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4485发布日期:2021-06-02 00:0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的定模和动模合模以后浇筑铝水,脱模时目前一般依靠油缸将动模顶开。由于结构限制,在有些压铸模具上无法利用油缸将动模顶开,为此需要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欲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包括动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的安装斜孔中装有抽芯滑块2,该抽芯滑块包括滑块外壳2a和复位弹簧2d,其中:所述滑块外壳2a罩在滑块本体2b外面,并与滑块本体2b滑动配合,滑块本体2b固定在动模1的安装斜孔中;所述滑块本体2b上并排设置有两根导向杆2c,每根导向杆上套装有一根所述复位弹簧2d,该复位弹簧2d的一端与导向杆2c上的台阶相抵接,复位弹簧2d的另一端与滑块外壳2a相抵接;

所述动模1的安装斜孔孔口处设有限位块3,该限位块3通过螺钉与动模1固定连接,且限位块3能够与滑块外壳2a接触,从而防止滑块外壳2a在复位弹簧2d的弹力作用下与滑块本体2b脱离。

合模时,动模移动到定模处,由定模压缩滑块外壳2a,使复位弹簧2d被压缩储能;完成浇筑后,复位弹簧2d复位,并使滑块外壳2a滑动复位,从而将动模顶开,顶开的过程中限位块3对滑块外壳2a限位,防止滑块外壳2a在复位弹簧2d的弹力作用下与滑块本体2b脱离。

采用上述结构,本案摒弃了传统的油缸复位结构,转而采用滑块结构,既满足了复位的功能要求,又克服了结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在本案中,所述导向杆2c一端与滑块本体2b固定,该导向杆2c的另一端悬空。

有益效果:本案摒弃了传统的油缸复位结构,转而采用滑块结构,既满足了复位的功能要求,又克服了结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抽芯滑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包括动模1,其特征在于:动模1的安装斜孔中装有抽芯滑块2,该抽芯滑块包括滑块外壳2a和复位弹簧2d,其中:滑块外壳2a罩在滑块本体2b外面,并与滑块本体2b滑动配合,滑块本体2b固定在动模1的安装斜孔中;滑块本体2b上并排设置有两根导向杆2c,每根导向杆上套装有一根复位弹簧2d,该复位弹簧2d的一端与导向杆2c上的台阶相抵接,复位弹簧2d的另一端与滑块外壳2a相抵接;动模1的安装斜孔孔口处设有限位块3,该限位块3通过螺钉与动模1固定连接,且限位块3能够与滑块外壳2a接触,从而防止滑块外壳2a在复位弹簧2d的弹力作用下与滑块本体2b脱离。导向杆2c一端与滑块本体2b固定,该导向杆2c的另一端悬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包括动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的安装斜孔中装有抽芯滑块(2),该抽芯滑块包括滑块外壳(2a)和复位弹簧(2d),其中:所述滑块外壳(2a)罩在滑块本体(2b)外面,并与滑块本体(2b)滑动配合,滑块本体(2b)固定在动模(1)的安装斜孔中;所述滑块本体(2b)上并排设置有两根导向杆(2c),每根导向杆上套装有一根所述复位弹簧(2d),该复位弹簧(2d)的一端与导向杆(2c)上的台阶相抵接,复位弹簧(2d)的另一端与滑块外壳(2a)相抵接;

所述动模(1)的安装斜孔孔口处设有限位块(3),该限位块(3)通过螺钉与动模(1)固定连接,且限位块(3)能够与滑块外壳(2a)接触,从而防止滑块外壳(2a)在复位弹簧(2d)的弹力作用下与滑块本体(2b)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c)一端与滑块本体(2b)固定,该导向杆(2c)的另一端悬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铸模具抽芯滑块结构,动模的安装斜孔中装有抽芯滑块,该抽芯滑块包括滑块外壳和复位弹簧,其中:滑块外壳罩在滑块本体外面,并与滑块本体滑动配合,滑块本体固定在动模的安装斜孔中;滑块本体上并排设置有两根导向杆,每根导向杆上套装有一根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导向杆上的台阶相抵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外壳相抵接;动模的安装斜孔孔口处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通过螺钉与动模固定连接,且限位块能够与滑块外壳接触,从而防止滑块外壳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滑块本体脱离。本案摒弃了传统的油缸复位结构,转而采用滑块结构,既满足了复位的功能要求,又克服了结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洪;徐建刚;陈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渝江新高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