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4997发布日期:2020-08-07 17:4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水包,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



背景技术:

在铜模具的铸造工艺中,经电热炉熔化后的铜水需由铜水包进行转运,以完成浇注。现有的用于铜水转运浇注的铜水包,大多不带有包盖结构,导致铜水在转运过程中,热量大量散失,不利于后续的浇注工艺;同时,由于没有包盖的保护,高温的铜水极易从包体内溅出,大大增加了作业危险,并易诱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包括包体、包轴、减速机,它还包括主吊柱、主横梁、折叠吊柱、上横梁及包盖;

包体具有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分别为外壳、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夹腔,夹腔内填充有保温层;内壳的内壁上固定铺设有纳米纤维陶瓷板,纳米纤维陶瓷板上固定铺设有耐火材料层;

包轴贯穿包体并与包体固定连接,包轴与减速机相连接,减速机带有配套的倾转把手;主吊柱设置有两根,两根主吊柱分别位于包体的两侧,两根主吊柱的底端分别铰接在包轴的两端,两根主吊柱在顶端分别与主横梁固定连接;主横梁水平设置,主横梁上固定设置有主吊耳;

包盖位于包体的上方,包盖在顶端固定连接有折叠吊柱,折叠吊柱穿过主横梁并与上横梁固定连接;上横梁水平设置,上横梁上设置有上吊耳。

进一步地,包盖固定连接有嘴部,嘴部的形状与包体上包嘴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包盖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底座,包盖通过连接底座与折叠吊柱相连接。

进一步地,折叠吊柱设置有两根,两根折叠吊柱对称分布在主吊耳的两侧。

进一步地,折叠吊柱包括折叠杆及固定杆,折叠杆与固定杆间连接有h型连接件,折叠杆通过销轴与h型连接件相铰接,固定杆与h型连接件相焊接。

进一步地,h型连接件位于主横梁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提升盖式的保温铜水包,在现有铜水包的基础上增设了提升式上盖并及保温壳体;其带有的包盖结构,解决了传统的铜水包因缺少包盖,而造成铜水热量大量散失、且高温的铜水极易从包体内溅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同时,加强的保温设计,保温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后续的浇注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折叠吊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体;2、包轴;3、减速机;4、倾转把手;5、主吊柱;6、主横梁;7、折叠吊柱;8、上横梁;9、包盖;10、主吊耳;11、上吊耳;12、外壳;13、保温层;14、内壳;15、纳米纤维陶瓷板;16、耐火材料层;17、连接底座;18、嘴部;71、折叠杆;72、固定杆;73、h型连接件;74、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如图1所示,包括包体1、包轴2、减速机3,它还包括主吊柱5、主横梁6、折叠吊柱7、上横梁8及包盖9;

其中,包轴2、减速机3均为现有钢水包的通用结构,由包轴2贯穿包体1并与包体1固定连接,再由包轴2与减速机3相连接,减速机3带有配套的倾转把手4;从而,通过调节倾转把手4,实现对减速机3的控制,以由包轴2带动包体旋转。同时,在包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主吊柱,主吊柱5的底端分别铰接在包轴2的两端,在顶端分别与主横梁6固定连接;主横梁6水平设置,主横梁6上固定设置有主吊耳10;由行车提拉住主吊耳10,从而实现本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的转运。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在现有铜水包的基础上,首先,增设有提升式包盖;如图1所示,包盖9位于包体1的上方,包盖9在顶端固定连接有折叠吊柱7,即包盖9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底座17,包盖9通过连接底座17与折叠吊柱7相连接;折叠吊柱7穿过主横梁6并与上横梁8固定连接;上横梁8水平设置,且上横梁8上设置有上吊耳11。其中,上吊耳11为行车提供提拉包盖9的位点;折叠吊柱7穿过主横梁6但并与不主横梁6相接触,从而,使得折叠吊柱7能够带动包盖9上下移动;在钢水包接电热炉熔化的钢水时,行车上拉上吊耳11,包盖打开;在钢水包盛装钢水运输的过程中,行车将包盖9放下,以盖住包体1,发挥其保温作用。为充分发挥包盖9的保温作用,如图3所示,包盖9固定连接有嘴部18,嘴部18的形状与包体1上包嘴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实现对包嘴的覆盖,有效提高包盖9的保温效果。

同时,折叠吊柱7为折叠式结构,在包盖9盖合在包体1上时,折叠吊柱7处于折叠转态;一方面,折叠吊柱7的折叠部分压在主横梁6上,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包盖9脱离包体1;另一方面,可降低本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的高度,降低对作业空间的要求。

折叠吊柱7的具体结构特征如图4所示,折叠吊柱7包括折叠杆71及固定杆72,折叠杆71与固定杆72间连接有h型连接件73,折叠杆71通过销轴74与h型连接件73相铰接,固定杆72与h型连接件73相焊接;从而固定杆72部分与包盖9固定连接,折叠杆71部分可沿着h型连接件73旋转,实现折叠功能。此外,折叠吊柱7通常设置有两根,两根折叠吊柱7对称分布在主吊耳10的两侧,两根折叠吊柱7对于提拉而言,平衡性更好。并且,为避免主横梁6影响折叠吊柱7的折叠功能,h型连接件73应位于主横梁6的上方。

为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本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的包体加强了保温设计,以实现对铜水的更好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如图2所示,包体1具有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分别为外壳12、内壳14,外壳12与内壳之间形成夹腔,夹腔内填充有保温层13,保温层13的材料通常采用保温珍珠棉,不但保温效果好且使用成本低;内壳14的内壁上固定铺设有纳米纤维陶瓷板15,纳米纤维陶瓷板的绝热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耐火保温材料,可明显降低铜水的散热速度;并且,在纳米纤维陶瓷板15是固定铺设有耐火材料层16,耐火材料层一般为耐火砖等,通过耐火材料层16、纳米纤维陶瓷板15,可避免高温铜水直接与包体1接触,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本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在现有铜水包的基础上,增设有提升式包盖、高保温性能的包体,有效提高铜水包的保温效果,并降低了高温铜水从包体内溅出的可能性,使用更加安全。同时,由折叠式的折叠吊柱在行车的拉动下,实现包盖的打开或关闭,无需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且使用上十分便利。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包括包体(1)、包轴(2)、减速机(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主吊柱(5)、主横梁(6)、折叠吊柱(7)、上横梁(8)及包盖(9);

所述包体(1)具有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分别为外壳(12)、内壳(14),外壳(12)与内壳之间形成夹腔,夹腔内填充有保温层(13);所述内壳(14)的内壁上固定铺设有纳米纤维陶瓷板(15),纳米纤维陶瓷板(15)上固定铺设有耐火材料层(16);

所述包轴(2)贯穿包体(1)并与包体(1)固定连接,包轴(2)与减速机(3)相连接,减速机(3)带有配套的倾转把手(4);所述主吊柱(5)设置有两根,两根主吊柱分别位于包体(1)的两侧,两根主吊柱的底端分别铰接在包轴(2)的两端,两根主吊柱在顶端分别与主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主横梁(6)水平设置,主横梁(6)上固定设置有主吊耳(10);

所述包盖(9)位于包体(1)的上方,包盖(9)在顶端固定连接有折叠吊柱(7),折叠吊柱(7)穿过主横梁(6)并与上横梁(8)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梁(8)水平设置,上横梁(8)上设置有上吊耳(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盖(9)固定连接有嘴部(18),嘴部(18)的形状与包体(1)上包嘴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盖(9)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底座(17),包盖(9)通过连接底座(17)与折叠吊柱(7)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吊柱(7)设置有两根,两根折叠吊柱(7)对称分布在主吊耳(1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吊柱(7)包括折叠杆(71)及固定杆(72),所述折叠杆(71)与固定杆(72)间连接有h型连接件(73),折叠杆(71)通过销轴(74)与h型连接件(73)相铰接,固定杆(72)与h型连接件(73)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连接件(73)位于主横梁(6)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提升式包盖的保温铜水包,包括包体、包轴、减速机;包体具有双层壳体结构,其内填充有保温层;内壳上铺设有纳米纤维陶瓷板,纳米纤维陶瓷板上铺设有耐火材料层;包轴贯穿包体并与减速机相连接,减速机带有配套的倾转把手;包体的两侧设置有主吊柱,主吊柱连接有主横梁,主横梁上固定设置有主吊耳;包盖位于包体的上方,包盖连接有折叠吊柱,折叠吊柱穿过主横梁并连接有上横梁,上横梁上设置有上吊耳。本铜水包带有提升式包盖及高保温性能的包体,不但保温效果更好,并降低了铜水从包体内溅出的可能性,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于庆;周俊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瑞祥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