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阀门铸造,具体为一种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1、阀门是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和家庭等领域,阀门铸造是指通过铸造工艺来制造各种类型的阀门产品。
2、现有技术中,在对阀门进行一体化浇铸加工时,加工流程通常是工作人员将金属溶液倒入模具内,等待冷却成型后脱模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在倾倒金属溶液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其加工流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加工流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加工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与工作台滑动贯穿,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下模具,多个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多个所述下支撑板上表面均设置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浇铸组件,所述浇铸组件固定连接在机架后表面,所述浇铸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炉,所述保温炉下表面设置有流出管;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固定连接在固定架前表面,所述出料组件包括支架;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固定连接在机架左侧外表面,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侧架。
3、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轨道,所述转盘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外表面与轨道内表面滑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板上表面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上支撑板滑动贯穿,所述上模具上表面设置有浇铸口,所述浇铸口与流出管位置相配合。
5、优选的,所述转盘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三液压杆,多个所述第三液压杆输出端均与转盘滑动贯穿,多组所述第三液压杆输出端分别与多个上支撑板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表面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杆输出端均与安装板滑动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杆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座,所述隔热座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隔热座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贯穿连接板并延伸至下侧,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外表面与保温炉内表面贴合,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隔热座位置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支架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对射传感器,所述转盘上表面靠近下模具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与红外对射传感器呈配套设置。
9、优选的,所述支架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支架滑动贯穿,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外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流出管位置相配合,所述支架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挡板滑动贯穿。
10、优选的,所述侧架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输出端与侧架滑动贯穿,所述第二液压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板。
11、优选的,所述横板左侧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两个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均与横板滑动贯穿,两个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均设置有清理辊,所述清理辊与下模具位置相配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在对阀门进行浇铸加工时,在位于浇铸组件下方的模具完成浇铸后,启动第四电机带动转盘跟随转动,支撑杆与万向轮对转盘底部提供了稳固的支撑,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通过转盘的转动可以带动浇铸组件下方的模具移动到右侧,位于左侧的模具会移动到浇铸组件的下方,随后启动第二电机移开挡板进行浇铸,移开的模具等待冷却后脱模将产品取出,工作人员只需将从浇铸组件下方移开的模具位置取出冷却成型的阀门即可,通过第四电机、保温炉和第二电机的配合工作,可以实现自动送入模具完成浇铸工作流程,实现了高效率的连续生产。
14、2、在位于浇铸组件下方的模具正在浇铸加工时,启动左侧模具的第三液压杆伸长带动上模具下移使得下模具与上模具分离,第二液压杆伸长即可通过横板的移动带动清理辊移动到下模具与上模具之间,随后启动第三电机可以带动清理辊转动,清理辊转动可以将下模具与上模具模腔内残留的碎屑刷出,替代了人工实现了自动化清理操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15、3、启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搅拌叶转动对金属溶液进行搅拌,通过对金属溶液的搅拌,可以使得金属溶液充分混合接触,可以保证金属溶液均匀与保温炉的炉壁接触受热保持温度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液压杆启动收缩可以带动安装板上移,安装板上移后即可带动搅拌叶上移从保温炉内抽出,从而可以方便对搅拌叶进行清理,提升了工作效率。
16、4、在通过第四电机启动带动转盘转动移动模具的加工位置时,与模具位置匹配的接收器会跟随转盘的转动移动到浇铸组件的下方位置,通过红外对射传感器与接收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在红外对射传感器对接时控制第四电机停止运行,此时模具即与浇铸组件为准确的对接位置,从而保障了模具位置的准确性,与浇铸组件保证精准对接,提升了加工质量。
1.一种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6),所述第四电机(6)输出端与工作台(2)滑动贯穿,所述第四电机(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7),所述第三转轴(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转盘(8),所述转盘(8)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下模具(13),多个所述下模具(13)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14),多个所述下支撑板(14)上表面均设置有上支撑板(16),所述上支撑板(1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表面开设有轨道(12),所述转盘(8)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9),多个所述支撑杆(9)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0),所述万向轮(10)外表面与轨道(12)内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14)上表面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与上支撑板(16)滑动贯穿,所述上模具(17)上表面设置有浇铸口(18),所述浇铸口(18)与流出管(303)位置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8)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三液压杆(19),多个所述第三液压杆(19)输出端均与转盘(8)滑动贯穿,多组所述第三液压杆(19)输出端分别与多个上支撑板(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01)上表面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4),多个所述固定杆(304)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05),所述安装板(305)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307),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杆(307)输出端均与安装板(305)滑动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杆(307)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座(309),所述隔热座(309)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10),所述第一电机(310)输出端与隔热座(309)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电机(310)输出端贯穿连接板(308)并延伸至下侧,所述第一电机(3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11),所述第一转轴(31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312),所述搅拌叶(312)外表面与保温炉(302)内表面贴合,所述安装板(305)上表面开设有避让槽(306),所述避让槽(306)与隔热座(309)位置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02),所述连接架(40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对射传感器(403),所述转盘(8)上表面靠近下模具(13)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接收器(20),所述接收器(20)与红外对射传感器(403)呈配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04),所述第二电机(404)输出端与支架(401)滑动贯穿,所述第二电机(40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405),所述双向丝杆(405)外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挡板(407),所述挡板(407)与流出管(303)位置相配合,所述支架(40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06),所述限位杆(406)与挡板(407)滑动贯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501)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502),所述第二液压杆(502)输出端与侧架(501)滑动贯穿,所述第二液压杆(50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板(5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门铸造用的浇铸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503)左侧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504),两个所述第三电机(504)输出端均与横板(503)滑动贯穿,两个所述第三电机(504)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505),两个所述第二转轴(505)外表面均设置有清理辊(506),所述清理辊(506)与下模具(13)位置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