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布带抛光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304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砂布带抛光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砂布带抛光机,其包括一基座、一马达与二抛光组件,该基座上所设的一转轴上固设一转板与一转轮,该马达可驱动该转轴转动,该抛光组件装设在该转板上。当该马达带动该转轴、转板与转轮转动时,该抛光组件会与该转板一同以该转轴为中心转动,该转轮会间接带动该抛光组件的一砂布带循环绕转。一待研磨的棒材可穿插在该二抛光组件的砂布带之间,利用该循环绕转的砂布带来研磨该棒材的周面,再配合该抛光组件与该转板一同以该转轴为中心转动设计,让该砂布带随时变换研磨位置,进而达到均匀研磨该棒材的周面的目的。
【专利说明】砂布带抛光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砂布带抛光机,尤指一种可均匀研磨一棒材的周面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用来研磨、抛光一圆形棒材的砂布带抛光机主要是在一机台上装设二抛光组件,每一抛光组件是在二间隔设置的转轮上环绕并套设一砂布带,且该二抛光组件的砂布带相互贴靠。当每一抛光组件的其中一转轮转动时,可带动该砂布带循环绕转,而该棒材就可穿设于该二抛光组件的砂布带之间,利用该二循环绕转的砂布带来对该棒材的周面进行研磨、抛光。
[0003]只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砂布带抛光机的问题在于:由于该抛光组件的砂布带只会在一个固定位置循环绕转,因此操作员必须适时的转动该棒材、调整该棒材受研磨的位置,才能令该二砂布带均匀地研磨该棒材的周面,否则该二砂布带就只会持续地对该棒材上固定的两个位置进行研磨。如上所述,因此现有技术的砂布带抛光机有使用不便的缺点,有待
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均匀研磨一棒材的周面的砂布带抛光机。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砂布带抛光机包括:
[0006]一基座,该基座上设有一转轴、一传动轮、一转板与一转轮,该转轴可转动地架设在该基座上,该转轴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前端与一后端,该转板与转轮间隔套设固定在该转轴的前端处,且该转轮位于该转板与基座之间;
[0007]一马达,该马达可选择性地带动该转轴转动;
[0008]二抛光组件,该二抛光组件装设在该转板上,每一抛光组件包含一主动杆、一从动杆、至少一主动轮、一中间轮、一从动轮、一传动带与一砂布带,该主动杆与从动杆可转动地间隔枢设在该转板上,该至少一主动轮与中间轮分别套设固定在该主动杆的两端,且该主动轮位于该转板的一前侧面处,该中间轮位于该转板的一后侧面处,该从动轮套设固定在该从动杆上且位于该转板的前侧面处,该传动带环绕并套设该中间轮与该转轮,该砂布带环绕并套设该主动轮与从动轮,该砂布带延伸经过该转板与转轴的组接处,且该二抛光组件的砂布带相互贴靠。
[0009]上述转轴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可沿轴向贯穿形成一轴向通道。
[0010]上述转轮的一环侧面上可内凹形成有二环槽,上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中间轮的一环侧面上可内凹形成一环槽,上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传动带嵌设定位于该中间轮的环槽以及该转轮的相对应的环槽内。
[0011]上述二抛光组件的主动杆可分别位于该转轴的两相对旁侧,上述二抛光组件的从动杆也可分别位于该转轴的两相对旁侧。
[0012]上述转轴可穿设于一轴承套中,该轴承套装设在该基座上,上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主动杆可穿设于一第一轴承套中,该第一轴承套固设在该转板上,上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从动杆可穿设于一第二轴承套中,该第二轴承套固设在该转板上。
[0013]上述转轴的后端处可进一步套设固定一传动轮,上述马达上可设有一驱动轴,该驱动轴上套设固定一驱动轮,一驱动带环绕并套设在该马达的驱动轮与该基座的传动轮上。
[0014]通过如上所述的设计,当该马达带动该基座的转轴及该转板与转轮转动时,该转轮会再通过该传动带、中间轮与主动杆带动该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该砂布带沿相对应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循环绕转,同时,装设在该转板上的抛光组件也会与该转板一同以该转轴为中心转动。此时,一待研磨、抛光的圆形棒材可穿设在该二抛光组件的砂布带之间,利用该循环绕转的砂布带来研磨该棒材的周面,再配合该抛光组件与该转板一同以该转轴为中心转动设计,还可让该砂布带随时变换研磨位置,进而达到均匀研磨该棒材的周面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沿图4的A-A剖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22]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砂布带抛光机包括一基座10、一马达20与二抛光组件30。
[0023]配合参见图3所示,该基座10上设有一转轴11、一传动轮13、一转板14与一转轮15。
[0024]配合参见图5所示,该转轴11可转动地架设在该基座10上,使该转轴11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前端与一后端,该转轴11的前端与后端均突伸出该基座10,且该转轴1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沿轴向贯穿形成一轴向通道111。具体而言,该转轴11是穿设于一轴承套12中,该轴承套12装设在该基座10上,使该转轴11可在该轴承套12中顺畅地相对该基座10转动。
[0025]该传动轮13套设固定在该转轴11的后端,该转板14与转轮15间隔套设固定在该转轴11的前端,且该转轮15位于该转板14与基座10之间,该转板14具有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该转板14的后侧面对应该转轮15,该转轮15的一环侧面上内凹形成有二环槽151。
[0026]该马达20位于该基座10的一侧,该马达20上设有一向外突伸的驱动轴21,该驱动轴21可受马达20的驱动而转动,且该驱动轴21上套设固定一驱动轮22,该驱动轮22对应该基座10的传动轮13,一驱动带23环绕并套设该马达20的驱动轮22与该基座10的传动轮13,当该马达20带动该驱动轴21与驱动轮22转动时,可通过该驱动带23进一步带动该基座10的传动轮13、转轴11、转板14与转轮15 —同转动。
[0027]配合参见图4所示,该二抛光组件30装设在该转板14上,且分别位于该转板14与转轴11的组接处的两侧,每一抛光组件30包含一主动杆31、一从动杆32、至少一主动轮33、一中间轮34、一从动轮35、一传动带36与一砂布带37。
[0028]该主动杆31与从动杆32可转动地间隔枢设在该转板14上。具体而言,该主动杆31先穿设于一第一轴承套311中,该第一轴承套311再固设在该转板14上,该从动杆32也先穿设于一第二轴承套321中,该第二轴承套321再固设在该转板14上,使该主动杆31与传动杆32均可顺畅地在该转板14上转动。
[0029]该至少一主动轮33与中间轮34分别套设固定在该主动杆31的两端,且该主动轮33位于该转板14的前侧面处,该中间轮34位于该转板14的后侧面处,且该中间轮34的一环侧面上内凹形成一环槽341,该从动轮35套设固定在该从动杆32上且位于该转板14的前侧面处。
[0030]该传动带36环绕并套设该中间轮34与该转轮15,且该传动带36嵌设定位于该中间轮34的环槽341以及该转轮15的相对应的环槽151内。该砂布带37环绕并套设该主动轮33与从动轮35,该砂布带37延伸经过该转板14与转轴11的组接处,且该二抛光组件30的砂布带相互贴靠。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二抛光组件30的主动杆31分别位于该转轴11的两相对旁侧,该二抛光组件30的从动杆32也分别位于该转轴11的两相对旁侧,使其中一抛光组件30以主动杆31在上、从动杆32在下的形态配置在该转板14上,另一抛光组件30则是以从动杆32在上、主动杆31在下的形态配置在该转板14上。
[0032]又,前述传动轮13、驱动轮22、转轮15与中间轮34分别可为皮带轮、齿轮或齿盘等可进行转动的元件,而该驱动带23与传动带36则可为皮带或链条等可连动该传动轮13、驱动轮22、转轮15与中间轮34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轮13、驱动轮22、转轮15与中间轮34为皮带轮,该驱动带23与传动带36为皮带,作为主要实施形态。
[0033]当该马达20带动该驱动轮22转动,并通过该驱动带23进一步依序带动该基座10的传动轮13、转轴11、转板14与转轮15转动时,一方面来说,该转轮15会再通过该传动带36、中间轮34与主动杆31带动该主动轮33转动,并进而带动该砂布带37沿相对应的主动轮33和从动轮35循环绕转;另一方面来说,进一步参见图6所示,装设在该转板14上的抛光组件30则会与该转板14 一同以该转轴11为中心转动。此时,一待研磨、抛光的圆形棒材40便可从该转板14的前侧面插入并夹设在该二抛光组件30的砂布带37之间,且该棒材40还可进一步伸入该转轴11的轴向通道111内,利用该循环绕转的砂布带37来研磨该棒材40的周面,再配合该抛光组件30与该转板14 一同以该转轴11为中心转动设计,还可让该砂布带37随时变换研磨位置,进而达到均匀研磨该棒材40的周面的目的。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马达与二抛光组件,其中: 该基座上设有一转轴、一传动轮、一转板与一转轮,该转轴可转动地架设在该基座上,该转轴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前端与一后端,该转板与转轮间隔套设固定在该转轴的前端处,且该转轮位于该转板与基座之间; 该马达选择性地带动该转轴转动; 该二抛光组件装设在该转板上,每一抛光组件包含一主动杆、一从动杆、至少一主动轮、一中间轮、一从动轮、一传动带与一砂布带,该主动杆与从动杆可转动地间隔枢设在该转板上,该至少一主动轮与中间轮分别套设固定在该主动杆的两端,且该主动轮位于该转板的一前侧面处,该中间轮位于该转板的一后侧面处,该从动轮套设固定在该从动杆上且位于该转板的前侧面处,该传动带环绕并套设该中间轮与该转轮,该砂布带环绕并套设该主动轮与从动轮,该砂布带延伸经过该转板与转轴的组接处,且该二抛光组件的砂布带相互贴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轴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沿轴向贯穿形成一轴向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轮的一环侧面上内凹形成有二环槽,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中间轮的一环侧面上内凹形成一环槽,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传动带嵌设定位于该中间轮的环槽以及该转轮的相对应的环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轮的一环侧面上内凹形成有二环槽,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中间轮的一环侧面上内凹形成一环槽,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传动带嵌设定位于该中间轮的环槽以及该转轮的相对应的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二抛光组件的主动杆分别位于该转轴的两相对旁侧,前述二抛光组件的从动杆也分别位于该转轴的两相对旁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轴穿设于一轴承套中,该轴承套装设在该基座上,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主动杆穿设于一第一轴承套中,该第一轴承套固设在该转板上,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从动杆穿设于一第二轴承套中,该第二轴承套固设在该转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轴穿设于一轴承套中,该轴承套装设在该基座上,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主动杆穿设于一第一轴承套中,该第一轴承套固设在该转板上,前述每一抛光组件的从动杆穿设于一第二轴承套中,该第二轴承套固设在该转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轴的后端处进一步套设固定一传动轮,前述马达上设有一驱动轴,该驱动轴上套设固定一驱动轮,一驱动带环绕并套设在该马达的驱动轮与该基座的传动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布带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转轴的后端处进一步套设固定一传动轮,前述马达上设有一驱动轴,该驱动轴上套设固定一驱动轮,一驱动带环绕并套设在该马达的驱动轮与该基座的传动轮上。
【文档编号】B24B21/02GK203449129SQ201320581041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张旺连 申请人:张旺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