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其中,本发明说明了一种带精加工装置(10),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16)朝向工件表面(12)按压的按压装置(30),其中按压装置(30)包括按压带(42),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40)上,其特征在于,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42)具有如下轮廓:该轮廓在所述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上偏离直线走向。
【专利说明】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
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精加工装置,其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朝向工件表面按压的按压装置,其中按压装置包括按压带,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上。
【背景技术】
[0002]从EP 2 212 058 BI中已知了一种用于对圆柱形工件区段上的环周面进行精加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弹性弯曲的按压带,用于将精加工带按压在基本上圆柱形的工件区段的环周面上。
[0003]在精加工时,要加工的工件表面被旋转驱动,并且对该旋转运动叠加与工件轴线平行取向的、在工件和精加工带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工件表面被设置有对于精加工方法而言典型的网状磨削结构。
[0004]要加工的工件表面尤其是曲柄轴或者凸轮轴的支承面。这些支承面必须以高的尺寸精密性来制造。特别地,曲柄轴或者凸轮轴的支承面应当被制造为使得其在与曲柄轴壳体或者凸轮轴壳体的支承面共同作用时或者与连杆的支承面共同作用时,保证具有高支承面比例的尽可能无余隙和低摩擦的支承。
【发明内容】
[0005]已表明的是,借助已知的带精加工装置并不能最佳地满足前面提及的要求。由此,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带精加工装置,其能够实现制造尺寸特别精密的工件表面。
[0006]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具有轮廓(PlOfi I ),该轮廓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偏离直线走向。
[0007]根据本发明,认识到以下内容:在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支承面的情况下(这些支承面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直线轮廓(即例如在使用圆柱形支承辊和在轮廓中矩形的按压带的情况下)),按压带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看受到不同的拉应力。在按压带的具有较高的拉应力的区域中,精加工带的靠置到该区域上的区域被施加以较高的按压力。在按压带的具有较低拉应力的区域中,在这些区域上支撑的精加工带区域被施加以较低的按压力。不同的按压力使得要加工的工件表面偏离所希望的预定形廓。
[0008]根据本发明,现在要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几何结构可以被影响,即其方式是支承面至少之一的轮廓和/或按压带的轮廓偏离直线走向地构建。根据本发明的、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具有预先给定的形状,该形状不能够由具有通常的公差的圆柱形支承辊的表面和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按压带来提供。
[0009]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支承 面的根据本发明的轮廓和/或按压带的根据本发明的轮廓具有至少一个轮廓区段,该轮廓区段偏离数学上理想的直线至少10微米,尤其是至少20微米。
[0010]特别地,优选的是,该轮廓是弯曲的。例如,按压带的轮廓弯曲。通过在轮廓中弯曲的按压带靠置到精加工带上,精加工带也以相应的方式弯曲,更确切地说,围绕与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平行走向的弯曲轴线弯曲。通过这种方式,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几何结构可以被有针对性地加以影响。例如,按压带的弯曲可以设计为,使得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获得近似理想的圆柱形形状。然而也可能的是,按压带的弯曲设计为,使得制造其预定形状偏离圆柱形状的工件表面。特别地,可以制造凸状的工件表面。然而制造凹面弯曲的工件表面也是可能的。
[0011]也可能的是,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偏离直线走向。例如,支承面的至少之一的轮廓弯曲。当例如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凹面弯曲时,按压带在外部的侧面区域中被施加比中央区域中更高的压力。由此,靠置到该按压带上的精加工带在外部的侧面区域中被施加比在中央区域更高的按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制造如下工件表面:其在轮廓中是凸起的,即在中央区域中具有比外部的侧面区域更大的直径。
[0012]也可以将前面描述的两种可能性(至少一个弯曲的支承面;在轮廓中弯曲的按压带)相互组合。
[0013]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优选的是,支承面用于支承完全由相同材料构成的按压带,以便可以预先给定和制造尺寸特别精密的、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
[0014]相应地优选的是,按压带具有与精加工带共同作用的按压面,该按压面仅仅由唯一的层材料或者按压带材料形成。这能够实现预先给定和制造尺寸特别精密的、偏离直线走向的按压带轮廓。
[0015]根据本发明,可能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面和/或按压带是连贯的,使得其能够将精加工带在其宽度上完全支撑。然而也可能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面和/或按压带具有至少一个中断,使得精加工带在宽度方向上看至少在支承面和/或按压带的中断的区域中被施加较低的按压力。这能够实现有针对性地影响工件表面的几何结构,使得在工件表面的、与支承面和/或按压带的中断关联的旋转平面中,同与其侧向相邻的区域相比,较少的材料被磨损。
[0016]中断例如可以是支承面和/或按压带的至少之一的穿通部和/或袋状的凹处。
[0017]例如,至少一个支承面可以具有与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平行走向的凹陷或者槽。也可能的是,支承面通过多个相互分离的支承体来形成,其中支承体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偏移地布置。
[0018]按压带例如可以在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的区域中具有袋状的凹处,使得朝向精加工带的按压面中断,而按压带的背离精加工带的后侧封闭。也可能的是,将按压带中断,使得按压带不仅在按压带的靠置在精加工带后侧上的前侧中断,而且也在按压带的背离精加工带后侧的区域内中断。
[001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计了,支承面的至少之一由支承辊来形成。这能够实现按压带跨高的接触角(Umschlingungswinkel)的支承。
[0020]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设计了,支承辊浮动地支承。这具有的优点是,按压带的走向并且由此精加工带的走向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具有不同直径的工件表面匹配。
[0021]此外优选的是,支承辊能够支撑在固定的支承辊一支撑装置上。这能够实现限制支承辊的运动自由度。
[0022]也可能的是,支承面的至少之一由固定的支承元件形成。这种支承元件具有不可运动的支承面。这能够实现按压带的具有特别低的位置公差的支承。
[0023]可能的是,按压带相对于支承面可运动。然而可以是优选的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按压带相对于支承面固定。由此,可以实现进一步改善要制造的工件表面的尺寸精密性。
[0024]可能的是,设置如下按压带:其背离精加工带的后侧上具有轮廓,该轮廓偏离直线走向。然而优选的是,至少按压带的按压面具有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特别地,仅仅按压带的按压面具有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
[0025]当按压带以连续带的形式来构建时,得到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借助按压带可传递到精加工带上的按压力的更为简单的控制。这种按压带具有前部的作用区段,其前侧与精加工带的后侧共同作用。这种连续带在相互间隔地布置的支承面的区域中偏转,并且过渡到后面的区段中,该区段与精加工带间隔地布置。
[0026]优选的是,按压带的后面的区段借助或者可以借助按压带支撑装置来支撑。由此,实现了另一可能性:影响按压带的沿着精加工带的宽度的应力。
[0027]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精加工系统,其包括前面所描述的带精加工装置和具有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工件。
[0028]根据本发明,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具有至少一个中断,其中工件表面也在孔的区域中中断,并且其中中断的位置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与孔的位置协调。借助这种带精加工系统,可以制造曲柄轴或者凸轮轴,其在支承面的区域中具有孔,尤其是出油孔。与这种孔关联的旋转平面在工件表面的精加工期间被施加以较低的按压力,使得精加工带在孔边界的区域中同在与其侧向相邻的区域中相比以较低的力朝向工件按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精加工带过深地进入孔中,并且由此防止在孔边界的区域中过于强烈的材料磨损。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孔的区域中本来机械方面被弱化的工件区段不再被进一步弱化,并且虽然有这种孔也可以实现具有比较高的支撑面比例的支承面。
[002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前面描述的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其中确定被精加工的工件表面的预定形廓,并且其中附加地实施以下措施的至少之一:
[0030]一按压带的朝向支承面或者精加工带的至少一个按压面设置有轮廓,该轮廓与预定形廓一致或者具有更强的成型(Auspraegung);
[0031]一按压带的朝向支承面或者精加工带的至少一个按压面分别设置有部分轮廓,其中两个部分轮廓的交迭与预定形廓一致或者具有更强的成型;
[0032]一定义预定形廓区段,并且针对预定形廓区段的每个都确定偏离圆柱形状的工件材料磨损量;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设置有至少一个中断,其中中断与如下预定形廓区段关联,该预定形廓区段的工件材料磨损量小于相邻的预定形廓区段的工件材料磨损量;
[0033]一定义预定形廓区段,并且针对预定形廓区段的每个都确定偏离圆柱形状的工件材料磨损量;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设置有中断,这些中断分别与预定形廓区段关联,其中所述中断在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上具有所测定的不同的长度,并且具有较小长度的中断与具有较高材料磨损率的预定形廓区段关联,并且具有较大长度的中断与具有较低材料磨损率的预定形廓区段关联。
[0034]特别优选的是,轮廓和/或两个部分轮廓的交迭具有比预定形廓更强的成型,并且轮廓和/或两个部分轮廓的交迭在精加工带的有效宽度上看形成圆形区段的边界,其弓形高度(Segmenthoehe)是在精加工带的有效宽度上看由预定形廓形成边界的圆形区段的弓形高度的1.5倍至25倍,优选3倍至15倍,尤其是5倍至10倍。
[0035]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和扩展方案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是下面对于优选实施形式的描述以及附图的主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在附图中:
[0037]图1示出了带精加工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0038]图2示出了在放大视图中根据图1的带精加工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其中示出
了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工件;
[0039]图3示出了与图2相对应的视图,其中示出了具有与第一直径相比更小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工件;
[0040]图4示出了沿着图2中用IV — IV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41]图5示出了沿着图2中用V — V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42]图6在放大的视图中示出了图5中用VI表示的部分;
[0043]图7示出了另一实施形式的与图4对应的视图;
[0044]图8示出了根据图7的实施形式的与图5对应的视图;
[0045]图9示出了根据图7的实施形式的与图6对应的视图;
[0046]图1Oa至IOc示出了在相继的工件加工阶段中与图9对应的视图;
[0047]图1la至Ilc分别示出了与根据图10至IOc的相继的工件加工阶段相应的力分布;
[0048]图12示出了带精加工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具有第一直径的工件;
[0049]图13示出了与图12对应的视图,其中示出了具有相比于第一直径更小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工件;
[0050]图14示出了沿着图12中用XIV — XIV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51]图15在放大的视图中示出了图14中用XV表示的部分;
[0052]图16示出了用于在根据图12的带精加工装置中使用的支承元件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透视图;
[0053]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的支承元件的侧视图;
[0054]图18示出了根据图16的支承元件的俯视图;
[0055]图19示出了在使用按压带时与图17对应的视图,该按压带具有弯曲的轮廓;
[0056]图20示出了根据图19的布置的前视图;
[0057]图21示出了根据图19的布置的、沿着图19中用XXI — XXI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58]图22示出了用于在根据图12的带精加工装置中使用的支承元件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透视图;
[0059]图23示出了根据图22的支承元件的侧视图;
[0060]图24示出了根据图22的支承元件的俯视图;
[0061]图25示出了在使用按压带时与图23对应的视图,该按压带在未安装的状态中具有直线的轮廓;
[0062]图26示出了根据图25的布置的前视图;
[0063]图27示出了根据图25的布置的、沿着图25中用XXVII — XXVII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64]图28示出了带有支承元件和按压带的布置的另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0065]图29示出了根据图28的布置的前视图;
[0066]图30示出了根据图28的布置的、沿着图28中用XXX — XXX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67]图31示出了带有支承元件和按压带的布置的另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0068]图32示出了根据图31的布置的前视图;
[0069]图33示出了根据图31的布置的、沿着图31中用XXXIII — XXXIII表示的剖切线的视图;
[0070]图34示出了工件表面的预定形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71]图35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图34的预定形廓的按压带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前视图;
[0072]图36示出了工件表面的预定形廓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以及
[0073]图37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图36的预定形廓的按压带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4]在图1中,带精加工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0表示。其用于对工件14的尤其是旋转对称的工件表面12进行精加工。工件表面12的精加工借助精加工带16来进行。
[0075]针对精加工带16例如设置有储备部17。从储备部17出发,精加工带在引导/偏转装置18上引导和偏转,并且在作用区域20中在接触角内(该接触角例如至少为大约10° )靠置在工件表面12上。
[0076]区域22连接到作用区域20,在区域22中收集使用过的精加工带16。对此可替选地,精加工带16在区域22中被偏转并且向与第一作用区域20对置的第二作用区域24输送。在第二作用区域24中,精加工带也在接触角内(该接触角例如至少为大约10° )靠置在工件表面12上。
[0077]引导/偏转装置26接到作用区域24上,精加工带16从该作用区域出发向收集区域28输送。
[0078]为了将精加工带16按压到作用区域20和/或24中,分别设置有与作用区域20、24关联的按压装置30。按压装置30分别保持在保持器32上,其优选能够围绕分别关联的枢转轴线34枢转。
[0079]在工件14的精加工期间,工件被围绕工件轴线36旋转驱动(参见图2)。该旋转运动被叠加到与旋转轴线36平行走向的、在精加工带16和工件14之间的震荡相对运动。[0080]图2示出了按压装置30的放大视图。该按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支承辊38,它们的径向朝外的表面具有支承面40用于支承按压带42。
[0081]按压带42以连续带的形式构建。借助前部区段44,按压带42与精加工带16共同作用。在前部区段44上连接有与支承面40共同作用的偏转区段46,其过渡到按压带42的后面的区段48中。后面的区段48与前部区段42间隔。后面的区段48借助支撑面52的区域中的按压带支撑装置50来支撑。支撑面52对按压带42的后面的区段48施加朝着工件14的方向作用的支撑力。
[0082]支承辊38具有相互平行的支承轴54。支承轴54浮动地支承,例如借助连杆形式的支承元件58来支承。支承元件58的形状和布置(例如连杆的延伸方向)使得支承轴54能够在相对于工件轴线36成径向的方向上运动。
[0083]优选的是,支承辊38借助固定的支承辊支撑装置60来支撑。该装置60例如包括支撑面62,借助其将支承辊38在中间插入按压带42的情况下支撑。装置50和60可以相互一件式地构建。支撑面52和62优选连续地(没有弯折地)过渡到彼此中。
[0084]按压装置30适于具有不同直径的工件14。当例如替代工件14(参见图2)而对具有较小直径的工件If (参见图3)精加工时,其工件轴线36'朝着精加工带16的方向移动。同时,作用区域24的接触角增大。此外,支承辊38的支承轴54进一步朝着工件14'的方向移动。
[0085]支承辊38关于支承轴54旋转对称,并且在轮廓中具有凸面弯曲的支承面40 (参见图4)。支承面40用于支承按压带42的后侧64 (参见图6)。
[0086]按压带42具有背离后侧64的按压面66,其对精加工带16的后侧68施加按压力,使得精加工带16的设置有精加工材料的作用面70朝着工件14的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12按压。
[0087]按压带42在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中在横截面中是矩形的。由此,按压面66在按压带42的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中具有直线走向。按压带42可弹性变形,并且在偏转区段46中(参见图2)以其后侧64平面地靠置在支承面40上。由此,按压带42变形,使得按压面66具有与支承面40的曲率对应的弯曲轮廓。靠置在按压带42上的精加工带16也对应于按压带42的按压面66的曲率而变形,使得精加工带16的作用面70凸面弯曲,并且可以制造凹面弯曲的工件表面12。按压带42的按压面66和支承面40于是具有弯曲的轮廓,其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上偏离直线走向。
[0088]前面描述的内容相应地适用于在图7至图9中所示的实施形式。然而在该实施形式中,支承辊38的支承面40凹面弯曲。在中间插入按压带42的情况下,形成精加工带16的凹面弯曲的作用面70,由此可以制造工件14的凸面弯曲的工件表面12。
[0089]优选的是,凸面弯曲的支承面40的曲率半径(参见图4)在大约IOOOmm到大约6000mm之间。在大约20mm至25mm的支承宽度情况下,大约0.02mm至0.05mm的弦高(即相对于圆柱形状的最大超高)是合适的。
[0090]凹面弯曲的支承面40的曲率半径(参见图7)优选在大约IOOOmm到大约6000mm之间。在大约20mm至25mm的支承宽度情况下,大约0.02mm至0.05mm的弦高(即相对于圆柱形状的最大下沉)是合适的。
[0091]图1Oc示出了与图9对应的视图。在图1Oa和IOb中示出了在根据图1Oc的状态之前的工件加工阶段。
[0092]在图1Oa所示的状态中,工件14的工件表面12是圆柱形的。通过精加工带16的作用面70的弯曲,该精加工带首先仅仅以边缘区域74靠置在与此对应的工件14的边缘区域76上。这些区域将相应地高的反作用力78 (参见图1la)作用到精加工带16上。随着工件表面12的继续的加工,反作用力78进一步朝着工件14的中央区域80分布(参见图lib)。
[0093]在图1lc中示出了如下状态:其中工件表面12具有弯曲的预定形廓。在该状态中,精加工带16的作用面70的凹面曲率半径对应于工件14的工件表面12的凸面曲率半径,并且作用面70在宽度方向72上看整面地靠置在工件14的工件表面12上。
[0094]对于下面参照图12至27所描述的按压装置30,参见前面根据图1至Ilc对按压装置30的描述。下面尤其是说明与前面描述的按压装置30的区别。
[0095]在根据图12和图13的按压装置30中,替代支承滚38设置了具有不可运动的支承面40的固定支承元件82。
[0096]这种支承元件82例如在图16和图22中以透视方式示出。支承元件82在两个相互间隔的支承面40之间的区域中具有与精加工带16的作用区域20关联的收缩部84。收缩部84大小为使得按压带42的布置在精加工带16的作用区段20的顶部上的前部区段44以其后侧64与支承元件82间隔,并且形成自由空间86 (参见图12和图13)。在靠置工件14的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12的部分环周时,自由空间86形成按压带42的前部区段44的偏移空间。根据工件14的大小或者要加工的工件表面12的直径的大小,按压带42的走向与要加工的工件表面12的走向匹配(例如较大的工件14,参见图12,以及较小的工件14',参见图13)。
[0097]支承元件82在其背离收缩部84的侧上具有支撑面52。
[0098]根据图12和图13的按压装置30此外包括整体上用附图标记87表示的固定装置,用于将按压带42相对于支承面40固定。固定装置87例如包括螺栓形式的操作元件88,其将固定元件90朝着按压带42按压,并且将按压带42朝着支撑面52按压(参见图14和图15)。
[0099]支承元件82例如具有一件式的支承体92,其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中(参见图15)在相互对置的侧面94和96之间延伸(参见图18)。
[0100]支承体92例如可以借助螺栓98与保持部件100连接(参见图15和图12),其用于将支承元件82固定在保持器32上(参见图1)。保持部件100也可以与框架102 (参见图12和图13)连接,该框架在其一侧与保持器32连接。
[0101]在图12至图21中所示的按压装置30的实施形式中,支承元件82的支承面40具有直线走向。这些支承面40在其至收缩部84的过渡部和至支撑面52的过渡部之间对应于圆柱外壳的表面区段。这些支承面40用于支承按压带42,其按压面66在轮廓中弯曲,尤其是凹面弯曲(参见图15)。
[0102]根据图16至图21的支承元件82的支撑面52优选在直平面中延伸。
[0103]在图22至图27所示的支承元件82和按压带42的实施形式中(其用于使用在根据图12至图15的按压装置30中),支承面40具有弯曲的轮廓,尤其是凹面弯曲的轮廓。这种支承元件82可以尤其是如在图25至图27中所示地与按压带42共同使用,该按压带在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中具有矩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带有直线轮廓化的按压面66。在使用这种按压带42时,支承面40的弯曲的形状转移到按压面66上并且转移到精加工带16上,并且转移到要加工的工件表面12上。
[0104]然而也可能的是,根据图22至图24的支承元件82与按压带42 —同使用,该按压带具有在轮廓中弯曲的按压面66 (这种按压带42例如在图21中示出)。
[0105]对于下面参照图28至33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参考前面的描述。不同于前面描述的按压带42,根据图28至图33的按压带42具有穿通部104,这些穿通部尤其是布置在收缩部84的顶部上,并且由此布置在精加工带16的作用区域20的顶部上。可能的是,设置仅仅一个穿通部104 (参见图29)。也可能的是,设置多个穿通部104 (参见图32)。
[0106]穿通部104具有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中的延伸,以及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中的延伸。
[0107]对于设置仅仅一个穿通部104的情况,其可以优选基本上椭圆形或者菱形地构建。
[0108]图34示出了工件14的放大示出的预定形廓108,其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中绘出。预定形廓108偏离圆柱形状110,更确切地说,偏离了相互偏差的工件材料磨损量112。对于外部的预定形廓区段A得到最大的工件材料磨损量112,对于预定形廓区段B得到较小的工件材料磨损量,对于预定形廓区段C又得到更小的工件材料磨损量,并且对于预定形廓区段D没有工件材料磨损量或者仅仅得到微小的材料磨损量。
[0109]为了设计在图35中所示的中断104,提供了按压带42,其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中看具有相继的带区段(AB⑶CBA)。在此,带区段D(其对应于工件14的预定形廓108的预定形廓区段D)设置有中断104',其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中长于与带区段C关联的中断104",其中带区段C对应于具有较大的材料磨损率112的预定形廓区段。总体上,例如得到根据图35的布置,其中彼此相邻的中断104、104'、104"、104"'共同形成连续的中断104。对此可替选地,中断104、104'、104"、104"'也可以相互分离地设置。
[0110]在中断104的设计的进一步细化中,工件14的预定轮廓108也可以用尤其是连续的并且无弯折的函数形式来描述,如在图36中通过坐标系所表明的那样。例如,这种函数是圆函数或者对数。根据函数,于是可以确定穿通部104的走向114 (参见图37)。
[0111]借助例如在图35和图37中所示的中断104实现的是,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中看可以实现不同的材料磨损率112。因为按压带42在中央区段D中在行进方向106中具有较长的中断,所以精加工带16在该区域中以较低的张力压到工件12上,使得在那里发生较小的材料磨损。而在侧面的带区段中(例如在带区段B中)的穿通部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中看更短,使得在该带区段中按压带42被以较大的力朝向精加工带16按压,并且在这些区域中发生较大的材料磨损。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精加工装置(10),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16)朝向工件表面(12)按压的按压装置(30),其中按压装置(30)包括按压带(42),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按压带(42)具有如下轮廓:该轮廓在所述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上偏离直线走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是弯曲的。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面(40)和/或按压带(42)具有至少一个中断(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断(104)以袋状的凹处的形式构建和/或以穿通部的形式构建。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由支承辊(38)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38)浮动地安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38)能够支撑在固定的支承辊一支撑装置(60)上。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由固定的支承元件(82)形成。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固定装置(87 )用于将按压带(42 )相对于支承面(40 )固定。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设置在按压带(42)的朝向精加工带(16)的按压面(66)上。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带(42)以连续带的形式来构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按压带-支撑装置(50),借助其支撑或者能够支撑所述按压带(42)的与所述精加工带(16)间隔的、后面的区段(48),该区段在相互间隔地布置的支承面(40)之间走向。
13.一种带精加工系统,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和具有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12)的工件(14),其特征在于,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42)具有至少一个中断(104),所述工件表面(12)在孔的区域中中断,并且所述中断(104)的位置在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上与孔的位置协调。
14.一种用于制造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被精加工的工件表面(12)的预定形廓(108),并且附加地实施以下措施的至少之 一按压带(42)的朝向支承面(40)或者精加工带(16)的至少一个按压面(66)设置有轮廓,该轮廓与预定形廓(108) —致或者具有更强的成型; 一按压带(42)的朝向支承面(40)或者精加工带(16)的至少一个按压面(66)分别设置有部分轮廓,其中两个部分轮廓的交迭与预定形廓(108) —致或者具有更强的成型; 一定义预定形廓区段,并且针对预定形廓区段的每个都确定偏离圆柱形状的工件材料磨损量(112);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42)设置有至少一个中断(104),其中所述中断(104)与如下预定形廓区段关联,该预定形廓区段的工件材料磨损量(112)小于相邻的预定形廓区段的工件材料磨损量(112); 一定义预定形廓区段,并且针对预定形廓区段的每个都确定偏离圆柱形状(110)的工件材料磨损量(112);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42)设置有中断(104',104"),这些中断分别与预定形廓区段关联,其中所述中断(104',104")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上具有所测定的不同的长度,并且具有较小长度的中断(104")与具有较高材料磨损率(112)的预定形廓区段关联,并且具有较大长度的中断(104')与具有较低材料磨损率(112)的预定形廓区段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和/或两个部分轮廓的交迭具有比预定形廓更强的成型,并且所述轮廓和/或所述两个部分轮廓的交迭在精加工带(16)的有效宽度上看形成圆形区段的边界,其弓形高度是在精加工带(16)的有效宽度上看被预定形廓(108)形成边界的圆形区段的弓形高度的1.5倍至25倍,优选3倍至15倍,尤其是5倍至10倍 。
【文档编号】B24B21/18GK103707165SQ20131045604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日
【发明者】奥利弗·希尔德布兰特, 西蒙·沃尔贝 申请人:德国索菲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