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9896发布日期:2018-08-31 20:0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铸造领域的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感应电炉,通过炉架上的地脚螺栓,固定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通常安装后,工作位置不能再变化,只能适用于单一的生产线浇注。而且传统的感应电炉浇注口位于炉体顶部,在电炉浇注过程中,铁水在设备外部的停留时间较长,铁水温度下降较多,对浇注后成品的质量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它相比传统的感应电炉,更适用于多条生产线的同时生产需求,同时铁水温度变化要求较高的成品生产。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包括底注炉体、炉盖和塞杆机构;

所述塞杆机构包括塞杆架、塞杆臂和塞杆,所述塞杆架设置在所述底注炉体的侧面并对所述塞杆臂进行支撑,所述塞杆臂连接所述塞杆;

所述炉盖上开设一个塞杆安装口,在所述底注炉体的底部与所述塞杆安装口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一个浇注口,所述塞杆竖直穿过在所述塞杆安装口并插接在所述浇注口内;

所述底注炉设置在移动小车支架上,所述移动小车支架设置在移动小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炉盖上设有一个应急出铁水口,所述移动小车支架上设有一个应急旋转臂,所述应急旋转臂通过一个旋转支座与所述底注炉体连接,所述应急旋转臂通过一个应急翻转油缸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注炉体上设有一个工作连接平台。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安装在移动式的小车上,可以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更加适用于不同工位造型线同时生产的需求。且底注炉浇注口位于炉体底部,通过可升降的耐高温塞杆机构,控制铁水的浇注,将铁水直接注入造型线设备,大大减少了铁水浇注过程的温度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包括底注炉体1、炉盖2和塞杆机构,

塞杆机构包括塞杆架31、塞杆臂32和塞杆33,塞杆架31设置在底注炉体1的侧面并对塞杆臂32进行支撑,塞杆臂32连接塞杆33。

底注炉体1设置在移动小车支架4上,移动小车支架4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可在不同生产线之间移动,形成可移动的底注炉浇注模块,使得底注炉浇注模块到达相应的生产线上,通过底注炉体1上设置的工作连接平台5与各生产线进行对接,然后完成浇注作业。本发明的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实现了一台底注炉对接多条生产线的功能,无需对应每条生产线一一装配感应电炉,实现了生产线的灵活开启,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

炉盖2上开设一个塞杆安装口,在底注炉体的底部与塞杆安装口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一个浇注口11,塞杆33竖直穿过在塞杆安装口并插接在浇注口11内。当底注炉开始浇注时,通过可升降的耐高温塞杆机构,控制铁水的浇注,将铁水直接注入造型线设备,大大减少了铁水浇注过程的温度损失,降低对浇注后成品的质量影响。

出于对可移动的底注炉在运行和移动过程中的安全的考虑,在移动小车和炉体上集成了应急倾转系统。炉盖2上设有一个应急出铁水口6,移动小车支架4上设有一个应急旋转臂41,应急旋转臂41通过旋转支座42与底注炉体1连接,应急旋转臂通过一个应急翻转油缸43驱动。当底注炉体1内出现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的情况时,可通过应急翻转油缸43驱动应急旋转臂41,带动旋转支座42连同底注炉体1进行倾转,使得底注炉体内的铁水从应急出铁水口6内倾倒。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应用多工位的底注炉,底注炉体安装在移动式的小车上,可以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更加适用于不同工位造型线同时生产的需求。且底注炉浇注口位于炉体底部,通过可升降的耐高温塞杆机构,控制铁水的浇注,将铁水直接注入造型线设备,大大减少了铁水浇注过程的温度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莫晨曦;苏中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应达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6
技术公布日:2018.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