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处理及表面处理的抛丸机,尤其涉及一种耐磨、使用寿命长 的抛丸机导入管。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通过不低于70米/秒的速 度抛射丸料打击工件表面,达到清理、强化工件表面的目的。抛丸导入管是将丸料导入抛丸 器的入口通道,丸料进入抛丸器是由抛丸器高速旋转形成的负高压吸入,其流速较高,导入 管在高速丸流的高速冲击作用下,导入管金属管壁发热,导致金属管壁表面软化磨损加快。 因此,一般的抛丸机的导入管寿命短,极易磨损失效,增加了生产成本,且不利于环保。如何 克服这一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就成了现有技术中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能够通过 简单巧妙的结构,对抛丸导入管进行降温,从而增强金属管壁的耐磨度,提高了导入管及叶 轮和内壁衬板、叶片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通风降温的抛 丸导入管,其中所述丸料导入管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 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构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靠近抛丸导入管的导 入口 一侧,所述通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在导出口 一侧,并与抛丸器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管 与外管之间的连接部件为筋板。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管 与外管之间按内、外管弯曲形状设置若干沿导入管轴向分布的筋板。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管 在导入口端比内管短,以形成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大气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管 在导入口端比内管短的距离大于1cm。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管 在导出口端与内管长度一致,并与抛丸器入口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入 管通过连接法兰与抛丸器连接。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抛丸导入管,其具有内外管两层之间形成的通风通 道,通风通道一端与抛丸器连接,另一端与大气相通,利用由旋转的抛丸器叶片产生的负压 促使冷空气不断进入通风通道并带走内管的热量,从而使内管壁降温,管壁温度保持在不 高出室温50°C范围内;由负高压吸进的的冷空气不仅进入导入管的通风通道,带走内管的热量,且通过导入管进入抛丸器内,同时冷却抛丸器内壁衬板及抛丸叶轮,降低其温度;从 而可以提高导入管及叶轮和内壁衬板、叶片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抛丸导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抛丸导入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抛丸导入管包括导入口 1、内管2、通风通道3、外管4、连接法兰5、筋板6、 导出口 7、进风口 8。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将抛丸导入管设置为内 外两层,两管之间设置通风通道3,在抛丸器叶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使外界空 气沿通风通道3流动,带走内管壁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内管壁降温,以提高导入管的使用寿 命。抛丸导入管的安装位置及进气原理如图1与图2。流丸管插入导入口 1,导出口 7插入抛丸器入口,由连接法兰5固定在抛丸器上。 提升机通过料斗将丸料通过分离器,经流丸管不断地供应至本实用新型所述可通风降温的 抛丸导入管的导入口,抛丸器叶片旋转产生的负压,通过所述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将 抛丸吸入抛丸器。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抛丸导入管设置为两层,即内管2及外管4,内、外管 之间按内、外管弯曲形状纵向设置数条筋板6,使两管之间形成数条通风通道3,在抛丸器 叶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使空气从导入口 1端的进风口 8吸入空气,然后空气沿 通风通道3流动,带走内管壁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内管壁降温。以提高导入管的使用寿命。 所述外管4在导入口 1端必需留有足够的距离,使风道进入流畅,且不得进入丸沙。优选的 距离为外管比内管短Icm以上。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 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丸料导入管包括内管(2)与外管 (4),所述内管(2)与外管(4)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构成通风通 道(3),所述通风通道(3)的进风口(8)设置在靠近抛丸导入管的导入口(1) 一侧,所述通 风通道(3)的出风口设置在导出口(7) —侧,并与抛丸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与外 管(4)之间的连接部件为筋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与外 管(4)之间按内、外管弯曲形状设置若干沿导入管轴向的筋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在导 入口(1)端比内管(2)短,以形成进风口(8),所述进风口与大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在导 入口(1)端比内管(2)短的距离大于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在导 出口(7)端与内管(2)长度一致,并与抛丸器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通过连 接法兰(5)与抛丸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通风降温的抛丸导入管,其具有内外管两层之间形成的通风通道,通风通道一端与抛丸器连接,另一端与大气相通,利用由旋转的抛丸器叶片产生的负压促使冷空气不断进入通风通道并带走内管的热量,从而使内管壁降温,管壁温度保持在不高出室温50℃范围内;由负高压吸进的的冷空气不仅进入导入管的通风通道,带走内管的热量,且通过导入管进入抛丸器内,同时冷却抛丸器内壁衬板及抛丸叶轮,降低其温度;从而可以提高导入管及叶轮和内壁衬板、叶片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4C5/00GK201783877SQ20102020712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乔圣兵 申请人:盐城市丰特铸造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