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it设备、3c产品、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领域,特别在于手机金属外壳的加工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在最近几年里,智能手机的外观创新被人们所重视,产品金属化、轻薄化的流行趋势日益显现,因此,对金属外壳的工艺创新将成为手机制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之一。
目前行业内采用粘合剂在常温或加热情况下将金属与树脂一体化结合,但是采用这些方法的复合体金属与塑胶之间结合力差,且胶粘剂耐酸耐碱性能差,复合体无法进行后续的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因此,研究一种高强度的树脂与铝合金一体化的办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
本发明公开的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其包含醋酸钠、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稳定剂和水,所述醋酸钠的含量为20~40g/l,所述磷酸钠的含量为5~30g/l,所述磷酸氢二钠的含量为10~30g/l,所述乙二胺四乙酸的含量为1~20g/l,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100~200g/l,其余为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稳定剂为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醋酸钠的含量为20~30g/l,所述磷酸钠的含量为10~20g/l,所述磷酸氢二钠的含量为10~20g/l,所述乙二胺四乙酸的含量为1~10g/l,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110~160g/l。
本发明公开的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有益效果是:环保,可使处理后的工件处于稳定状态,增加基材与塑胶的结合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依次将一定比例的醋酸钠、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溶于水中,搅拌混合均匀;
s2将稳定剂加入至步骤s1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
s3调节ph值,将ph值调节在9.0至9.5之间,定容得到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
本发明公开的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简单,便于操作,制备方便。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使用方法,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温度保持在20℃-30℃,搭配超声波使用,增加基材与塑胶的结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包含醋酸钠、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稳定剂和水,其中所述醋酸钠的含量为20~40g/l,优选20~30g/l,所述磷酸钠的含量为5~30g/l,优选10~20g/l,所述磷酸氢二钠的含量为10~30g/l,优选10~20g/l,所述乙二胺四乙酸的含量为1~20g/l,优选1~10g/l,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100~200g/l,优选110~160g/l,其余为水。
实施例一:
醋酸钠20g;
磷酸钠10g;
磷酸氢二钠10g;
乙二胺四乙酸1g;
稳定剂110g;
加水,定容至1l。
实施例二:
醋酸钠25g;
磷酸钠15g;
磷酸氢二钠15g;
乙二胺四乙酸5g;
稳定剂130g;
加水,定容至1l。
实施例三:
醋酸钠30g;
磷酸钠10g;
磷酸氢二钠10g;
乙二胺四乙酸8g;
稳定剂150g;
加水,定容至1l。
实施例四:
醋酸钠40g;
磷酸钠20g;
磷酸氢二钠20g;
乙二胺四乙酸10g;
稳定剂160g;
加水,定容至1l。
按照上述实施例中各组分的量,制作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步骤如下:
s1依次将一定比例的醋酸钠、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溶于水中,搅拌混合均匀;
s2将稳定剂加入至步骤s1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
s3调节ph值,将ph值调节在9.0至9.5之间,定容得到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
参照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各组分的量,按照上述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制备方法,制作出四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使四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温度保持在20℃-30℃,搭配超声波使用,将裁切成标准长度的四段铝合金试样,分别放入四种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中反应3~5分钟,经过水洗后,再进行纳米注塑。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至四中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不含六价铬,符合欧盟rosh标准,让污水处理更加容易,对环境无污染,能够改善由前一步预处理中带入的杂质,特别是形状复杂的零件所带入的物质,可以使处理后的工件处于稳定状态,减少药剂的消耗量,本发明公开的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制备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制备方便。本发明公开的铝合金纳米注塑藏酸表调剂的使用方法,增加基材与塑胶的结合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