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炉炼钢时,电炉(第四孔)烟气具有流量大、温度高、含尘量大、含有可燃成分(主要是CO)的特点,目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主要由燃烧沉降室(主要作用为可燃成分的燃尽、烟尘的沉降)、连接烟道和余热锅炉等组成。燃烧沉降室和余热锅炉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其中余热锅炉通常布置在车间外,布置困难,同时由于受烟气周期性热应力的影响,各部分寿命较短。并且燃烧沉降室一般采用人工清灰或者用铲车清灰,劳动条件恶劣,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燃烧、烟尘沉降和余热回收为一体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入口烟道和出口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烟气处理腔,其中烟气处理腔靠近入口烟道的部分为燃烧腔,靠近出口烟道的部分为冷却腔,冷却腔内设置有蒸发器和/或省煤器。为了可以将沉降下来的烟尘自动排出,所述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螺旋输灰器。为了优化对烟尘的沉降效果,所述燃烧腔与冷却腔之间设置有交错布置的扰流板。为了保证CO等可燃成分的燃尽和,保证本装置的安全,所述烟气处理腔上设置有防爆门和/或混风阀。为了方便收集烟尘,所述烟气处理腔的下部截面为上大下小结构。为了吸收烟道热胀冷缩所引发的应力,所述入口烟道上设置有补偿器。本实用新型集成电炉烟气燃烧、沉降和余热回收为一体,取消了连接烟道,在该装置内,完成电炉烟气的沉降除尘、可燃成分的燃尽和换热三个功能,将烟气冷却到250°C以下充分回收电炉烟气的余热。同时采用螺旋输灰机自动输灰,减少了燃烧沉降室的清灰操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的剖面图。图中,I为入口烟道,2为补偿器,3为燃烧腔,4为支座,5为扰流板,6为蒸发器,7为螺旋输灰器,8为出口烟道,9为省煤器,10为防爆门,11为混风阀,12为移动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0015]如图I所示,本装置用支座4支撑,利用本装置处理电炉烟气时,电炉烟气通过入口烟道I进入燃烧腔3。其中入口烟道I上设置有补偿器2吸收烟道热胀冷缩引起的应力。入口烟道I上还可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滑套12,移动滑套为圆锥形结构,通过塞子的移动可以通过调节与电炉第四孔的距离控制混风面积,从而控制与电炉烟气混合的空气量,烟气中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后在燃烧腔3内进一步混合、燃烧,并通过重力沉降将烟尘沉降到空腔底部,通过螺旋输灰器7输出。本装置内布置了两块扰流板5,能够促进烟尘的沉积和烟气流场的分布。烟气依次流过蒸发器6和省煤器9被冷却,并通过出口烟道8排出,与除尘设备连接。烟气流经蒸发器6和省煤器9时,将冷却水加热回收热量,产生蒸汽。本装置上设置的混风阀11,保证CO等可燃成分的燃尽,并作为调整烟气温度的备用措 施。本装置上设置了防爆门10,在CO爆燃时泄压,保证本装置的安全。本装置在车间内实现对电炉烟气的冷却,从本装置排出的烟气可以直接与二次除尘的烟气混合后除尘。
权利要求1.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入口烟道和出口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烟气处理腔,其中烟气处理腔靠近入口烟道的部分为燃烧腔,靠近出口烟道的部分为冷却腔,冷却腔内设置有蒸发器和/或省煤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螺旋输灰器。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与冷却腔之间设置有交错布置的扰流板。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腔上设置有防爆门和/或混风阀。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腔的下部截面为上大下小结构。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烟道上设置有补偿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烟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控制入口大小的移动滑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入口烟道和出口烟道,关键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烟气处理腔,其中烟气处理腔靠近入口烟道的部分为燃烧腔,靠近出口烟道的部分为冷却腔,冷却腔内设置有蒸发器和/或省煤器,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螺旋输灰器。本实用新型集成电炉烟气燃烧、沉降和余热回收为一体,取消了连接烟道,在该装置内,完成电炉烟气的沉降除尘、可燃成分的燃尽和换热三个功能,将烟气冷却到250oC以下充分回收电炉烟气的余热。同时采用螺旋输灰机自动输灰,减少了燃烧沉降室清灰操作工作量。
文档编号C21C5/52GK202558879SQ2012202027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8日
发明者侯祥松, 张茂, 姜小萍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