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70922发布日期:2022-12-31 12:0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转炉冶炼钢水过程中,钢中氮含量控制较差,炼钢区域增氮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板坯轧制后,钢材性能与钢中氮含量对照分析发现,钢材出现性能不合等质量缺陷与氮含量偏高存在高度相关性,氮含量≥55ppm时产品性能明显恶化。钢中氮含量过高对钛强化钢种影响更为显著,主要为生产大尺寸夹杂物,同时降低钛元素强化作用。
3.钢中氮含量高时,氮与铁原子结合生成fe4n质点,并在α-fe中以微细弥散的形式析出,增加了钢材时效性趋势,导致蓝脆等现象发生,进而使钢材的延展性、韧性、冷态加工等性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另一方面,钢中氮元素可与钛、铝等元素形成不规则棱角的脆性夹杂,使钢材在冷态加工中发生表面缺陷,甚至发生钢材宏观偏析及组织疏松等系列质量问题。氮引起碳钢的淬火时效和形变时效,从而对碳钢的性能发生显著的影响。由于氮的时效作用,钢的硬度、强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降低,特别对于形变时效,塑性和韧性的降低比较显著。因此,对于普通低合金钢,时效现象是有害的,因而氮是有害元素。有研究表明对于一般钢种而言,为使钢材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及屈服强度,钢中氮含量应控制在60ppm以下。
4.前期钢产氮含量控制较差,主要产品系列中间包样品氮含量分别为普碳钢39ppm,低合金钢40ppm,低碳钢35ppm。各种钢种超过60ppm的占比2.8%,控制水平不够理想。而且采用铝进行细晶强化的各种钢种,氮化铝的析出导致坯壳高温脆性增加,铸坯发生表面裂纹特别是角部裂纹缺陷的风险显著增加,只能加钛固氮并对相关钢种进行取角样检测,增加了生产成分及检测消耗。同时多种产品需加入钛元素进行强化,钢水氮含量偏高导致生成的钛氮化物尺寸过大,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强化作用,还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用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控制普碳钢钢水中氮含量。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包括:
7.s1、将原料注入转炉后,温度控制在1500~1600℃;
8.s2、转炉采用大流量底吹精细化控制模型,底吹强度控制在0.042m3/min
·
t~0.07m3/min
·
t;
9.s3、分阶段进行氩气置换:第一阶段吹氩时间为19~21秒,流量为0至300nl/min;第二阶段吹氩时间为39~41秒,流量为300至1300nl/min;
10.s4、控制底吹低和高流量切换点,使得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在15ppm以内;
11.s5、转炉未出钢前,打开钢包底吹氩1min,采用氩气置换钢包内残余空气,降低钢包内空气比例;
12.s6、将转炉冶炼后的钢水注入lf精炼炉,采用钢包造渣与吹氩新型控制技术进行lf精炼,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0.19~0.40nm3/min。
13.优选地,所述原料包括液态铁、废钢、合金和辅料。
14.优选地,第一阶段吹氩时间为20秒,第二阶段吹氩时间为40秒。
15.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6.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采用转炉—lf精炼炉工艺生产,不明显增加生产成本,对绝大部分钢种质量提升均有指导价值,且适用于有降低钢中氮含量需要的钢产品,范围广泛,具有良好技术辐射能力,同时为高纯净度、高性能钢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9.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包括:
20.s1、通过铁包及称量设备,将规定适量的液态铁、废钢、合金、辅料等注入转炉后,温度控制在1500-1600℃,并要注意对温度进行保温。
21.s2、转炉采用大流量底吹精细化控制模型,即底吹强度控制在0.042m3/min
·
t~0.07m3/min
·
t,底吹氮/氩切换工艺技术,并根据钢种不同而采用不同时间的氮氩切换方式。
22.s3、氩气置换方式为:第一阶段吹氩时间约20秒,流量约0至300nl/min;第二阶段吹氩时间约40秒,流量约300至1300nl/min。
23.s4、控制底吹低/高流量切换点,最大置换钢中氮含量,达到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在15ppm以内。
24.s5、转炉未出钢前,打开钢包底吹氩1min,采用氩气置换钢包内残余空气,降低钢包内空气比例。
25.s6、将转炉冶炼后的钢水注入lf精炼炉,lf精炼采用钢包造渣与吹氩新型控制技术,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0.19-0.40nm3/min,使得钢包顶渣造渣发泡效果最大化,确保钢水中氮含量在要求控制范围内。
26.控制普碳钢钢水中氮含量的技术方案是:
27.首先,收集分析、计算汇总,深入分析钢中氮元素来源,加强含氮量高物料的辨识和管理。减少钢水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保证足够的钢包温度。
28.然后,转炉采用大流量底吹精细化控制模型,保证底吹强度控制在0.042m3/min
·
t—0.07m3/min
·
t,底吹氮/氩切换新工艺技术,对普碳钢采取12分钟氮氩切换的具体操作方法。氩气置换方式为:第一阶段吹氩时间约20秒,流量约0至300nl/min;第二阶段吹氩时间约40秒,流量约300至1300nl/min。控制底吹低/高流量切换点,最大置换钢中氮含量,达到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在15ppm以内。
29.最后,转炉未出钢前,打开钢包底吹氩1min,采用氩气置换钢包内残余空气,降低钢包内空气比例。lf精炼采用钢包造渣与吹氩新型控制技术,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0.19-0.40nm3/min,使得钢包顶渣造渣发泡效果最大化,确保钢水中氮含量在要求控制范围内。
30.本发明通过转炉和lf精炼炉双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方式,转炉采用大流量底吹精细化控制模型和底吹氮/氩切换新工艺技术,保证底吹强度。同时对不同含氮量控制采取不同的氮氩切换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设置了两阶段氩气置换方式,控制底吹低/高流量切换点,最大置换钢中氮含量。转炉未出钢前,打开钢包底吹氩1min,采用氩气置换钢包内残余空气,降低钢包内空气比例。lf精炼采用钢包造渣与吹氩新型控制技术,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0.19-0.40nm3/min,使得钢包顶渣造渣发泡效果最大化,以最终确保钢水中氮含量在要求控制范围内。
31.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s1、将原料注入转炉后,温度控制在1500~1600℃;s2、转炉采用大流量底吹精细化控制模型,底吹强度控制在0.042m3/min
·
t~0.07m3/min
·
t;s3、分阶段进行氩气置换:第一阶段吹氩时间为19~21秒,流量为0至300nl/min;第二阶段吹氩时间为39~41秒,流量为300至1300nl/min;s4、控制底吹低和高流量切换点,使得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在15ppm以内;s5、转炉未出钢前,打开钢包底吹氩1min,采用氩气置换钢包内残余空气,降低钢包内空气比例;s6、将转炉冶炼后的钢水注入lf精炼炉,采用钢包造渣与吹氩新型控制技术进行lf精炼,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0.19~0.40nm3/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包括液态铁、废钢、合金和辅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吹氩时间为20秒,第二阶段吹氩时间为40秒。

技术总结
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包括S1、将原料注入转炉后;S2、转炉采用大流量底吹精细化控制模型,底吹强度控制在0.042m3/min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琴 张羽 何健 李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