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2008发布日期:2022-01-08 00:3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


背景技术:

2.超磁致伸缩铁镓合金的磁致伸缩系数很小,工作时磁致伸缩量很微小,多数都用于制造微型器件,实现精密控制。所以,铁镓合金熔炼成母合金后,一般都要再定向结晶成有取向的棒材才能加工成器件使用。因而这种棒材铸造时一般直径都很小,而长度较大,即长径比较大。传统的模具都是简单的紫铜模具、金属液冷却模具或者水冷金属铜模具。
3.这些传统紫铜模具结构简单,内腔直径小而长度长,但是脱模时,需要使用工具手动进行脱模,在脱模的过程中容易伤到自己,而且脱模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螺纹套,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稳定螺纹套,所述稳定螺纹套上螺纹连接有稳定螺纹杆,所述稳定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移动螺纹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脱模尖头,所述稳定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7.优选的,所述辅助脱模尖头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铰接有两个交叉的翘动杆。
8.优选的,所述辅助脱模尖头和带动杆的下端均设有操作通孔,两个所述翘动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贯穿操作通孔内。
9.优选的,所述稳定螺纹杆的下端转动贯穿固定壳体的顶面。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的底壁设有两个滑动通孔,所述带动杆滑动通孔。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的底面放置有铜模具。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稳定螺纹杆,稳定螺纹杆在稳定螺纹套内转动,对稳定螺纹杆的转动进行限位,稳定螺纹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内核,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由于滑动通孔的限位作用,带动带动杆相互靠近,带动杆带动辅助脱模尖头对铜模具的外壳戳破,有利于将不同大小的铜模具进行脱模。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翘动杆戳进铜模具的外壳时,将两个铰接的翘动杆向两侧打开,将戳出的洞,戳的更大,方便对难脱模的铜模具进行脱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固定壳体、2双向螺纹杆、3移动螺纹套、4第一锥齿轮、5稳定螺纹套、6稳定螺纹杆、7第二锥齿轮、8滑动通孔、9带动杆、10辅助脱模尖头、11空腔、12翘动杆、13铜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2,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包括固定壳体1,固定壳体1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双向螺纹杆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螺纹套3,双向螺纹杆2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4,固定壳体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稳定螺纹套5,稳定螺纹套5上螺纹连接有稳定螺纹杆6,稳定螺纹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4和第二锥齿轮7啮合,移动螺纹套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9,带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脱模尖头10,转动杆带动稳定螺纹杆,稳定螺纹杆在稳定螺纹套内转动,对稳定螺纹杆的转动进行限位,稳定螺纹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内核,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由于滑动通孔的限位作用,带动带动杆相互靠近,带动杆带动辅助脱模尖头对铜模具的外壳戳破,有利于将不同大小的铜模具进行脱模;
20.辅助脱模尖头10内设有空腔11,空腔11的内壁铰接有两个交叉的翘动杆12,助脱模尖头10和带动杆9的下端均设有操作通孔,两个翘动杆12的两端分别滑动贯穿操作通孔内,通过翘动杆戳进铜模具的外壳时,将两个铰接的翘动杆向两侧打开,将戳出的洞,戳的更大,方便对难脱模的铜模具进行脱模;
21.稳定螺纹杆6的下端转动贯穿固定壳体1的顶面,固定壳体1的底壁设有两个滑动通孔8,带动杆9滑动通孔8,固定壳体1的底面放置有铜模具13。
22.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铜模具13放置于固定壳体1的底面,然后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稳定螺纹杆6,稳定螺纹杆6在稳定螺纹套3内转动,对稳定螺纹杆6的转动进行限位,稳定螺纹杆6带动第一锥齿轮4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4和第二锥齿轮6内核,带动双向螺纹杆2转动,由于滑动通孔8的限位作用,带动带动杆9相互靠近,带动杆9带动辅助脱模尖头10对铜模具13的外壳戳破,有利于将不同大小的铜模具进行脱模,然后当翘动杆12戳进铜模具13的外壳时,将两个铰接的翘动杆12向两侧打开,将戳出的洞,戳的更大,方便对难脱模的铜模具进行脱模。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包括固定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所述双向螺纹杆(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螺纹套(3),所述双向螺纹杆(2)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4),所述固定壳体(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稳定螺纹套(5),所述稳定螺纹套(5)上螺纹连接有稳定螺纹杆(6),所述稳定螺纹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4)和第二锥齿轮(7)啮合,所述移动螺纹套(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9),所述带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脱模尖头(10),所述稳定螺纹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脱模尖头(10)内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的内壁铰接有两个交叉的翘动杆(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脱模尖头(10)和带动杆(9)的下端均设有操作通孔,两个所述翘动杆(12)的两端分别滑动贯穿操作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螺纹杆(6)的下端转动贯穿固定壳体(1)的顶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的底壁设有两个滑动通孔(8),所述带动杆(9)滑动通孔(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的底面放置有铜模具(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径向排气孔的细直径棒材铸造铜模具,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螺纹套,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稳定螺纹套,所述稳定螺纹套上螺纹连接有稳定螺纹杆,所述稳定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移动螺纹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稳定螺纹杆,稳定螺纹杆在稳定螺纹套内转动,带动带动杆相互靠近,带动杆带动辅助脱模尖头对铜模具的外壳戳破,有利于将不同大小的铜模具进行脱模,方便对难脱模的铜模具进行脱模。方便对难脱模的铜模具进行脱模。方便对难脱模的铜模具进行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董奥 周炳德 邬炳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凤岗冠铸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7
技术公布日:202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