板201左右两端。 所述挡板支座101包括第一安装板101a和第二安装板101b。 所述上连杆20的第一工形部件202通过第一转动轴204与所述挡板支座101的 第一安装板101a铰接;所述上连杆20的第二工形部件203通过第二转动轴205与所述挡 板支座101的第二安装板10lb铰接。 本使用新型所述上连杆20通过采用上述平板结构,能够保证所述上连杆20绕所 述上连杆安装座301转动时,其左右两端始终保持平行,不会出现扭曲现象。由此,可以确 保所述第一挡板102升起时,其左右两侧高度保持一致,增强第一挡板102的稳定性。 参见图3,在所述上连杆20的第一平板2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转动轴206。所述 伸縮装置40的活动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206实现与所述上连杆20的铰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所述停位机构采用上连杆和缓 冲装置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实现挡板框架和固定支架的连接。所述上连杆一端与所述挡板 框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连杆安装座铰接;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所述挡板支 座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所述伸縮装置的活动端与 所述上连杆铰接,其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伸縮装置安装座铰接。 当铸坯以较大的动能沿辊道冲向所述停位机构时,伸縮装置活动端伸出,推动所 述上连杆绕所述上连杆安装座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向上运动,使所述第一 挡板上升至高于辊道面的位置。 铸坯运动至停位机构处,与所述第一挡板发生碰撞,迫使第一挡板绕所述上连杆 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应的,所述挡板支座的末端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通过所述缓冲装置 施加给所述挡板支座末端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减缓挡板支座的运动趋势,吸收铸坯运动的 大部分动能,使铸坯停止。 当铸坯需要通过时,所述伸縮装置活动端收縮,拉动所述上连杆绕所述上连杆安 装座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挡板框架向下运动,使所述第一挡板下降至低于辊道面的 位置,使铸坯通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停位机构,通过采用所述缓冲装置,能够较好的保护第一 挡板和伸縮装置,提高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 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停位机构包括挡板框架、上连杆、固定支架、伸缩装置、以及缓冲装置;所述挡板框架包括挡板支座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挡板支座上;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包括上连杆安装座、缓冲装置安装座、及伸缩装置安装座;所述上连杆一端与所述挡板框架的挡板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连杆安装座铰接;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所述挡板支座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所述伸缩装置的活动端与所述上连杆铰接,其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伸缩装置安装座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 置包括两个缓冲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停位机构的左右两侧;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腔、定距筒、以及缓冲弹簧;其中,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定距筒配 套安装;所述缓冲腔一端开口 ,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所述定距筒一 端与所述挡板框架末端铰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缓冲腔内;在所述缓冲腔和定距筒夹成的 空腔内套装缓冲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框 架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挡板支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 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框 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挡板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 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四者形成箱式结 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 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工形部件、及第二工形部件;所述第一工形部件和第二工形部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左、右两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支 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上连杆的第一工形部件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挡板支座的第一安装板铰接;所述 上连杆的第二工形部件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挡板支座的第二安装板铰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 的第一平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伸縮装置的活动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 上连杆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装 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连铸机铸坯出坯系统的停位机构,所述停位机构包括挡板框架、上连杆、固定支架、伸缩装置、以及缓冲装置;挡板框架包括挡板支座和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固定安装在挡板支座上;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包括上连杆安装座、缓冲装置安装座、及伸缩装置安装座;上连杆一端与挡板框架的挡板支座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的上连杆安装座铰接;缓冲装置一端与挡板支座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的缓冲装置安装座铰接;伸缩装置的活动端与上连杆铰接,其固定端与固定支架的伸缩装置安装座铰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停位机构,能够较好的保护挡板和伸缩装置,提高停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2D11/12GK201482952SQ20092017025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春武, 寇家慧, 熊杰 申请人: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