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铸造技术领域,为连铸的钢包到中间包的保护套管,新型旋流长水口结构。
技术背景
长水口设置在中间包与钢包之间,起钢水从钢包流向中包的保护套作用,防止钢水接触空气二次氧化和飞溅的功能。目前传统长水口为直通型,上述常规长水口由于结构单一化,无法使钢液在水口形成翻滚,捎带入炉渣入中间包,既增多了中间包的渣量,也侵蚀了水口,降低了水口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流式长水口结构,该结构能使出口钢水形成旋流翻滚,有效的控制出口钢水的流动状态,使得炉渣翻滚上漂,减少中间包的渣量。较普通的直通型,能提高长水口的寿命,还能减少对中间包的冲击板的冲击,提高中间包寿命,减少渣夹杂,提高了钢坯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长水口,由长水口流道段1和旋流出水流道段2组成,在长水口流道段(1)设置锥形圆形内腔(3)。在锥形圆形内腔3腔壁上设置螺旋回转导流槽5,导流槽5半径为10-25mm,锥形圆形内腔3上端口直径为15-40mm,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口直径10-20mm,喇叭形圆形内腔4上端与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相连接,喇叭形圆形内腔4下端设置内腔缩口6。在所述旋流出水流道段2内腔壁设置矩形旋流出水口7与锥形出水口8,围绕中心轴线围绕旋流出水流道段2设置2-6个矩形旋流出水口7,矩形旋流出水口7截面与沿圆外壁切线方向垂直,倒锥形出水口8设置在水口底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流式长水口的结构侧视刨面图,其中,1为长水口流道段,2为旋流出水流道段,3为锥形圆形内腔,4为喇叭形圆形内腔,5为导流槽,6为内腔缩口;
图2为旋流出水流道段侧向刨面图,其中,7为矩形旋流出水口,8为倒锥形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旋流长水口,由长水口流道段1和旋流出水流道段2组成,在长水口流道段1设置锥形圆形内腔3,在锥形圆形内腔3腔壁上设置螺旋回转导流槽5,导流槽5半径为10mm,锥形圆形内腔3上端口直径为40mm,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口直径20mm,喇叭形圆形内腔4上端与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相连接,喇叭形圆形内腔4下端设置内腔缩口6,在所述旋流出水流道段2内腔壁设置矩形旋流出水口7与锥形出水口8,围绕中心轴线围绕旋流出水流道段2设置2个矩形旋流出水口7,矩形旋流出水口7截面与沿圆外壁切线方向垂直,倒锥形出水口8设置在水口底端。
实施例2
一种旋流长水口,由长水口流道段1和旋流出水流道段2组成,在长水口流道段1设置锥形圆形内腔3,在锥形圆形内腔3腔壁上设置螺旋回转导流槽5,导流槽5半径为15mm,锥形圆形内腔3上端口直径为30mm,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口直径20mm,喇叭形圆形内腔4上端与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相连接,喇叭形圆形内腔4下端设置内腔缩口6,在所述旋流出水流道段2内腔壁设置矩形旋流出水口7与锥形出水口8,围绕中心轴线围绕旋流出水流道段2设置2个矩形旋流出水口7,矩形旋流出水口7截面与沿圆外壁切线方向垂直,倒锥形出水口8设置在水口底端。
实施例3
一种旋流长水口,由长水口流道段1和旋流出水流道段2组成,在长水口流道段1设置锥形圆形内腔3,在锥形圆形内腔3腔壁上设置螺旋回转导流槽5,导流槽5半径为25mm,锥形圆形内腔3上端口直径为40mm,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口直径20mm,喇叭形圆形内腔4上端与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相连接,喇叭形圆形内腔4下端设置内腔缩口6,在所述旋流出水流道段2内腔壁设置矩形旋流出水口7与锥形出水口8,围绕中心轴线围绕旋流出水流道段2设置3个矩形旋流出水口7,矩形旋流出水口7截面与沿圆外壁切线方向垂直,倒锥形出水口8设置在水口底端。
1.一种旋流长水口,其特征在于,由长水口流道段(1)和旋流出水流道段(2)组成,在长水口流道段(1)设置锥形圆形内腔(3),锥形圆形内腔(3)腔壁上设置螺旋回转导流槽(5),导流槽(5)半径为10-25mm,锥形圆形内腔(3)上端口直径为15-40mm,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口直径10-20mm,喇叭形圆形内腔(4)上端与锥形圆形内腔(3)下端相连接,喇叭形圆形内腔(4)下端设置内腔缩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长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流出水流道段(2)内腔壁设置矩形旋流出水口(7)与锥形出水口(8),围绕中心轴线围绕旋流出水流道段(2)设置2-6个矩形旋流出水口(7),矩形旋流出水口(7)截面与沿圆外壁切线方向垂直,倒锥形出水口(8)设置在水口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