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8438发布日期:2021-01-08 13:0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工模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是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农用薄膜、装饰、化工、印刷、汽车、建材,家具等行业,针刺法是无纺布生产的重要加工工艺,目前针刺法加工的无纺布在整个无纺布产量中占比很大,而针刺机就是针刺法生产的主要设备,所以保证针刺机安全有效运行对无纺布的生产很重要,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偏心连杆机构驱动针板高频率上下运动而产生震动,震动大时会造成断针现象而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长期震动还会降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设备维护保养的成本。为了减少震动、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行可靠性,需设计出一种专用于针刺机减震装置,装置中用于承重的部件承重体呈圆盘状,圆盘中心具有圆柱台阶,圆柱台阶的中心具有螺纹通孔,若采用传统的机加切削加工势必废工废料,且加工工序多,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可快速成型承重体的加工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传统的机加工切削加工承重体,加工工序多,废工废料,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可以实现对承重体的快速成型加工,可降低加工成本,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具由上模、下模和活动模芯组成,所述上模由矩形板和圆柱凸台叠加构成,所述矩形板的四角落处螺栓过孔,所述圆柱凸台的底面上设有上模腔,所述上模腔的内底面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圆柱凸台外侧的矩形板上还设有浇注口和气孔,所述浇注口和气孔的外侧设有上定位销孔;所述下模为矩形块结构,所述下模顶面的四角落处设有螺栓沉孔,下模顶面的中心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外侧设有下定位销孔,所述上模和下模通过上下定位销孔进行定位,通过螺栓过孔和螺栓沉孔中的螺栓进行拉紧合模,所述圆柱凸台置入所述下模腔内,所述活动模芯旋入连接至所述螺纹通孔内,所述活动模芯的底面与所述下模腔的腔底面形成接触连接,所述圆柱凸台的外壁与下模腔的内壁、圆柱凸台的底面与下模腔的腔底面、活动模芯的外壁与上模腔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相互连通形成浇注腔体,所述浇注口和气孔均与所述浇注腔体连接相通。

所述浇注口的口径与气孔的孔径相同。

所述活动模芯的顶部设有把手,活动模芯的高度大于上模的高度。

所述圆柱凸台的外壁与下模腔的内壁之间存在的间隙与圆柱凸台的底面与下模腔的腔底面存在的间隙相等。

所述活动模芯底面与下模腔的腔底形成无缝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装置由上模、下模和活动模芯组成,先利用下模上的定位销孔和上模上的定位销孔,通过直销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合模后通过螺栓将上下模紧固,将活动模芯旋入上模模腔直至下模模腔底部,将熔化的铸料从浇注口浇入,通过气孔排气,冷却后,通过手动或电动工具方向旋出活动模芯,开模取出零件,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机切削加工相比,减少装夹及加工工序,实现了对承重体的快速成型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1、矩形板1-1、圆柱凸台1-2、下模2、活动模块3、下模腔4、下定位销孔5、上模腔6、上定位销孔7、浇注口8、气孔9、把手10、螺栓沉孔11、螺栓通孔12、螺栓过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加工模具由上模1、下模2和活动模芯3组成,上模1由矩形板1-1和圆柱凸台1-2叠加构成,矩形板1-1的四角落处螺栓过孔13,圆柱凸台1-2的底面上设有上模腔6,上模腔6的内底面上设有螺纹通孔12,圆柱凸台1-2外侧的矩形板1-1上还设有浇注口8和气孔9,浇注口8和气孔9的外侧设有上定位销孔7;下模2为矩形块结构,下模2顶面的四角落处设有螺栓沉孔11,下模2顶面的中心设有下模腔4,下模腔4外侧设有下定位销孔5,上模1和下模2通过上下定位销孔进行定位,通过螺栓过孔13和螺栓沉孔11中的螺栓进行拉紧合模,圆柱凸台置入下模腔4内,活动模芯3旋入连接至螺纹通孔12内,活动模芯3的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面形成接触连接,圆柱凸台1-2的外壁与下模腔4的内壁、圆柱凸台1-2的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面、活动模芯3的外壁与上模腔6之间均设有间隙,间隙相互连通形成浇注腔体,浇注口8和气孔9均与浇注腔体连接相通。

如图1-5所示,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浇注口8的口径与气孔9的孔径相同;活动模芯3的顶部设有把手10,活动模芯3的高度大于上模1的高度;圆柱凸台1-2的外壁与下模腔4的内壁之间存在的间隙与圆柱凸台1-2的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面存在的间隙相等;活动模芯3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形成无缝接触。

如图1-5所示,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利用下模2上的2个下定位销孔5和上模1上的2个上定位销孔7,通过直销将上模、下模合模,利用下模2上的4个阵列排布的螺栓沉孔11和上模1上的4个阵列排布的螺栓过孔13,通过螺栓将上模、下模紧固,利用上模中心的螺纹通孔12和活动模芯3外圆上螺纹,通过手动或电动工具将活动模芯3旋入上模腔6直至下模腔4底部,将熔化的铸料从浇注口8浇入,通过气孔9排气,冷却后,通过手动或电动工具方向旋出活动模芯3,松下紧固上模、下模的螺栓开模,取出零件。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具由上模(1)、下模(2)和活动模芯(3)组成,所述上模(1)由矩形板(1-1)和圆柱凸台(1-2)叠加构成,所述矩形板(1-1)的四角落处螺栓过孔(13),所述圆柱凸台(1-2)的底面上设有上模腔(6),所述上模腔(6)的内底面上设有螺纹通孔(12),所述圆柱凸台(1-2)外侧的矩形板(1-1)上还设有浇注口(8)和气孔(9),所述浇注口(8)和气孔(9)的外侧设有上定位销孔(7);所述下模(2)为矩形块结构,所述下模(2)顶面的四角落处设有螺栓沉孔(11),下模(2)顶面的中心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外侧设有下定位销孔(5),所述上模(1)和下模(2)通过上下定位销孔进行定位,通过螺栓过孔(13)和螺栓沉孔(11)中的螺栓进行拉紧合模,所述圆柱凸台置入所述下模腔(4)内,所述活动模芯(3)旋入连接至所述螺纹通孔(12)内,所述活动模芯(3)的底面与所述下模腔(4)的腔底面形成接触连接,所述圆柱凸台(1-2)的外壁与下模腔(4)的内壁、圆柱凸台(1-2)的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面、活动模芯(3)的外壁与上模腔(6)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相互连通形成浇注腔体,所述浇注口(8)和气孔(9)均与所述浇注腔体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口(8)的口径与气孔(9)的孔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芯(3)的顶部设有把手(10),活动模芯(3)的高度大于上模(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凸台(1-2)的外壁与下模腔(4)的内壁之间存在的间隙与圆柱凸台(1-2)的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面存在的间隙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芯(3)底面与下模腔(4)的腔底形成无缝接触。


技术总结
一种针刺机减震装置用承重体的加工模具,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装置由上模、下模和活动模芯组成,先利用下模上的定位销孔和上模上的定位销孔,通过直销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合模后通过螺栓将上下模紧固,将活动模芯旋入上模模腔直至下模模腔底部,将熔化的铸料从浇注口浇入,通过气孔排气,冷却后,通过手动或电动工具方向旋出活动模芯,开模取出零件,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机切削加工相比,减少装夹及加工工序,实现了对承重体的快速成型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高;顾文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6.02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