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钢的炉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5180发布日期:2020-06-16 20:1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防渗钢的炉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炼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钢的炉底结构。



背景技术:

转炉炉底主要有返平翻身炉底和渐进式翻平炉底两种,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渐进式翻平炉底,这种砌筑方式具有整体性良好,能有效分解炉底及熔池区域热应力,延长转炉使用寿命等优点。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在炉底弧形过渡区和熔池弧形过渡区的永久层与工作层会产生的大量的三角区,该三角区采用镁质或镁铬质填充料进行填充形成填料区。由于填充料强度较差,在频繁摇炉的情况下,该填充材料易松动、破损,导致工作层砖产生后移,容易发生渗钢(图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渗钢的炉底结构,解决了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砖后移从而导致渗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一种防渗钢的炉底结构,它是由炉底区、炉底弧形过渡区、熔池过渡区组成;所述炉底区、炉底弧形过渡区、熔池过渡区均设置有下层的永久层炉衬和上层的工作层炉衬,分别所述炉底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区工作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紧贴砌筑在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上;所述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紧贴砌筑在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上;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之间形成产生三角区;其中,所述三角区的炉衬由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砌筑的镁碳砖层组成;或者,所述的三角区的炉衬由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沿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综合砌筑方形镁砖和楔形镁砖的综合镁砖层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炉底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均由镁砖砌筑而成;所述炉底区工作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均由镁碳砖砌筑而成;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的工作层厚度大于炉底区工作层炉衬的工作层厚度,所述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的工作层厚度各不相同,砖型和工作层厚度根据炉底弧形过渡区炉壳形状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充分发挥定型制品致密度高,强度大的优点;针对转炉炉底弧形过渡区域和熔池弧形过渡区域的工作层,采用个性化设计的镁碳砖紧贴永久层进行砌筑,能避免三角填料区的产生;针对转炉炉底弧形过渡区域和熔池弧形过渡区域永久层,采用设计方形镁砖和楔形镁砖综合砌筑,能避免三角填料区的产生。

2)本发明上述方法砌筑的炉底,能避免炉底弧形过渡区域以及熔池弧形区域工作层砖产生后移,降低渗钢风险,从而提高转炉使用的安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是目前技术炉底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示的防渗钢的转炉炉底结构;

图3为实施例1所示的防渗钢的转炉炉底结构;

图中,炉底区永久层炉衬1、炉底区工作层炉衬2、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三角区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防渗钢的转炉炉底结构,它是由炉底区ⅰ、炉底弧形过渡区ⅱ、熔池过渡区ⅲ组成;所述炉底区ⅰ、炉底弧形过渡区ⅱ、熔池过渡区ⅲ均设置有下层的永久层炉衬和上层的工作层炉衬,分别为炉底区永久层炉衬1、炉底区工作层炉衬2、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紧贴砌筑在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上;所述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紧贴砌筑在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上;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之间形成产生三角区7;所述三角区7的炉衬由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砌筑的镁碳砖层组成;

本实施案例中,圆形的炉底区永久层炉衬1砌筑5层,总厚度为330mm,圆形的炉底区工作层炉衬2砌筑1-10环,工作层厚度为800mm;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砌筑5-6层,总厚度为330-395mm,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4砌筑11-20环,工作层为850-1000mm;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砌筑1层,总厚度为65mm,熔池弧形过渡区工作层6砌筑21-24环,工作层厚度为850-1000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防渗钢的转炉炉底结构,它是由炉底区ⅰ、炉底弧形过渡区ⅱ、熔池过渡区ⅲ组成;所述炉底区ⅰ、炉底弧形过渡区ⅱ、熔池过渡区ⅲ均设置有下层的永久层炉衬和上层的工作层炉衬,分别为炉底区永久层炉衬1、炉底区工作层炉衬2、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紧贴砌筑在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上;所述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紧贴砌筑在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上;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4、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6之间形成产生三角区7;所述的三角区7的炉衬由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和沿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5综合砌筑方形镁砖和楔形镁砖的镁砖层组成;其中,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的综合砌筑6层方形镁砖和楔形镁砖的镁砖层,总厚度为330-715mm;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3的综合砌筑1层方形镁砖和楔形镁砖的综合镁砖层,总厚度为95-125mm;

上述圆形的炉底区永久层炉衬1砌筑5层,总厚度为330mm,圆形的炉底区工作层炉衬2砌筑1-10环,工作层厚度为800mm;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3砌筑5-10层,具体砌筑根据熔池弧形过渡区炉壳形状设计,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4砌筑11-20环,工作层为800mm;熔池弧形过渡区永久层5砌筑1层,熔池弧形过渡区工作层6砌筑21-24环,工作层厚度为800mm。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渗钢的炉底结构,它是由炉底区、炉底弧形过渡区、熔池过渡区组成;所述炉底区、炉底弧形过渡区、熔池过渡区均设置有下层的永久层炉衬和上层的工作层炉衬,分别所述炉底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区工作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紧贴砌筑在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上;所述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紧贴砌筑在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上;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之间形成产生三角区;其中,

所述三角区的炉衬由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砌筑的镁碳砖层组成;

或者,所述的三角区的炉衬由沿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沿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综合砌筑方形镁砖和楔形镁砖的综合镁砖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渗钢的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均由镁砖砌筑而成;所述炉底区工作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均由镁碳砖砌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渗钢的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的工作层厚度大于炉底区工作层炉衬的工作层厚度,所述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的工作层厚度各不相同,砖型和工作层厚度根据炉底弧形过渡区炉壳形状设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钢的炉底结构,它是由炉底区、炉底弧形过渡区、熔池过渡区组成;所述炉底区、炉底弧形过渡区、熔池过渡区均设置有下层的永久层炉衬和上层的工作层炉衬,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紧贴砌筑在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上;所述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紧贴砌筑在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上;所述炉底弧形过渡区永久层炉衬、炉底弧形过渡区工作层炉衬、熔池过渡区永久层炉衬和熔池过渡区工作层炉衬之间形成产生三角区;本发明能充分发挥定型制品致密度高,强度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蔡长秀;谭喜阳;徐源;周辉;徐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