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干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30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流干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蒸发器,特别是涉及ー种旋流干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广泛用于气、液交換中,申请号为02215556. 2、名称为“化学汽相沉积前质体的汽化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ー种蒸发器,它包括上部为圆筒型,下部为倒圆锥型的壳体、前质体储槽、加热器、载气瓶、流量计、载气加热器、壳体的外壁有分区控制的加热保温层,壳体上部设有液体输入口和载气输入ロ,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有雾化区、汽化区、缓冲区,雾化区内安装有雾化器,汽化区具有垂直于壳体纵轴安装的若干交叉隔板,形成S型 通道,前质体储槽经加热器与雾化器连通,载气瓶的载气经流量计、载气加热器输入壳体,壳体底部有汽体出口,它与化学汽相沉积装置相连通,在汽化区和靠近汽体出口处分别设有控温热电偶,采用此种结构的蒸发器,液相物质汽化时不彻底,气化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蒸发器液相物质汽化时不彻底,气化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气化彻底且效率高的旋流干式蒸发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流干式蒸发器,包括密封的壳体、载气供应装置及恒温装置,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旋风管,所述旋风管由所述恒温装置加热,所述旋风管的一端与载气进气管相连通,所述旋风管的另一端与液相原料进料管及气化原料出料管相连通,在所述旋风管内设置有旋流器,所述旋流器为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轴线与所述旋风管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恒温装置为热油恒温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旋风管间设置有供热油流通的输热空间,所述壳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热油进口和热油出口与所述热油恒温装置的热油出ロ及热油进ロ对应相连通;所述的旋风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旋风管并列设置;所述的壳体由筒体及筒体顶部固定连接的上封头及筒体底部固定连接的下封头组成;所述的壳体内固定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一孔板和带有通孔的第二孔板,所述旋风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板及第ニ孔板间,所述载气进气管通过第二孔板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旋风管相连通,所述液相原料进料管及气化原料出料管通过第一孔板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旋风管相连通;所述螺旋轴与所述旋风管同轴设置;所述螺旋轴为多头螺旋;所述的热油恒温装置由油加热器、油冷却器及连接二者的管路串接组成,所述油加热器的油出ロ为热油恒温装置的油出ロ,油冷却器的进油ロ为恒油热油装置的油进ロ,油加热器、油冷却器分别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与电气控制装置电连接。[0013]由于在壳体内设置有螺旋轴状的旋流器,液相原料在载气的携抛下在恒温的旋风管壁上形成薄液层并被旋风管加热蒸发,液相原料气化彻底,蒸发效率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旋流干式蒸发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恒温加热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4-载气供应装置21-油加热器22-油冷却器24-液相原料进料管25-上封头26-热油出口 27-壳体28-载气进气管29下封头30-旋流器31-热油进ロ32-旋风管33-第一孔板34-第二孔板35-气化原料出料管36-输热空间 38-温 度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旋流干式蒸发器由密封的壳体27及载气供应装置14及壳体27内固定设置的单个或多个平行的旋风管32组成,所述壳体27由筒体及筒体两端固定连接的上封头25及下封头29组成。在筒体上设置有热油进ロ 31和热油出ロ 26与热油恒温装置的出油ロ及进油ロ对应连通,旋风管32与壳体27间设置有供热油流动的输热空间36,与壳体27固定连接的第一孔板33与旋风管32的顶部连接,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ニ孔板34与旋风管32的底部连接,这样旋风管32被固定设置在壳体27内,在旋风管32的一端设置液相原料进料管24和气化原料出料管35,在旋风管的另一端设置载气进气管2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液相原料从载气进入的反方向流入旋风管32的管道内,经气化得到的气化原料从液相原料进入的相同方向导出旋风管,以获得最好的传质传热效果。在第一孔板33和第二孔板34上均设置有通孔,液相原料进料管24、气化原料出料管35及载气进气管28分别通过第一孔板、第二孔板上设置的通孔与旋风管32连通。在旋风管内设置有旋流器30,旋流器30呈螺旋轴状,该螺旋轴可以是空心轴,也可以是实心轴,可以是多头螺旋轴,也可以是单头螺旋轴,它在旋风管32内与旋风管的轴线同方向设置,最好与旋风管32同轴设置。由载气进气管28连通载气供料装置14及旋风管3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油恒温装置由油加热器21、油冷却器22及连接二者的管路组成,油加热器21的油出ロ为热油恒温装置的油出ロ,油冷却器22的进油ロ为恒油热油装置的油进ロ,油加热器21、油冷却器22分别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38与电气控制装置电连接。由此,油加热器21、油冷却器22与输热空间36组成闭路油循环系统。采用本结构的热油恒温装置,油加热器与油冷却器工作时在电气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形成联锁工作状态,即系统启动时油加热器工作,工作时油加热器与油冷却器共同工作,保证热油恒温的同时降低油加热器的电耗量。本蒸发器的工作过程如下载气自下而上由载气进气管28进入旋风管32内,沿着旋流器30的螺旋作有序旋转流动形成旋转载气,液相原料由液相原料进料管24从载气进入的反方向进入旋风管32内,随即受旋转载气携载抛向旋风管32内表面,并在旋风管32内表面形成薄液层。位于旋风管32外部的恒温热油将旋风管32恒温加热,由被加热的旋风管32恒温加热液相原料,液相原料的温度被加热至高于本身的沸点时,液相原料即均匀、快速蒸发,并和载气均匀混合,形成成分均匀、蒸发速度稳定的气流,完成液相原料的气化过程,气化后的减反射膜原料与载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从蒸发器上部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旋流干式蒸发器,液相原料蒸发稳定,蒸发效率高,比现 有同样蒸发换热面积的气化装置蒸发效率提高了 40%以上,可以小型化原料气化器;节约有色金属消耗,降低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干式蒸发器,包括密封的壳体(27)、载气供应装置(14)及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7)内固定设置旋风管(32),所述旋风管(32)由所述恒温装置加热,所述旋风管(32)的一端与载气进气管(28)相连通,所述旋风管(32)的另一端与液相原料进料管(24)及气化原料出料管(35)相连通,在所述旋风管(32)内设置有旋流器(30),所述旋流器(30)为螺旋轴,所述螺旋 轴的轴线与所述旋风管的轴线平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为热油恒温装置,所述壳体(27)与所述旋风管(32)间设置有供热油流通的输热空间(36),所述壳体(27)通过其上设置的热油进口(31)和热油出口(26)与所述热油恒温装置的热油出口及热油进口对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风管(3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旋风管并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7)由筒体及筒体顶部固定连接的上封头(25)及筒体底部固定连接的下封头(29)组成。
5.如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7)内固定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第一孔板(33)和带有通孔的第二孔板(34),所述旋风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板(33 )及第二孔板(34 )间,所述载气进气管(28 )通过第二孔板(34 )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旋风管(32)相连通,所述液相原料进料管(24)及气化原料出料管(35)通过第一孔板(33 )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旋风管(32 )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2、4各项之一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与所述旋风管(32)同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为多头螺旋。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油恒温装置由油加热器(21)、油冷却器(22)及连接二者的管路串接组成,所述油加热器(21)的油出口为热油恒温装置的油出口,油冷却器(22)的进油口为恒油热油装置的油进口,油加热器(21)、油冷却器(22)分别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38)与电气控制装置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蒸发器液相物质汽化时不彻底,气化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旋流干式蒸发器,包括密封的壳体、载气供应装置及恒温装置,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旋风管,所述旋风管由所述恒温装置加热,所述旋风管的一端与载气进气管相连通,所述旋风管的另一端与液相原料进料管及气化原料出料管相连通,在所述旋风管内设置有旋流器,所述旋流器为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轴线与所述旋风管的轴线平行设置,由于在壳体内设置有螺旋轴状的旋流器,液相原料在载气的携抛下在恒温的旋风管壁上形成薄液层并被旋风管加热蒸发,液相原料气化彻底,蒸发效率高。
文档编号C23C16/448GK202543324SQ2012200305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李西平, 杜震宇, 杨振渤, 舒尊启 申请人:绥中滨海经济区红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