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6648发布日期:2023-07-20 16: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感应淬火,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许多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感器的正确运行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和性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在工业环境中传感器暴露于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传感器受到严重的损坏和故障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传感器保护装置,例如防护罩、套筒等,但是这些装置不够牢固,容易被撞击或其他外力破坏,无法完全保护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传感器固定于固定盒体特定位置,能够有效减少撞击与腐蚀带来的影响。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包括固定盒体,还包括传感器和移动板;所述固定盒体的内部自上而下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所述移动板沿轴向移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且移动板的一端自固定盒体伸出。

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盒体包括背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

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板的中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底板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柱。

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板伸出定盒体的部分设置有连接孔。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倒角。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磁栅尺,该传感器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背板上;所述左侧板设置有卡槽,所述传感器的磁头设置在卡槽处并通过线塞固定。

8、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与固定盒体连接。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侧板设置有供移动板穿出的通孔。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右侧板与第一腔室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背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且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避让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具有防水、防腐蚀、防撞击等优良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能够固定传感器在特定位置,避免传感器受到碰撞或振动而移位或脱落,且传感器与固定底板连接易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包括固定盒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2)和移动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体(1)包括背板(106)、顶板(107)、底板(108)、左侧板(109)和右侧板(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的中部设置有导向槽(31),所述底板(108)设置有与导向槽(31)相适配的导向柱(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伸出定盒体的部分设置有连接孔(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倒角(3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为磁栅尺,该传感器(2)通过螺钉(112)固定设置在背板(106)上;所述左侧板(109)设置有卡槽(104),所述传感器(2)的磁头(21)设置在卡槽(104)处并通过线塞(105)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11),所述盖板(111)通过螺钉(112)与固定盒体(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09)设置有供移动板(3)穿出的通孔(10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板(110)与第一腔室(10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116)。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0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14),且左侧板(109)和右侧板(110)设置有与安装孔(114)相适配的避让槽(1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传感器固定防护装置,涉及感应淬火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盒体,还包括传感器和移动板;固定盒体的内部自上而下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移动板沿轴向移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且移动板的一端自固定盒体伸出。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传感器固定于固定盒体特定位置,能够有效减少撞击与腐蚀带来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成,纪南昌,张云峰,许鑫,王慧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祥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