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镀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
背景技术:2.一些家电产品在热镀锌的光整拉矫后,其表面需要进行一定的化学药剂处理,以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为使产品的表面耐腐蚀性得到提高,需在产品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次切换钝化液需要50~100公斤液体进行打底,一个批次的产品生产完成后,由于没有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托盘中剩余的钝化液只能排空浪费掉,尤其是当每一轮产品的生产量较小时,钝化液单耗急剧增加;此外,现有技术常采用人工向托盘内加液的方式,由于托盘内还设置有产品及相关操作设备,钝化液加液操作空间受限,操作人员无法有效的做到钝化液“空桶”,导致钝化液残留一部分在桶内,造成钝化液浪费,影响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在钝化处理过程中对钝化液浪费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包括托盘,还包括第一安装平台、第二安装平台、加液装置、回收装置和气动泵,所述加液装置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上,托盘连接在第二安装平台上,加液装置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流通管与托盘进液端连通,托盘出液端通过第二流通管与回收装置进液端连通,回收装置出液端通过第三流通管与气动泵输入端连通,气动泵输出端通过第四流通管与加液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安装平台,所述回收装置连接在第三安装平台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为闸阀。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通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为闸阀。
10.进一步地,第二流通管与回收装置进液端连通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网。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为100目过滤网。
12.本实用新型引入第一安装平台、第二安装平台、加液装置、回收装置和气动泵,通过循环管路的设置,解决了在钝化处理过程中对钝化液浪费的问题。第一安装平台的设置保证了钝化液的加液操作更加合理化,第二安装平台的设置保证了托盘的安装。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能够降低钝化液的单耗,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多种钝化液时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1、第一安装平台;12、第二安装平台;13、第三安装平台;21、加液装置;211、出液口;212、进液口;22、回收装置;221、回收装置进液端;222、回收装置出液端;3、气动泵;31、气动泵输入端;32、气动泵输出端;4、托盘;41、托盘进液端;42、托盘出液端;51、第一阀门;52、第二阀门;6、过滤网;100、第一流通管;200、第二流通管;300、第三流通管;400、第四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如图1所示,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包括托盘4,还包括第一安装平台11、第二安装平台12、加液装置21、回收装置22和气动泵3,所述加液装置21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11上,托盘4连接在第二安装平台12上,加液装置21设置有出液口211和进液口212,出液口211通过第一流通管100与托盘进液端41连通,托盘出液端42通过第二流通管200与回收装置进液端221连通,回收装置出液端222通过第三流通管300与气动泵输入端31连通,气动泵输出端32通过第四流通管400与加液装置21的进液口212连通。
20.第一安装平台11的设置保证了钝化液的加液操作更加合理化,第二安装平台12的设置保证了托盘的安装。
21.为加强结构整体的一体化,同时方便回收装置22的安装,引入第三安装平台13,所述回收装置22连接在第三安装平台13上。
22.为加强循环管路中对第二流通管200的钝化液流量控制,所述第二流通管20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1。为明确第一阀门51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阀门51为闸阀。为加强循环管路中对第三流通管300的钝化液流量控制,所述第三流通管30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2。为明确第二阀门52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二阀门52为闸阀。所述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的具体结构应根据循环管路进行选取,如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52还可以选取蝶阀等阀门结构。
23.为加强对回收装置进液端221处的钝化液进行过滤处理,第二流通管200与回收装置进液端221连通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网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6为100目过滤网。过滤网6的目数应根据钝化液种类进行确定。
24.如图2所示为本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用于多种钝化液时的结构示意图,由于
多种钝化液互不相溶,利用本结构能够降低多种钝化液单耗,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包括托盘(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平台(11)、第二安装平台(12)、加液装置(21)、回收装置(22)和气动泵(3),所述加液装置(21)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11)上,托盘(4)连接在第二安装平台(12)上,加液装置(21)设置有出液口(211)和进液口(212),出液口(211)通过第一流通管(100)与托盘进液端(41)连通,托盘出液端(42)通过第二流通管(200)与回收装置进液端(221)连通,回收装置出液端(222)通过第三流通管(300)与气动泵输入端(31)连通,气动泵输出端(32)通过第四流通管(400)与加液装置(21)的进液口(21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安装平台(13),所述回收装置(22)连接在第三安装平台(13)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管(20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51)为闸阀。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通管(30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52)为闸阀。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流通管(200)与回收装置进液端(221)连通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网(6)。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6)为100目过滤网。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镀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化液收容循环使用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托盘,还包括第一安装平台、第二安装平台、加液装置、回收装置和气动泵,所述加液装置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上,托盘连接在第二安装平台上,加液装置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流通管与托盘进液端连通,托盘出液端通过第二流通管与回收装置进液端连通,回收装置出液端通过第三流通管与气动泵输入端连通,气动泵输出端通过第四流通管与加液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钝化处理过程中对钝化液浪费的问题。液浪费的问题。液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黎志文 黄德轩 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9
技术公布日:20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