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钛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海绵钛均采用镁还原四氯化钛方法,为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将设备大型化作为技术发展方向。但是,随着炉型的增大,还原期间反应器中心部位散热不及时,即中心部位温度偏高,造成中心部位产品烧结、夹心MgCl2偏多、硬块量增加、产品结构致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增加了海绵钛的生产成本。由于受工艺条件和设备材料的限制,反应器还原反应区散热能力不充分,海绵钛还原期间所加的料速不大,还原时间较长,此外,为保持反应器底部的氯化镁熔融状态,需在反应器下部频繁送电供给热量,增加海绵钛生产的能耗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可在反应器内部实现热的循环,缩短还原周期,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主要由反应器、反应器盖等组成,反应器盖上设置循环泵,进料管穿过反应器盖插入至反应器下部的熔体氯化镁区,出料管穿过反应器盖插入至反应器的反应区上部,进料管下端为敞口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反应器内反应区中心部位散热不及时,造成中心部位海绵钛烧结、夹心MgCl2和硬块偏多的结构致密问题。2、可实现反应器内部的热循环,大大提高还原加料速度,减少还原加料时间,减少海绵钛的生产周期,减少电耗,降低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示意图。图中:1-反应器,2-反应器盖,3-熔体氯化镁区,4-反应区,5-进料管,6-循环泵,7-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主要由反应器1、反应器盖2等组成,反应器盖2上设置循环泵6,进料管5穿过反应器盖2插入至反应器I下部的熔体氯化镁区3,出料管7穿过反应器盖2插入至反应器I的反应区4上部,进料管5下端为敞口结构。[0013]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于进料管5下端为敞口结构,在循环泵6的工作下,可直接把反应器I下部的熔体氯化镁输送到反应器I上部的反应区4,使上、下部熔体氯化镁实现了循环,即把反应器I下部较低温度的氯化镁带到温度高的反应区4,使反应区4的温度降低,熔体氯化镁在反应区4升温后输送到下部,让反应器下部的熔体氯化镁区3温度升高,减少还原期间的送电加热,同时,还使反应区4的余热被及时带走,从而实现了反应器内部热的循环。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可提高加料速度,减少生产周期。
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主要由反应器(I)、反应器盖(2)等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反应器盖(2)上设置循环泵(6),进料管(5)穿过反应器盖(2)插入至反应器(I)下部的熔体氯化镁区(3),出料管(7)穿过反应器盖(2)插入至反应器(I)的反应区(4)上部,进料管(5)下端为敞口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还原装置,主要由反应器、反应器盖等组成,反应器盖上设置循环泵,进料管穿过反应器盖插入至反应器下部的熔体氯化镁区,出料管穿过反应器盖插入至反应器的反应区上部,进料管下端为敞口结构,本装置实现了反应器内部实现热的循环,可有效缩短还原周期,降低能耗。
文档编号C22B34/12GK203007365SQ20122072295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张履国, 翁启钢, 吴英敏, 黄鹏飞, 李金泽, 李剑波 申请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