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7121发布日期:2020-04-28 20:1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铸制造时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铸模时,需要将熔化的钢水浇筑在模具中,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与空气接触,进而造成钢水的氧化,因此需要对浇筑过程进行氩气保护,防止空气与钢水接触,进而提高浇筑质量。

现有的氩气保护装置,通常利用氩气保护环下端的喷气孔进行保护,然而喷气孔之间有间隙,无法形成致密的氩气保护帘幕,使得空气与钢水接触,且喷气孔受到高压的冲击,喷射速度较大,排出时为柱状气流,无法形成均匀喷射扩散的保护帘幕。

为此提供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用以解决氩气保护环中均匀喷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包括钢包,所述钢包的下端设置有氩气保护环,所述氩气保护环的下端安装有均布盘,氩气保护环的右端面上侧垂直连接有氩气进气管,氩气保护环的内腔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气管道,所述第一导气管道的右侧连通氩气进气管,第一导气管道的左侧下端垂直连通第二导气管道,所述第二导气管道的横向向右延伸,且第二导气管道的中间段下端连通排气口,所述均布盘的下端面设置有耐材圆筒,均布盘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凸台,均布盘的下端面中间开设有通孔,均布盘的下端面外缘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两层若干喷气孔,所述通孔的上端连通氩气保护环的中间贯穿孔,通孔的外侧开设有一层排气圆环槽,所述排气圆环槽和喷气孔的上端连通排气口,排气圆环槽和喷气孔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一导流板,两层喷气孔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二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氩气保护环的下端内壁排气口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孔,氩气保护环通过螺纹孔与螺纹凸台外壁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均布盘。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气管道的内径与氩气进气管的内径相同,第一导气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气管道的内径,所述第二导气管道的内径小于排气口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耐材圆筒的上端密封连接均布盘的下端面,耐材圆筒的下端设置有漏斗砖。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垂直焊接在均布盘的内腔下端面,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上端沿中间向两侧倾斜,且第一导流板的上端高度小于第二导流板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均布盘下端面最靠近钢水浇筑位置处设置排气圆环槽,进而利用圆环槽形成致密的氩气保护帘幕,配合外层的喷气孔,实现多层保护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的导气管道,且管道的内径逐渐增大,进而使得高速气流得到缓冲,当气流从喷气孔向下喷出时,速度较小,容易扩散,进而形成环状的氩气流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均布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均布盘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钢包、2氩气保护环、3均布盘、4耐材圆筒、5漏斗砖、6氩气进气管、7第一导气管道、8第二导气管道、9排气口、10螺纹孔、11喷气孔、12排气圆环槽、13第一导流板、14第二导流板、15通孔、16螺纹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包括钢包1,钢包1的下端设置有氩气保护环2,氩气保护环2的右端面上侧垂直连接有氩气进气管6,氩气保护环2的内腔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气管道7,第一导气管道7的右侧连通氩气进气管6,利用氩气进气管6实现对氩气保护环2内腔的第一导气管道7进气的目的。

第一导气管道7的左侧下端垂直连通第二导气管道8,第二导气管道8的横向向右延伸,且第二导气管道8的中间段下端连通排气口9,利用第二导气管道8运输氩气,实现从排气口9排出。

第一导气管道7的内径与氩气进气管6的内径相同,第一导气管道7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气管道8的内径,第二导气管道8的内径小于排气口9的内径,利用逐渐变大的内径管道,使得高速气流得到缓冲。

均布盘3的下端面设置有耐材圆筒4,耐材圆筒4的上端密封连接均布盘3的下端面,耐材圆筒4的下端设置有漏斗砖5。

氩气保护环2的下端安装有均布盘3,均布盘3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凸台16,氩气保护环2的下端内壁排气口9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孔10,氩气保护环2通过螺纹孔10与螺纹凸台16外壁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均布盘3,利用螺纹孔10与螺纹凸台16的配合,实现均布盘3与氩气保护环2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

均布盘3的下端面中间开设有通孔15,通孔15的上端连通氩气保护环2的中间贯穿孔,进而使得钢包1中的钢水顺利落下。

均布盘3的下端面外缘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两层若干喷气孔11,两层喷气孔11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二导流板14,利用第二导流板14使得气流从喷气孔11中集中喷出。

通孔15的外侧开设有一层排气圆环槽12,排气圆环槽12和喷气孔11的上端连通排气口9,排气圆环槽12和喷气孔11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一导流板13,利用第一导流板13使得气流从排气圆环槽12中排出,利用排气圆环槽12形成致密的氩气保护帘幕。

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4均垂直焊接在均布盘3的内腔下端面,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4的上端沿中间向两侧倾斜,且第一导流板13的上端高度小于第二导流板14的高度,利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4,使得高速气流从排气圆环槽12中排出,缓冲后较低流速的气流从喷气孔11喷出。

工作原理:首先利用氩气进气管6实现对氩气保护环2内腔的第一导气管道7进气的目的,利用第二导气管道8运输氩气,实现从排气口9排出,利用逐渐变大的内径管道,使得高速气流得到缓冲,当气流从喷气孔11向下喷出时,速度较小,容易扩散,进而形成环状的氩气流道。

利用第二导流板14使得气流从喷气孔11中集中喷出,利用第一导流板13使得气流从排气圆环槽12中排出,利用排气圆环槽12形成致密的氩气保护帘幕,利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4,使得高速气流从排气圆环槽12中排出,缓冲后较低流速的气流从喷气孔11喷出,利用排气圆环槽12形成致密的氩气保护帘幕,配合外层的喷气孔11,实现多层保护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包括钢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1)的下端设置有氩气保护环(2),所述氩气保护环(2)的下端安装有均布盘(3),氩气保护环(2)的右端面上侧垂直连接有氩气进气管(6),氩气保护环(2)的内腔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气管道(7),所述第一导气管道(7)的右侧连通氩气进气管(6),第一导气管道(7)的左侧下端垂直连通第二导气管道(8),所述第二导气管道(8)横向向右延伸,且第二导气管道(8)的中间段下端连通排气口(9),所述均布盘(3)的下端面设置有耐材圆筒(4),均布盘(3)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凸台(16),均布盘(3)的下端面中间开设有通孔(15),均布盘(3)的下端面外缘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两层若干喷气孔(11),所述通孔(15)的上端连通氩气保护环(2)的中间贯穿孔,通孔(15)的外侧开设有一层排气圆环槽(12),所述排气圆环槽(12)和喷气孔(11)的上端连通排气口(9),排气圆环槽(12)和喷气孔(11)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一导流板(13),两层喷气孔(11)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二导流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氩气保护环(2)的下端内壁排气口(9)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孔(10),氩气保护环(2)通过螺纹孔(10)与螺纹凸台(16)外壁之间的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均布盘(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管道(7)的内径与氩气进气管(6)的内径相同,第一导气管道(7)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气管道(8)的内径,所述第二导气管道(8)的内径小于排气口(9)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材圆筒(4)的上端密封连接均布盘(3)的下端面,耐材圆筒(4)的下端设置有漏斗砖(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4)均垂直焊接在均布盘(3)的内腔下端面,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4)的上端沿中间向两侧倾斜,且第一导流板(13)的上端高度小于第二导流板(14)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铸制造时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铸用氩气保护装置,包括钢包,钢包的下端设置有氩气保护环,氩气保护环的下端安装有均布盘,氩气保护环的右端面上侧垂直连接有氩气进气管,氩气保护环的内腔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气管道,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均布盘下端面最靠近钢水浇筑位置处设置排气圆环槽,进而利用圆环槽形成致密的氩气保护帘幕,配合外层的喷气孔,实现多层保护的目的;通过设置环形的导气管道,且管道的内径逐渐增大,进而使得高速气流得到缓冲,当气流从喷气孔向下喷出时,速度较小,容易扩散,进而形成环状的氩气流道。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杰;崔利民;刘婷婷;冯文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