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10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铸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大辊缝的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
背景技术
角裂是板坯连铸常见缺陷。角裂产生的原理是坯壳在一定温度发生变形时,变形量超过钢种热塑性曲线临界值时,就会产生角裂。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控制板坯角裂的方法是调整钢水的N、Als等成分或者调整矫直段辊缝等手段,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所谓辊缝是指连铸机同一段同一位置上下对应的两辊之间开口的距离。某炼钢厂为了保护设备, 在板坯连铸机支承导向段出口安装碟簧装置的办法予以解决。但铸坯经过此处时由于受力,使支承导向段出口辊辊缝增大,与扇形段入口辊辊缝形成梯度,铸坯经过支承导向段出口进入扇形段入口时变形量增大,产生角裂的几率反而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板坯裂纹发生几率,提高铸坯热送率,节约能源的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设置方式。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段入口辊辊缝比支承导向段出口辊辊缝大0. 2-0. 3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实用新型加大了扇形段的入口辊缝,使扇形段入口辊缝大于支承导向段出口辊缝,从而使铸坯在经过此处时能平稳过渡,减小变形量,降低了板坯裂纹发生的几率,达到减少裂纹的目的。由于铸坯裂纹减少,可直接减少处理工作量,提高铸坯的热送率和装炉温度,降低铸坯二次加热的能源消耗。同时,随着铸坯表面质量的提高,轧后钢板的边裂废品亦明显减少,合格率显著提高。

附图为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承导向段I、支承导向段出口辊2、扇形段入口辊3、扇形段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大入口辊缝的扇形段4,即将扇形段入口辊3两辊之间的辊缝设计制作成比支承导向段出口辊2两辊之间的辊缝大0. 25mm。从而可以使铸坯在从支承导向段I进入扇形段4时能平稳过渡,减小板坯裂纹发生的几率。
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段入口辊辊缝比支承导向段出口辊辊缝大0. 2-0. 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入口辊辊缝结构,其扇形段入口辊缝比支承导向段出口辊缝大0.2-0.3mm。从而使铸坯在经过此处时能平稳过渡,减小变形量,降低板坯裂纹发生的几率。由于铸坯裂纹减少,可直接减少处理工作量,提高铸坯的热送率和装炉温度,降低铸坯二次加热的能源消耗。同时,随着铸坯表面质量的提高,轧后钢板的边裂废品亦明显减少,合格率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B22D11/128GK202779672SQ2012203415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
发明者秦海山, 宁东, 王宁, 罗建华, 陈志威, 梁凤友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