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壁结合薄炉衬冷却方式的高炉炉体。
背景技术:
:
目前高炉炉体以冷却方式分类的主要类型有:高温区采用铜冷却壁+薄炉衬形式的高炉炉体;全铁基冷却壁+厚炉衬形式的高炉炉体;全铁基冷却壁+薄炉衬形式的高炉炉体;板壁结合冷却设备+厚炉衬形式的高炉炉体;高温区采用带铜肋全铁基冷却壁+薄炉衬等形式的高炉炉体。高温区采用铜冷却壁+薄炉衬形式,铜冷却壁由于铜的高导热率,其可以经受住热流密度达300kw/㎡的冲击,可实现高炉高产、长寿、高效、节能。但由于铜冷却壁附带软水密闭循环,工程投资高,一般大型高炉使用普遍,中小高炉工程投资难以承受;全铁基冷却壁+厚炉衬及全铁基冷却壁+薄炉衬形式,在高炉投产初期内衬良好,但在投产数月后,内衬由于没有支撑,逐渐脱落消失,使冷却壁完全裸露,由于铁基冷却壁热流强度承载能力较低,其直接与铁水接触受侵蚀严重,很快即被烧毁,无法实现高炉高产、长寿、高效;板壁结合冷却设备+厚炉衬形式,采用可更换的冷却板与不可更换的冷却壁相结合,用可更换的冷却板保护不可更换的冷却壁,同时冷却板还可起到支撑耐材、易于形成渣皮的作用,该种形式工程投资较低,同时达到了高炉长寿的目标,但该种形式由于内衬-一般砌筑230mm+345mm两环砖,耐材较厚,使炉容相对变小,耐材依然会脱落,设计炉型与工作炉型差异较大;高温区采用带铜肋全铁基冷却壁+薄炉衬形式,高温区采用带铜肋的冷却壁,巧妙将铜冷却板、铁基冷却壁结合起来,但由于铜肋是一次性固定在铁基冷却壁热面上的,并在冷却壁热面形成凸台,容易被边缘气流冲刷、物料下落损坏,铜肋损坏后无法更换,无法实现高炉高产、长寿、高效。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于各种炉体使用的高产、长寿、高效、节能、低成本的板壁结合薄炉衬的高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板壁结合薄炉衬高炉,包括高炉基础、炉顶封罩;其特征是:还包括灰铸铁光面冷却壁、平滑过渡的风口冷却壁、镶砖、冷却板、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两段式炉身、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水冷炉喉钢砖;在高炉基础的炉底炉缸部位采用灰铸铁光面冷却壁;在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热负荷高的部位采用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和冷却板相结合的冷却形式;在炉身中部采用带镶砖的单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和冷却板相结合的冷却形式;在炉身上部采用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的结构形式;炉喉采用铸钢水冷炉喉钢砖的形式;高炉炉底炉缸部位及炉腹、炉腰、炉身下部、炉身中部、炉身上部均采用砌筑方式连接成为高炉炉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板壁结合的冷却形式,用可更换的冷却板保护不可更换的冷却壁,延长了冷却壁的使用寿命,同时冷却板还可起到支撑耐材、易形成渣皮的作用,达到了高炉长寿的目标。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小高炉炉身上部无冷却的结构形式,采用了板壁结合全覆盖的冷却结构,且炉身上部采用的是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在保证冷却的情况下又加强了冷却壁对炉料的耐磨损性。本实用新型整个炉体冷却壁的热面采用平滑过渡形式,炉缸与炉身上部、炉身上部与炉身中部衔接部位采用倒c、倒l型光面冷却壁,风口冷却壁采用平滑过渡结构形式,使冷却壁热面没有凸台,减轻了煤气流对冷却壁的冲刷,延长了冷却壁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段式炉身设计,在不影响高炉使用性能情况下,可有效减少耐材、冷却壁、炉壳重量,减少工程投资。板壁结合冷却壁+薄炉衬的冷却结构,既保证了冷却壁使用寿命,又减少了耐材使用量,保证设计炉型与工作炉型基本一致,同等炉容下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
附图中:1.高炉基础;2.灰铸铁光面冷却壁;3.平滑过渡的风口冷却壁;4.镶砖;5.冷却板;6.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7.两段式炉身;8.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9.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10.水冷炉喉钢砖;11.炉顶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板壁结合薄炉衬高炉,由高炉基础1、灰铸铁光面冷却壁2、平滑过渡的风口冷却壁3、镶砖4、冷却板5、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6、两段式炉身7、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8、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9、水冷炉喉钢砖10、炉顶封罩11组成;在高炉炉底炉缸部位采用灰铸铁光面冷却壁;在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热负荷高的部位采用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和冷却板相结合的冷却形式;在炉身中部采用带镶砖的单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和冷却板相结合的冷却形式;如图2、图3所示:在图2中,炉身上部采用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结构形式、在图3中,炉身上部采用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结构形式;炉喉采用水冷铸钢炉喉钢砖形式。高炉炉底炉缸部位及炉腹、炉腰、炉身下部、炉身中部、炉身上部均采用砌筑方式连接成为高炉炉体。
1.一种板壁结合薄炉衬高炉,包括高炉基础(1)、炉顶封罩(11);其特征是:还包括灰铸铁光面冷却壁(2)、平滑过渡的风口冷却壁(3)、镶砖(4)、冷却板(5)、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6)、两段式炉身(7)、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8)、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9)、水冷炉喉钢砖(10);在高炉基础(1)的炉底炉缸部位采用灰铸铁光面冷却壁(2);在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热负荷高的部位采用带镶砖的双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6)和冷却板(5)相结合的冷却形式;在炉身中部采用带镶砖的单层水冷球墨铸铁冷却壁和冷却板相结合的冷却形式;在炉身上部采用倒l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8)、倒c型耐磨球墨铸铁冷却壁(9)的结构形式;炉喉采用铸钢水冷炉喉钢砖(10)的形式;高炉炉底炉缸部位及炉腹、炉腰、炉身下部、炉身中部、炉身上部均采用砌筑方式连接成为高炉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