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丸料换向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516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丸料换向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供丸阀①供丸用,供丸阀②回收钢丸使用,正常运转,供丸阀①开启供丸;强化抛丸时供丸阀①关闭,供丸阀②开启回收钢丸(大颗粒钢丸),钢丸清理完成;换小颗粒钢丸进行强化抛丸。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为保证强化抛丸的效果,要将分离器内的钢丸完全清除;才可以换小颗粒钢丸,因分离器角落钢丸无法完全清除,导致不同规格的钢丸混杂,钢丸纯度不高,影响强化抛丸质量。

(2)换丸时先要关闭供丸阀①,在开启供丸阀②回收钢丸,待回收结束;因供丸①里面还有钢丸,就必须再打开抛丸器接着打开供丸阀①将分离器内钢丸回收干净,分离器角落处小部分堆积钢丸无法完全清除;清除钢丸顺序繁琐,不易操作,降低了机器的使用效率,增加劳动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丸料换向收集装置,快速、高效清除分离器内部钢丸,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且一体化的设计,节约了设备的使用空间,阀体简单易操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丸料换向收集装置,包括提升机,提升机的一端与分离器连接固定,其中所述分离器的底部依次设有供丸阀和换向阀,所述提升机的下方设有钢丸收纳盒;其中所述换向阀通过连接臂与操作箱内的转轴连接固定;其中所述转轴上倾斜设有躺板;所述躺板的下方设有两个对称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分别对应回收管和供丸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躺板与水平面夹角为5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向阀采用行程75mm的迷你气缸;气缸的伸缩控制转轴的回转,躺板能实现位置变化,实现了换向阀的自动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管与所述供丸管均焊接固定在所述操作箱的底部;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工作时:钢丸通过提升机输送到分离器内,供丸阀打开,由于供丸阀下方设换向阀,当换向阀气缸收缩时,躺板与水平面夹角55°,钢丸能够轻易的滑入操作箱的回收管内,其中操作箱管口面积大部分露出,保证了抛丸时供丸量充足;当工件需要强化时,换向阀气缸在伸出时,躺板沿转轴旋转55°,操作箱的管口露出面积占管口总面积1/4,确保钢丸流量不会太大;钢丸从供丸管流出;躺板下方设置了两块隔板,有效的防止了钢丸的混流和钢丸在操作箱中间位置的堆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速、高效清除分离器内部钢丸,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且一体化的设计,节约了设备的使用空间,阀体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设备的试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操作箱的内部截面图;

,其中1-提升机、2-分离器、3-供丸阀、4-换向阀、5-钢丸收纳盒、6-连接臂、7-操作箱、8-转轴、9-躺板、10-隔板、11-回收管、12-供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丸料换向收集装置,包括提升机1,提升机1的一端与分离器2连接固定,其中所述分离器2的底部依次设有供丸阀3和换向阀4,所述提升机1的下方设有钢丸收纳盒5;其中所述换向阀4通过连接臂6与操作箱7内的转轴8连接固定;其中所述转轴8上倾斜设有躺板9;其中躺板9与水平面夹角为55°。

所述躺板9的下方设有两个对称的隔板10;两个所述隔板10分别对应回收管11和供丸管12;所述回收管11与所述供丸管12均焊接固定在所述操作箱7的底部。

所述换向阀4采用行程75mm的迷你气缸。

本实施例工作时:钢丸通过提升机1输送到分离器2内,供丸阀3打开,由于供丸阀3下方设换向阀4,当换向阀4气缸收缩时,躺板9与水平面夹角55°,钢丸能够轻易的滑入操作箱7的回收管11内,其中操作箱7的管口面积大部分露出,保证了抛丸时供丸量充足;当工件需要强化时,换向阀4气缸在伸出时,躺板9沿转轴8旋转55°,操作箱7的管口露出面积占管口总面积1/4,确保钢丸流量不会太大;钢丸从供丸管12流出;躺板9下方设置了两块隔板10,有效的防止了钢丸的混流和钢丸在操作箱中间位置的堆积。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减轻劳动强度且一体化的设计,节约了设备的使用空间,阀体简单易操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丸料换向收集装置,包括提升机,提升机的一端与分离器连接固定,其中所述分离器的底部依次设有供丸阀和换向阀,所述提升机的下方设有钢丸收纳盒;其中所述换向阀通过连接臂与操作箱内的转轴连接固定;其中所述转轴上倾斜设有躺板;所述躺板的下方设有两个对称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分别对应回收管和供丸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速、高效清除分离器内部钢丸,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且一体化的设计,节约了设备的使用空间,阀体简单易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东方众联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