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4529发布日期:2021-06-02 00:0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压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



背景技术:

差压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铸件的脱模需要顶杆将铸件顶出。由于模具工作温度高,模具和顶杆会受热膨胀,导致顶杆与模具配合间隙变小,使得顶杆顶出时与模具本体反复摩擦,导致模具或顶杆磨损,造成顶杆频繁断裂和顶杆孔造型损坏。这时就需要一种保护顶杆的顶杆套。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顶杆顶出顺畅,使用一种润滑油脂对顶杆进行润滑,减少顶杆的摩擦,保护顶杆,延长顶杆寿命。由于顶杆装配在模具内部,无法将润滑脂涂抹到顶杆受摩擦部位,造成顶杆润滑工作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自润滑顶杆、改善顶杆使用环境、延长顶杆寿命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包括顶杆套帽、储油件和顶杆套体,顶杆套体为圆筒状,顶杆套体的底部向上设置有圆环状凸起,顶杆套体的内壁与所述圆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圆环形沟槽,储油件为圆筒状,储油件的底部套设在圆环形沟槽内,储油件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顶杆套帽匹配盖设在顶杆套体的顶部,顶杆套帽的中心设有和储油件的内壁匹配的通孔,顶杆套帽的垂向主体为内外相套的两个圆筒,其中内侧圆筒的内圈顶部与外侧圆筒的外圈的顶部一体连接,所述内侧圆筒的底部与所述储油件的顶部匹配并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套帽的外侧圆筒的内圈与所述顶杆套体的顶部外侧螺纹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件的侧面上均布有若干圆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件为金属管。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套体的外侧筒壁为阶梯状,所述顶杆套帽的内侧圆筒的内侧筒壁为阶梯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顶杆在反复伸出回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自润滑顶杆套内储油件储存的润滑油脂与顶杆接触,使顶杆始终处在润滑油脂的环境里,改善了顶杆的工作环境,减少了顶杆的磨损,从而延长了模具顶杆的寿命,减少了顶杆的加工购买费用和模具维修费用,减轻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杆套帽;2-储油件;3-顶杆套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包括顶杆套帽1、储油件2和顶杆套体3,顶杆套体3为圆筒状,顶杆套体3的底部向上设置有圆环状凸起,顶杆套体3的内壁与所述圆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圆环形沟槽,储油件2为圆筒状,储油件2的底部套设在圆环形沟槽内,储油件2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可以储存润滑油脂;顶杆套帽1匹配盖设在顶杆套体3的顶部,顶杆套帽1的中心设有和储油件2的内壁匹配的通孔,顶杆套帽1的垂向主体为内外相套的两个圆筒,其中内侧圆筒的内圈顶部与外侧圆筒的外圈的顶部一体连接,所述内侧圆筒的底部与所述储油件2的顶部匹配并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顶杆套帽1的外侧圆筒的内圈与所述顶杆套体3的顶部外侧螺纹匹配连接,储油件2的侧面上均布有若干圆形通孔,储油件2为金属管,顶杆套体3的外侧筒壁为阶梯状,所述顶杆套帽1的内侧圆筒的内侧筒壁为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在工作时,将润滑脂涂抹在储油件2的通孔内,将储油件2装配到顶杆套体3内侧的圆环形沟槽内,将顶杆套帽1外侧圆筒的内圈螺纹与顶杆套体3的顶部外侧螺纹紧固后,顶杆套帽1的阶梯孔将储油件2固定压紧,装配完成后,将顶杆套装入模具中;先将顶杆侧面承受摩擦的部位进行润滑,然后把顶杆装进自润滑顶杆套内,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顶杆在反复伸出回收过程中,自润滑顶杆套内的储油件2储存的润滑油脂与顶杆接触,使顶杆始终处在润滑油脂的环境里,改善了顶杆的工作环境,减少了顶杆的磨损,从而提升了模具顶杆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套帽(1)、储油件(2)和顶杆套体(3),顶杆套体(3)为圆筒状,顶杆套体(3)的底部向上设置有圆环状凸起,顶杆套体(3)的内壁与所述圆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圆环形沟槽,储油件(2)为圆筒状,储油件(2)的底部套设在圆环形沟槽内,储油件(2)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顶杆套帽(1)匹配盖设在顶杆套体(3)的顶部,顶杆套帽(1)的中心设有和储油件(2)的内壁匹配的通孔,顶杆套帽(1)的垂向主体为内外相套的两个圆筒,其中内侧圆筒的内圈顶部与外侧圆筒的外圈的顶部一体连接,所述内侧圆筒的底部与所述储油件(2)的顶部匹配并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套帽(1)的外侧圆筒的内圈与所述顶杆套体(3)的顶部外侧螺纹匹配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件(2)的侧面上均布有若干圆形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件(2)为金属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套体(3)的外侧筒壁为阶梯状,所述顶杆套帽(1)的内侧圆筒的内侧筒壁为阶梯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压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差压模具自润滑顶杆套,其能够自润滑顶杆、改善顶杆使用环境、减少了顶杆的磨损,延长顶杆寿命;包括顶杆套帽、储油件和顶杆套体,顶杆套体为圆筒状,顶杆套体的底部向上设置有圆环状凸起,顶杆套体的内壁与所述圆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圆环形沟槽,储油件为圆筒状,储油件的底部套设在圆环形沟槽内,储油件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顶杆套帽匹配盖设在顶杆套体的顶部,顶杆套帽的中心设有和储油件的内壁匹配的通孔,顶杆套帽的垂向主体为内外相套的两个圆筒,其中内侧圆筒的内圈顶部与外侧圆筒的外圈的顶部一体连接,所述内侧圆筒的底部与所述储油件的顶部匹配并相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贠绍轩;张殿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