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0773发布日期:2018-12-19 05:1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
涉及冶炼钢铁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铸造行业的发展,各种新型铸铁材料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同时直读光谱仪等炉前快速分析仪器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市场上所售的铸铁光谱标准样品与实际生产中所需的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无法用同一块标准样品,对所有控制元素同时做校正。因此,如果企业能够自主研制出适合本单位使用的光谱类型校正样,不但能大大提高对产品化学成分的管控能力,同时也能为企业减少很大的生产成本。但是,各种铸铁样品受到化学成分以及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大量的游离石墨等其他组织,难以实现白口化,由此影响到直读光谱仪对成分的准确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有效、较低成本且工艺简便的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低牌号回炉料与废钢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炉料,将配制好的炉料放置在中频炉中熔炼,碳当量控制在3.3-3.5%之间;

s2在炉内铁水中加入钒铁,使得铁水在成分上达到过冷,增加样品的白口程度,在球化处理包内加入低硅球化剂、纯铋、纯碲等,以引入mg元素、bi元素和te元素,低硅球化剂为纯mg与铁屑的机械混合物;

s3将球化处理包内的铁水,用保温取样勺舀取并倒入刷过醇基铁红的模具内进行浇注,浇注过程控制在2分钟以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中频炉中铁水成分用光谱仪、碳硫仪进行检测。

优选的,在上述的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采用凹坑式球化处理包进行球化处理,所述低硅球化剂、纯铋和纯碲放置在凹坑式球化处理包的凹坑内,所述球化剂、纯铋和纯碲被覆盖剂覆盖。

优选的,在上述的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采用冲入法进行球化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成分过冷的铁水在强白口化和反石墨化元素促进下,同时配合铜板衬底和钢模的激冷,及快速浇注下等措施,大大促进浇注样品的白口化程度、减少偏析和提高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铸造的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的金相照片(未腐蚀);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铸造的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的金相照片(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将60kg的低牌号回炉料(qt450材质)以及240kg的废钢混合配制成300kg炉料,将混合好的炉料放置在中频炉中熔炼成铁水,铁水的成分通过光谱仪和碳硫仪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通过向铁水中加入锰铁、锡、铜、钒铁、铬铁、硅铁、钼铁调整控制,使铁水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2.0-3.1%、si:1.5-4.2%、mn:0.55-0.65%、s:≤0.015%、p:≤0.05%、cr:0.1-0.2%、mg:0.03-0.06%、mo:0.25-0.40%、sn:0.03-0.05%、v:0.1-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熔炼温度控制在1490-1540℃之间。根据光谱仪和碳硫仪检测的结果,向中频炉加入相应物质来调整铁水成分的含量。

(2)采用凹坑式球化处理包内加入低硅球化剂(7%的纯镁与铁的机械混合物)以引入mg元素,在凹坑式球化处理包的凹坑内放置相当于所需熔炼铁水质量2.2%的球化剂和相当于所需熔炼铁水质量0.07%的纯铋和纯碲,将球化剂及孕育剂用压铁片等覆盖剂覆盖。将熔炼好的铁水用冲入法在该凹坑式球化处理包内。压铁片可防止延缓铁水与球化剂的反应时间,提高球化剂中镁及其它物质的吸收率。

(3)模具和浇注包处理,在使用前,采用波美度65%的铁红水基涂料将模具内表面涂刷均匀,置于烘箱中,105℃烘烤2小时后取出备用;浇注包在使用前,采用煤气烘烤2小时,以备使用。

(4)将球化处理包内的铁水,用保温取样勺舀取并倒入刷过涂料的模具内进行浇铸,浇注温度控制在1360-1440℃,浇注完成后自然冷却。制作完成后,参照gb/t15000做均匀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检查,检查合格后交由专业定值单位,用不同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值。

该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通过在铁水中加入v、te、bi等制成合金,增加了样品的白口程度;通过用低硅球化剂引入mg元素,减少了因使用含硅球化剂,而引起的铁水浓度起伏、成分起伏及产生石墨晶核等。如图1所示,为未腐蚀的本体金相照片,几乎无石墨析出,与市售的铸铁标准样品石墨含量相当;再如图2所示,为腐蚀后的本体金相照片,照片显示基体组织为室温莱氏体,且分布均匀。由此可见,采用该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可有效制作出均匀的白口化样品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而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局部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视为对本专利的等同替换,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铸铁光谱类型校正样铸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低牌号回炉料与废钢按一定质量分数配置炉料,将配制好的炉料放置在中频炉中进行熔炼,碳当量控制在3.3‑3.5%之间;S2.在炉内铁水中加入钒铁,增加样品的白口程度,在球化处理包内加入低硅球化剂、纯铋、纯碲等,以引入Mg元素、Bi元素和Te元素,低硅球化剂为纯Mg与铁屑的机械混合物;S3.将球化处理包内的铁水,用保温取样勺舀取并倒入刷过醇基铁红的模具内进行浇注,浇注过程控制在2分钟以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方法稳定有效、较低成本且工艺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王鑫;虞徵;朱志鹏;田迎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圣德曼铸造海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5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