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双面砂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8414发布日期:2023-05-05 13:3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双面砂纸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砂纸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双面砂纸。


背景技术:

1、砂纸是一种供研磨用的材料,可以用来研磨金属、木材等材料的表面,使其光洁平滑。人们往往通过在原纸上胶黏各种沙粒形成砂纸,目前,多数砂纸为单面的,根据砂的粗细分为粗砂和细砂。

2、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操作都是操作工人手持一张薄薄的砂纸去打磨器具,在打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手与被打磨物体之间的摩擦,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很容易造成手部擦伤,因此,现在提出一种耐磨双面砂纸。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现有的操作都是操作工人手持一张薄薄的砂纸去打磨器具,在打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手与被打磨物体之间的摩擦,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很容易造成手部擦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双面砂纸。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双面砂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包括中部基板,所述中部基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打磨层;

4、所述中部基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两个所述打磨层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折板,所述弹性折板位于梯形槽的内部,所述梯形槽内部位于弹性折板的外侧设置有梯形条,所述梯形条靠近弹性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柱,所述弹性折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中部基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梯形槽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柱贯穿于通孔的内部,所述插柱的一端插接于插槽的内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掌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两侧的梯形条表面,方便对整个装置的抓握,从而在来回移动对物件进行打磨时,不易出现手与被打磨物体之间的摩擦的情况,安全性较高,而且,通过将梯形条从梯形槽的内部取出,即可将打磨层和弹性折板形成的整体从中部基板的表面取下,便于对打磨层拆装更换。

6、可选的,所述中部基板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风道,所述中部基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于中空风道连通的若干个散热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风道和散热孔的设置,在整个装置来回移动打磨的过程中,打磨层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和中空风道排走。

8、可选的,所述其中一个所述打磨层的目粒数为另一个所述打磨层目粒数的-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物件不同粗细程度的打磨。

10、可选的,所述中部基板的两端均粘接有两个标识条,两个所述标识条分别位于中空风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识条的设置,用于确定两个打磨层上的目粒数。

12、可选的,所述梯形条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防滑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了手指与梯形条表面的摩擦力。

14、可选的,所述梯形条外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条。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条的设置,方便将梯形条从梯形槽的内部拉出。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掌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两侧的梯形条表面,方便对整个装置的抓握,从而在来回移动对物件进行打磨时,不易出现手与被打磨物体之间的摩擦的情况,安全性较高,而且,通过将梯形条从梯形槽的内部取出,即可将打磨层和弹性折板形成的整体从中部基板的表面取下,便于对打磨层拆装更换。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包括中部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基板(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打磨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基板(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风道(9),所述中部基板(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于中空风道(9)连通的若干个散热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打磨层(2)的目粒数为另一个所述打磨层(2)目粒数的2-4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基板(1)的两端均粘接有两个标识条(11),两个所述标识条(11)分别位于中空风道(9)的内顶壁和内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条(5)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防滑纹(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双面砂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条(5)外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条(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双面砂纸,涉及砂纸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操作都是操作工人手持一张薄薄的砂纸去打磨器具,在打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手与被打磨物体之间的摩擦,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很容易造成手部擦伤的问题,包括中部基板,所述中部基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打磨层;所述中部基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两个所述打磨层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折板,所述弹性折板位于梯形槽的内部。本技术通过将手掌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两侧的梯形条表面,方便对整个装置的抓握,从而在来回移动对物件进行打磨时,不易出现手与被打磨物体之间的摩擦的情况,安全性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戚颖颖,徐水明,钟汝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永杰研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