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2700发布日期:2019-10-29 03:0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渗碳淬火时使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nnu41/600m等系列大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内圈材料都是渗碳钢,渗碳钢热处理工艺比较复杂,这样的大型套圈渗碳硬度深度要大于和等于4.0mm,套圈在炉里加热渗碳时间比较长,长达130多个小时,渗碳一次淬火后变形较大,二次加热淬火需要用整形压模,防止套圈变形,杜绝会出现废品,这种系列轴承的套圈渗碳淬火整形压模数量比较多,一个型号的轴承有两个外圈整形压模,两个内圈整形压模,外圈整形压模分为上模,下模。内圈整形压模也分为上模,下模。这样一套轴承有四个整形压模。每批产品用完要放到库里保存,时间长了渗碳的产品较多,整形压模也多,在仓库摆放占用很多的地方,一个产品型号四个整形压模,有时候四个整形压模没放在一起,工人每次领用时候得来回找,时间长了比较麻烦,工人觉得非常烦恼,同时影响了工作效率,耽误了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淬火模具,其特征在于:有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模具本体呈圆饼形,在圆饼形模具本体两侧分别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为上压模和下压模;组合模具1的上、下压模的直径小于组合模具1模具本体的直径,组合模具2的上、下压模的直径小于组合模具2模具本体的直径,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直径相同,组合模具1的下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下压模直径相同,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伸入轴承内圈,在轴承内圈内部相对接,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上压模的外表面与轴承内圈的内表面相接触,组合模具1的下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下压模伸入轴承外圈,在轴承外圈的内部相对接,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下压模的外表面与轴承外圈的内表面相接触,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中心带有通孔,吊杆穿过通孔,固定在托盘上,楔铁穿过吊杆,压紧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

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伸入轴承内圈,在轴承内圈内部相对接,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上压模的外表面与轴承内圈的内表面相接触,起到的作用是,保证轴承内圈在淬火过程不变形。组合模具1的下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下压模伸入轴承外圈,在轴承外圈的内部相对接,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下压模的外表面与轴承外圈的内表面相接触,其所起到的作用是,保证轴承外圈在淬火过程不变形。

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具,替代了原有的四件单式整形压模,本发明的重量是1704kg,原有模具的重量是2187kg,本发明比原有模具的重量减轻了483kg,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具通过几个型号的计算,重量比原有模具的重量减轻了25%,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给工厂节省资金,库存摆放节省占地空间,工人使用起来也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项发明固定轴承内圈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项发明固定轴承外圈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吊杆、2-楔铁、3-托盘、4-组合模具1、5-组合模具2、6-组合模具1上压模、7-组合模具1下压模、8-组合模具2上压模、9-组合模具2下压模、10-组合模具1的模具本体、11-轴承内圈、12-轴承外圈、13-组合模具2的模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附图对本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套圈淬火模具,有吊杆1、楔铁2、托盘3、组合模具14和组合模具25,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中间设有通孔,组合模具14和组合模具25的模具本体10、13两侧带有上压模6、8和下压模7、9,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6和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8在轴承内圈11的内部相对接,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6和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8的外表面与轴承内圈11的内表面相接触。吊杆1穿过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通孔,将组合模具1、轴承内圈11、组合模具2串起,与托盘3固定连接。楔铁2穿过吊杆1另一端,楔紧两个组合模具,进而固定住轴承内圈11,在淬火过程中保持轴承内圈不变形。

实施例2

结合附图对本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轴承套圈淬火模具,有吊杆1、楔铁2、托盘3、组合模具14和组合模具25,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中间设有通孔,组合模具14和组合模具25的模具本体10、13两侧带有上压模6、8和下压模7、9,组合模具1的下压模7和组合模具2的下压模9在轴承外圈12的内部相对接,组合模具1的下压模7和组合模具2的下压模9的外表面与轴承外圈12的内表面相接触。吊杆1穿过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通孔,将组合模具1、轴承外圈12、组合模具2串起,与托盘3固定连接。楔铁2穿过吊杆1另一端,楔紧两个组合模具,进而固定住轴承外圈12,在淬火过程中保持轴承内圈不变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轴承套圈淬火模具,有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模具本体呈圆形,其两侧分别设有圆形上压模和下压模,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直径相同,组合模具1的下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下压模直径相同,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的中心带有通孔。组合模具1的上压模(或下压模)与组合模具2的上压模(或下压模)在轴承内圈(或轴承外圈)内部相对接。吊杆穿过通孔,固定在托盘上,楔铁穿过吊杆,压紧组合模具1和组合模具2。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具,比原有模具的重量减轻了483Kg,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给工厂节省资金,库存摆放节省占地空间,工人使用起来也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臣;王毅;范华西;曲哲德;王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瓦房店威远滚动体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12
技术公布日:2019.10.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