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冷却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08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铜冷却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冶金エ业高炉送风系统部件,尤其涉及ー种铜冷却柱。
背景技术
高炉是ー个密闭的高温高压冶炼容器,炉体安装有冷却壁,一旦冷却壁损坏,其炉内的高温容易把炉壳烧红、烧裂甚至烧穿,影响高炉安全生产。以往在高炉冷却壁损坏后,米取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的方法,维护冷却,由于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导致炉壳里外温差过大,极易造成疲劳损坏,因此,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的方法只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用,时间长了仍然会导致炉壳变形、开裂、甚至烧穿,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提高高炉的使用寿命,现在的做法一般是在高炉冷却壁上开孔,安装纯铜冷却棒以恢复损坏冷却壁的功能。现有的铜冷却棒由于内部结构不合理,有死角,水的阻カ大,冷却水从后腔进入后水循环不畅,不能直接排到前端,也不能将热量及时导出,导致冷却效果差,铜冷却棒也容 易被烧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冷却效果好的铜冷却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铜冷却柱,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的筒体,筒体的前端ロ设有前端盖,筒体的后端ロ设有后端盖,所述筒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通过筒体的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筒体相通,所述出水管通过筒体的后端侧壁上开设的出水ロ与筒体相通,所述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筒体内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筒体的前端再沿筒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筒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ロ。其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呈中空筒状,第一隔板沿筒体的轴向设置,第一隔板的后端开ロ固连在所述进水口周边的筒体内壁上,第一隔板的前端开ロ靠近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二隔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上,第二隔板从第一隔板的前端沿筒体的轴向螺旋延伸至第二隔板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二隔板以相同间距沿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螺旋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一体成型。其中,所述本体由前筒体和后筒体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后筒体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与后筒体的焊缝位于铜冷却柱的中后端。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冷却水直接通至铜冷却柱的最前端,加快了前端的水流速度,使高温易损部位得到強化冷却,提高了铜冷却柱前端高温区的热交换速度,然后再回旋至铜冷却柱的后端,使铜冷却柱得到均匀全面的冷却,消除了冷却死角和气室,減少了铜冷却柱因超热负荷不能及时导出而造成的熔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高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炉体冷却功能,延长了高炉炉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I、筒体2、进水管 3、出水管4、法兰盘5、灌楽:管6、隔板7、前端盖8、后端盖10、前筒体11、后筒体12、焊缝 60、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100、进水口101、出水ロ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參照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铜冷却柱,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的筒体1,筒体I的前端ロ设有前端盖7,筒体I的后端ロ设有后端盖8,所述筒体I上固连有进水管2、出水管3、法兰盘4和带灌浆管5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2通过筒体I的后端盖8上开设的进水口 100与筒体I相通,所述出水管3通过筒体I的后端侧壁上开设的出水ロ 101与筒体I相通,所述筒体I内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筒体I内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 100先直线通向筒体I的前端再沿筒体I的内壁螺旋式通向筒体I的后端并通至出水ロ 101。工作时,冷却水从进水管通入筒体内,在过水通道的引导下先直接通至铜冷却柱的最前端,加快了前端的水流速度,使前端的高温易损部位得到強化冷却,提高了铜冷却柱前端高温区的热交换速度,然后再在过水通道的引导下沿筒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铜冷却柱的后端并最终从出水ロ排出,使铜冷却柱整体得到均匀全面的冷却,消除了冷却死角和气室,減少了铜冷却柱因超热负荷不能及时导出而造成的熔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高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炉体冷却功能,延长了高炉炉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高炉的安全生产。继续參照图I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隔板6包括第一隔板60和第二隔板61,所述第一隔板60呈中空筒状,第一隔板60沿筒体I的轴向设置,第一隔板60的后端开ロ固连在所述进水口 100周边的筒体I内壁上,第一隔板60的前端开ロ靠近所述前端盖7,所述第二隔板61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60的外表面上,第二隔板61从第一隔板60的前端沿筒体I的轴向螺旋延伸至第二隔板61的后端。上述结构设计既简单易加工,又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继续參照图I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61以相同间距沿所述第一隔板60的外表面螺旋延伸。这样更有利于铜冷却柱的均勻冷却。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60与第二隔板61 —体成型。一体成型更有利干简化加工和装配,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隔板的结构强度,当然也不排除分别加工后再固连在一起的情况。继续參照图I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由前筒体10和后筒体11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后筒体11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10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10与后筒体11的焊缝12位于铜冷却柱的中后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铜冷却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的筒体,筒体的前端口设有前端盖,筒体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所述筒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通过筒体的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筒体相通,所述出水管通过筒体的后端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与筒体相通,所述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筒体内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筒体的前端再沿筒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筒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铜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呈中空筒状,第一隔板沿筒体的轴向设置,第一隔板的后端开口固连在所述进水口周边的筒体内壁上,第一隔板的前端开口靠近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二隔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上,第二隔板从第一隔板的前端沿筒体的轴向螺旋延伸至第二隔板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以相同间距沿所述第一隔板的外表面螺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铜冷却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前筒体和后筒体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后筒体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与后筒体的焊缝位于铜冷却柱的中后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冷却柱,包括本体,本体为中空的筒体,筒体的前端口设有前端盖,筒体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筒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进水管通过筒体的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筒体相通,出水管通过筒体的后端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与筒体相通,筒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筒体内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筒体的前端再沿筒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筒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直接通至铜冷却柱的最前端,加快了前端的水流速度,使高温易损部位得到强化冷却,提高了铜冷却柱前端高温区的热交换速度,能够使高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炉体冷却功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冷却效果好。
文档编号C21B7/10GK202519274SQ2012201340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吕奶锦 申请人:闽东宏宇冶金备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