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船型溜槽式集中称量斗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集中称量斗用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日益大型化,布料要求日益精细化,很多高炉都采用烧结矿分级入炉工 艺,即将烧结矿按两个粒度级别分开装料,这样能够弥补原料质量的不足,改善原料条件, 优化原料结构,增强高炉对原料的适应能力,增加操作调节高炉的手段。采用烧结矿分级入炉时的基本装料制度为C丨(\丨A丨,即每批料中增加了一 次上料次数,每批料的上料时间增加了近1/3,赶料能力相应降低。在槽下供料皮带与上料 主皮带之间设置集中称量斗可节省一半的路程,缩短上料时间,近而达到提高赶料能力的 目的。随着高炉炉容增大,集中称量斗也随之加大,落料高差越来越大。根据重力势能公 SE = mgh,物体落差越大,势能越大。当物料从皮带头部以2m/s的速度从高处跌落时,在 重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其产生的动能就越大,高速的料流在遇到碰撞时产生的反作 用力越大,所以会大量破碎、粉化。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型溜槽式集中称量斗缓 冲装置,降低物料破碎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型溜槽式集 中称量斗缓冲装置,其容置于称量斗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型溜槽、料格、支架、移动底板、 定位装置以及支撑横梁;所述料格内设有多个衬板组装而成,所述料格铺设于溜槽内,溜槽 由支架支撑和调整倾角;所述支架设置在移动底板上,该移动底板与支撑横梁之间滑动连 接,且当该移动底板的位置确定后,该移动底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支撑横梁上。其中,所述衬板为L型。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在集中称量斗内每隔一定高度,方向相反地设置,把物料 跌落的高度分成几段,降低单次物料下落的高度,并且物料在碰到缓冲装置后改向,流速降 低,这样就能大大降低物料的粉碎率。2、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设置有溜槽,溜槽通过支架支撑和调整倾角,并且通过 移动底板,在支撑横梁上滑动和定位固定在该支撑横梁上。因此,该缓冲装置安装和调整方 便,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调整高度和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个L型衬板组合安装在一起形成料格的示意3[0013]图3为移动底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船型溜槽式集中称量斗缓冲装置,其容置于称量 斗7中,包括船型溜槽1、料格2、支架3、移动底板4、定位装置5以及支撑横梁6。料格2内 设有多个衬板21组装而成,料格2铺设于溜槽1内。溜槽1由支架3支撑和调整溜槽1的 倾角;支架3设置在移动底板4上,该移动底板4与支撑横梁6之间滑动连接,且当该移动 底板4的位置确定后,该移动底板4通过固定装置5固定在支撑横梁6上。根据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根据情况设置具体数量,来自供料皮带的 物料以2m/S的速度进入集中称量斗7,在碰到第一个缓冲装置后被挡住,流速降低,方向改 变,然后又继续进入第二个缓冲装置再次被挡住,流速再次降低,这样低速跌落所产生的冲 击力就减少很多,破碎和粉化的程度大大降低。如果集中称量斗7的高度很高,可以依此按 照高度设置多级的缓冲装置。并且,移动底板4下焊有圆钢,可以在支撑横梁6上左右移动, 当位置合适后将定位装置5中的顶紧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支撑横梁6上(如图3所示)。工作时,物料以2m/S的速度落到缓冲装置的船型溜槽内1,由于其内铺设21料格 2,料格2是由多个L型衬板组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如图2所示)。通过调节支架3高度来 调节溜槽1倾角,物料沉积在料格2内形成料垫,随后落入的物料与料格2内已存的物料相 叠,形成料打料,大大地降低物料的破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船型溜槽式集中称量斗缓冲装置,其容置于称量斗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型溜 槽、料格、支架、移动底板、定位装置以及支撑横梁;所述料格内设有多个衬板组装而成,所 述料格铺设于溜槽内,溜槽由支架支撑和调整倾角;所述支架设置在移动底板上,该移动底 板与支撑横梁之间滑动连接,且当该移动底板的位置确定后,该移动底板通过固定装置固 定在支撑横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型溜槽式集中称量斗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为L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型溜槽式集中称量斗缓冲装置,其容置于称量斗中,包括船型溜槽、料格、支架、移动底板、定位装置以及支撑横梁;所述料格内设有多个衬板组装而成,所述料格铺设于溜槽内,溜槽由支架支撑和调整倾角;所述支架设置在移动底板上,该移动底板与支撑横梁之间滑动连接,且当该移动底板的位置确定后,该移动底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支撑横梁上。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在集中称量斗内每隔一定高度,方向相反地设置,把物料跌落的高度分成几段,降低单次物料下落的高度,并且,物料在碰到缓冲装置后改向,流速降低,这样就能大大降低物料的粉碎率。
文档编号C21B7/00GK201924028SQ20102063607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刘菁, 叶伟, 戚波, 潘铁毅, 盛正平, 范小刚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