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9965发布日期:2023-09-27 15:2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加工,具体为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汽车改装时,一般会改装的零件进行打磨加工,使其和目标车辆适配,虽然现有的汽车零件加工设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有可改善的空间。

2、传统的汽车零件打磨时,为了减少打磨尘的扬尘情况会在工作区间内外接吸风机进行吸尘处理,但是打磨尘不仅容易对吸风机扇叶自身造成磨损,同时扇叶上附带的静电容易对粉尘进行粘覆,进而影响对气流的推动效果,实际使用中仍具有一定的不便性,因此亟需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台主体,所述加工台主体包括加工框,且加工框上下贯通;

3、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加工框的两面,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槽,所述加工框的一面开设有所述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中滑动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侧连接有夹持头;

4、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漏斗状开口连接在加工框的底端,且开口一侧的收集箱顶端嵌入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和开口水平间距至少三十厘米,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供水管和排水管,采用设计吸风机进行吸风配合上收集箱中自身带有水液的设计,从而使得气流中的铁屑粉尘大量坠入水中,同时水液可以对气流进行润湿,降低吸风机扇叶上摩擦气流产生的静电量,使其更加不容易粘附粉尘。

5、进一步的,所述加工框下方开口的内表面上连接有滤网板,且滤网板上嵌入安装有钢骨架,利用滤网板可以避免零件意外掉落至收集箱中。

6、进一步的,所述加工框和两个活动槽的一侧皆为敞口式,且活动槽中螺纹套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这样使得螺纹套可以改变数量,提升适配能力。

7、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和夹持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且夹持头为u形、l形或圆片形,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适配能力。

8、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的正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外侧的收集箱上开设有刻度线,便于观察收集箱的内部有水位。

9、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的内表面顶端连接有纱布网,且纱布网的底端连接有配重条,所述纱布网位于收集箱顶端开口和吸风机的内侧,采用纱布网可以对气流进行二次阻挡,另外纱布网底端的配重条可以使得纱布网尽可能保持拉伸状态。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收集箱和吸风机,采用设计吸风机进行吸风配合上收集箱中自身带有水液的设计,从而使得气流中的铁屑粉尘大量坠入水中,同时水液可以对气流进行润湿,降低吸风机扇叶上摩擦气流产生的静电量,使其更加不容易粘附粉尘,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纱布网,采用纱布网可以对气流进行二次阻挡,另外纱布网底端的配重条可以使得纱布网尽可能保持拉伸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台主体(1),所述加工台主体(1)包括加工框(110),且加工框(110)上下贯通,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框(110)下方开口的内表面上连接有滤网板(111),且滤网板(111)上嵌入安装有钢骨架(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框(110)和两个活动槽(210)的一侧皆为敞口式,且活动槽(210)中螺纹套(21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12)和夹持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且夹持头为u形、l形或圆片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310)的正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312),所述观察窗(312)外侧的收集箱(310)上开设有刻度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310)的内表面顶端连接有纱布网(313),且纱布网(313)的底端连接有配重条,所述纱布网(313)位于收集箱(310)顶端开口和吸风机(311)的内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改装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台主体,所述加工台主体包括加工框,且加工框上下贯通;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加工框的两面,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槽,所述加工框的一面开设有所述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中滑动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侧连接有夹持头;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本技术采用设计吸风机进行吸风配合上收集箱中自身带有水液的设计,从而使得气流中的铁屑粉尘大量坠入水中,同时水液可以对气流进行润湿,降低吸风机扇叶上摩擦气流产生的静电量,使其更加不容易粘附粉尘。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强,洪国金,胥超鹏,万敏,袁旗,聂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钧天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