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86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该改进鼓风炉包括炉身、前床、渣道和炉缸,所述的渣道设置在炉缸距离炉缸底部120mm~150mm的炉缸壁处;该改进鼓风炉能有效节能,且有利于金及锑的沉降和渣、锑锍、贵锑的三相的分离。
【专利说明】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属于锑火法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锑的带前床鼓风炉挥发熔炼是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试验成功的新工艺,其熔炼特点为挥发熔炼在低料柱、薄料层、高焦率、热炉顶等条件下实现。熔炼过程中,含锑物料中的硫化锑挥发氧化,含金物料熔融后同脉石造渣后一同由炉缸流入前床进行沉降分层并放出,初步实现金、锑的分离,主要挥发产物氧化锑在冷凝系统中收集。
[0003]带前床的鼓风炉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就是渣、锑锍的含锑金的控制,必须将渣、锑锍的含锑金量控制到尽可能的低,从而提高有价金属的直收率。现有技术中带前床的鼓风炉,渣道与炉缸底部(炉床)在同一平面上,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熔体全部迅速流入前床,前床金属分离效果差,炉体内热平衡维持性差,耗煤量大,鼓风炉不好开,风嘴发黑,底火不好,结炉时常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带前床的鼓风炉存在熔炼过程中存在金属分离效果差,煤耗量大等一系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增强金属分离效果的改进鼓风炉。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包括炉身1、前床2、渣道3和炉缸4,所述的渣道3设置在炉缸4距离炉缸底部120mm?150mm的炉缸壁处。
[0006]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鼓风炉对炉缸的设置只需要在现有的传统炉缸底部加深120mm?150_就能实现。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带前床的鼓风炉是将渣道设置在炉缸底部,与炉缸底部在同一平面上,目的是为了在冶炼过程中,使炉体中的熔融体全部迅速流入前床,在前床进行三相分离,但带前床的鼓风炉的这种设计并不适合实际工业应用,如存在三相分离效果不好,炉体内热平衡维持性差,耗煤量大,鼓风炉不好开,风嘴发黑,底火不好,结炉时常发生等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炉缸进行简单的改进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将炉缸加深到一定程度,炉缸底部有了一定的有效容积,可以使高温熔体在炉缸底部停留一段时间,为炉缸内热平衡的保持奠定了基础,炉缸底部保留的炽热的熔体有力利与入炉物料的加速熔化,达到了维持炉内热平衡,减少煤耗的目的,且更有利于料批熔炼连续性运行。同时,高温熔融体先进入炉缸底部,而炉缸底部熔融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金及锑的沉降和渣、锑锍、贵锑的三相的分离,为前床的进一步分离创造条件,降低了渣和锑锍中锑和金的含量,同时防止结炉等情况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带前床的鼓风炉:
[0009]【图2】为改进后的带前床的鼓风炉:
[0010]I为炉身、2为前床、3为洛道、4为炉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实施例旨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出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2]实施例1
[0013]本实用新型将带前床的鼓风炉炉缸底部加深到离过渣道底部平面140mm,炉子其它结构不变。
[0014]采用带前床的鼓风炉对锑精矿的熔炼:向炉内鼓入空气,焦煤燃烧提供热量,精矿中的硫化锑在高温下挥发成气态,气态Sb2S3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锑,锑精矿中的脉石与铁矿石和精石灰发生造渣反应,生成S12-FeO-CaO三元渣系,最后使锑与脉石分离。而锑金精矿中的金在鼓风炉内不会挥发,而是在炉缸的高温条件下熔融。熔融体随脉石造渣一同流入炉缸底部,熔融体在炉缸内停留一段时间,一方面将热能充分利用传给新加入的矿料,另一方面将金和锑合金进行沉淀,形成渣、锑锍、贵锑三层的物相。
[0015]新邵辰州冶炼厂炉缸按该方法改造后,炉缸温度把控能力明显增强,炉况也有所好转,各项指标均正常,焦耗明显降低,在处理龙山高硅粉矿和块矿时(二氧化硅含量均在18%以上),也很少出现结炉和搭棚的情况。因而,熔炼高含硅锑金精矿,也做到了又快、又好、又省,能耗大大降低。2012年度,鼓风炉焦耗年均降低到每吨精矿313.29千克,比2011年低了 42.37千克每吨精矿,12年单月焦耗最低达230千克每吨精矿。本年度,焦耗持续维持较低水平,远低于改造前焦耗。
[0016]2013年4月,在因炉腹水箱漏水鼓风炉两次临时停炉的情况下,其当月处理量为1636.631吨,焦耗为265.22千克每吨精矿。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锑或锑金精矿的改进鼓风炉,包括炉身(I)、前床(2)、渣道(3)和炉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渣道(3)设置在炉缸(4)距离炉缸底部120_?150_的炉缸壁处。
【文档编号】C22B11/02GK204162759SQ201420477674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吴江鸿, 杨雅历, 何双, 肖世大 申请人: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