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5250发布日期:2023-08-25 02:4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压铸设备,尤其涉及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压铸是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将金属塑造成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形状,所以压铸件的压铸效率就成了各企业生产所注重的一个环节,现有技术的压铸模具结构复杂且压铸效率较低,尤其是将压铸件进行脱料顶出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低会影响企业生产的成本,给一些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压铸模具结构复杂且压铸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块和设于所述后模块后侧的弹性机构,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块之间设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之间设有压铸腔,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的承压板和设于所述承压板后侧的弹性件,所述承压板上设有穿过所述后模块和所述后模仁后延伸入所述压铸腔内的顶针,以及设有穿过所述后模块和所述后模仁以与所述前模仁连接的压杆,合模时,所述前模仁通过压杆顶推所述承压板带动顶针脱离压铸腔,并压缩所述弹性件,脱模时,所述弹性件弹性顶推所述承压板,以带动所述顶针移动至压铸腔将压铸件顶出。

3、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后模块上设有沿所述后模块厚度方向自所述后模块的后侧贯穿至所述压铸腔内的顶针通孔,所述顶针可在所述顶针通孔内沿所述顶针长度方向移动。

4、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后模块上设有沿所述后模块厚度方向自所述后模块的后侧贯穿至所述压铸腔内的压杆通孔,所述压杆可在所述压杆通孔内沿所述压杆长度方向移动。

5、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承压板后侧的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穿过所述承压板与所述后模块连接,所述承压板能沿着所述定位螺丝的长度方向移动。

6、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承压板上设有沿所述承压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承压板的连接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螺丝上构成一个整体,以此与所述连接通孔配合安装。

7、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连接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互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口径,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承压台阶,所述弹性件一端顶靠在所述定位螺丝上,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承压台阶上。

8、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承压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后侧的第二板体,所述顶针穿过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所述压杆穿过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

9、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顶针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配合卡接的第一挤压端。

10、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压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配合卡接的第二挤压端。

11、如上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所述第二板体后侧上设有限位柱。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前模仁通过压杆顶推承压板使弹性件产生压缩形变,直至将所述前模仁顶推至与所述后模仁紧密贴合,在脱模时,前模仁脱离后模仁且与后模仁之间形成脱料间隙,弹性机构通过弹性顶推所述顶针而将所述压铸件顶出至脱料间隙内,利用弹性机构的弹性实现对压铸件的快速顶出,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使压铸模具脱料顶出的工作效率增高,利于企业生产。



技术特征:

1.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包括前模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块(1)和设于所述后模块(1)后侧的弹性机构(3),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块(1)之间设有后模仁(2),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2)之间设有压铸腔(7),所述弹性机构(3)包括活动设置的承压板(31)和设于所述承压板(31)后侧的弹性件(34),所述承压板(31)上设有穿过所述后模块(1)和所述后模仁(2)后延伸入所述压铸腔(7)内的顶针(4),以及设有穿过所述后模块(1)和所述后模仁(2)以与所述前模仁连接的压杆(5),合模时,所述前模仁通过压杆(5)顶推所述承压板(31)带动顶针(4)脱离压铸腔(7),并压缩所述弹性件(34),脱模时,所述弹性件(34)弹性顶推所述承压板(31),以带动所述顶针(4)移动至压铸腔(7)将压铸件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块(1)上设有沿所述后模块(1)厚度方向自所述后模块(1)的后侧贯穿至所述压铸腔(7)内的顶针通孔(11),所述顶针(4)可在所述顶针通孔(11)内沿所述顶针(4)长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块(1)上设有沿所述后模块(1)厚度方向自所述后模块(1)的底面贯穿至所述压铸腔(7)内的压杆通孔(12),所述压杆(5)可在所述压杆通孔(12)内沿所述压杆(5)长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承压板(31)后侧的定位螺丝(32),所述定位螺丝(32)穿过所述承压板(31)与所述后模块(1)连接,所述承压板(31)能沿着所述定位螺丝(32)的长度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31)上设有沿所述承压板(31)高度方向贯穿所述承压板(31)的连接通孔(33),所述弹性件(34)套设于所述定位螺丝(32)上构成一个整体,以此与所述连接通孔(33)配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33)包括第一通孔(331)和与所述第一通孔(331)互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32),所述第一通孔(331)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332)的口径,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331)和所述第二通孔(332)之间的承压台阶(333),所述弹性件(34)一端顶靠在所述定位螺丝(32)上,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承压台阶(333)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31)包括第一板体(311)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311)后侧的第二板体(312),所述顶针(4)穿过所述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12)连接,所述压杆(5)穿过所述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1)设有第一燕尾槽(3111),所述顶针(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3111)配合卡接的第一挤压端(4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1)设有第二燕尾槽(3112),所述压杆(5)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3112)配合卡接的第二挤压端(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312)后侧上设有限位柱(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新型定模顶出结构的压铸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块和设于后模块后侧的弹性机构,前模仁和后模块之间设有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设有压铸腔,弹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的承压板和设于承压板后侧的弹性件,承压板上设有穿过后模块和后模仁后延伸入压铸腔内的顶针,以及设有穿过后模块和后模仁以与前模仁连接的压杆,合模时,前模仁通过压杆顶推承压板带动顶针脱离压铸腔,并压缩弹性件,脱模时,弹性件弹性顶推承压板,以带动顶针移动至压铸腔将压铸件顶出,利用弹性机构的弹性实现对压铸件的快速顶出,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使压铸模具脱料顶出的工作效率增高,利于企业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宏燕青,梁璐,易方元,田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昱鑫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