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17965发布日期:2021-05-28 14:1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转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炼钢终点碳控制时转炉吹炼末期的重要操作,关系着钢水质量以及钢水温度等因素;在整个转炉吹炼过程中,熔池中其他元素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控制,p、s、si等元素在吹炼早期就已经控制在相对低的范围内了,只有c含量一直持续到吹炼终点。且终点c的含量往往与钢水氧化性有关,在后期钢水脱氧之后的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包括转炉,所述转炉内安装有氧枪,氧枪位于转炉的中部且氧枪的底部靠近转炉的底部,转炉的一侧且靠近转炉顶部的位置设有出钢口。

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吹炼之前,根据铁水和废钢条件以及上炉次终点情况,预判吹炼过程中冷料加入量;

2)吹炼打火之后,降低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200mm左后,进行高氧压大流量升温操作,同时加入渣料,待熔池中的si充分氧化之后,碳氧反应初始时提高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500mm,且降低氧压至0.8-0.83mpa进行化渣操作;

3)根据降低的co浓度,降低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100-1200mm左右,加入剩余渣料以及部分冷料,提高氧气压力至0.83-0.85mpa;

4)根据火焰以及co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氧枪枪位,保证整个吹炼过程炉渣的流动性。

5)吹炼9min之后,提高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500mm以上,待火焰收缩变软且上升力度下降时,降低氧枪枪位,在降低氧枪枪位过程中,火焰力度不能上升;

6)降低到拉碳氧枪枪位时,在3-5s之内将氧气压力提升到1.1-1.2mpa,持续15s的压枪时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稳定转炉钢水终点c含量,避免钢水过氧化现象;

2)减少钢水非金属夹杂物含量;

3)提高金属收得率以及在脱氧合金化时提高合金吸收率,降低转炉冶炼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炉;2-氧枪;3-出钢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包括转炉1,转炉1内安装有氧枪2,氧枪2位于转炉1的中部且氧枪2的底部靠近转炉1的底部,转炉1的一侧且靠近转炉1顶部的位置设有出钢口3。

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吹炼之前,根据铁水和废钢条件以及上炉次终点情况,预判吹炼过程中冷料加入量;

2)吹炼打火之后,降低氧枪2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200mm左后,进行高氧压大流量升温操作,同时加入渣料,待熔池中的si充分氧化之后,碳氧反应初始时提高氧枪2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500mm,且降低氧压至0.8-0.83mpa进行化渣操作;

3)根据降低的co浓度,降低氧枪2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100-1200mm左右,加入剩余渣料以及部分冷料,提高氧气压力至0.83-0.85mpa;

4)根据火焰以及co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氧枪2枪位,保证整个吹炼过程炉渣的流动性。

5)吹炼9min之后,提高氧枪2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500mm以上,待火焰收缩变软且上升力度下降时,降低氧枪2枪位,在降低氧枪2枪位过程中,火焰力度不能上升;

6)降低到拉碳氧枪2枪位时,在3-5s之内将氧气压力提升到1.1-1.2mpa,持续15s的压枪时间。

本发明保证转炉过程化渣较为理想且整个吹炼过程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吹炼之前根据上炉次终点情况预测过程中冷料的加入量;保证转炉1除尘效果良好,便于观察炉口实际火焰。

同时稳定吹炼过程中的氧气压力(0.83-0.85mpa),通过碳氧反应变化采用恒压变枪模式,整个吹炼过程无“返干”和金属喷溅现象,采用“低—中—高—低”的氧枪2枪位,终点掩盖氧枪2高枪位时等火焰清晰且炉口外溢烟不大时逐步降低氧枪2枪位直至拉碳枪位,终点有效压枪时间大于15s;终点氧枪2高枪位吹炼时等到火焰清晰时才能降低氧枪2枪位,且在降低氧枪2枪位的时候,如出现炉口外大量溢烟情况时,需要等待火焰再次清晰才能进一步降低氧枪2枪位;不能出现降低氧枪2枪位且出现起大火现象。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所述转炉内安装有氧枪,氧枪位于转炉的中部且氧枪的底部靠近转炉的底部,转炉的一侧且靠近转炉顶部的位置设有出钢口。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吹炼之前,根据铁水和废钢条件以及上炉次终点情况,预判吹炼过程中冷料加入量;

2)吹炼打火之后,降低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200mm左后,进行高氧压大流量升温操作,同时加入渣料,待熔池中的si充分氧化之后,碳氧反应初始时提高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500mm,且降低氧压至0.8-0.83mpa进行化渣操作;

3)根据降低的co浓度,降低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100-1200mm左右,加入剩余渣料以及部分冷料,提高氧气压力至0.83-0.85mpa;

4)根据火焰以及co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氧枪枪位,保证整个吹炼过程炉渣的流动性;

5)吹炼9min之后,提高氧枪距离转炉内的液面1500mm以上,待火焰收缩变软且上升力度下降时,降低氧枪枪位,在降低氧枪枪位过程中,火焰力度不能上升;

6)降低到拉碳氧枪枪位时,在3-5s之内将氧气压力提升到1.1-1.2mpa,持续15s的压枪时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的装置及方法,包括转炉,所述转炉内安装有氧枪,氧枪位于转炉的中部且氧枪的底部靠近转炉的底部,转炉的一侧且靠近转炉顶部的位置设有出钢口;该发明稳定转炉钢水终点C含量,避免钢水过氧化现象;减少钢水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提高金属收得率以及在脱氧合金化时提高合金吸收率,降低转炉冶炼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亮;关勇;路大鹏;杨林;王兴中;曹景山;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