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0267发布日期:2023-12-06 19:1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涂镀生产,具体为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山西晋钢拥有连退涂镀生产线3条,产线采用退火+涂镀的结构布局,原料采用酸连轧轧硬板材,在金属材料退火区利用技术工艺实现产品达到客户需求的金属物理性能,通过涂镀锅体区域对订单需要的镀层厚度进行加工,得以满足客户需求。上述产线结构可以看出,该产线进行改良,可以做一线多材,发挥多元化开发产线潜在的能力。

2、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化、小众化、多样性,将此3条产线的潜力发掘,更利于增加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升产线的作业率,降低产线变动成本。因此将退火与涂镀连体功能,利用改新型装置予以相互独立,由只能生产涂镀卷提升为退火卷+涂镀卷双类型产品产出,而提出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具有实现一条产线线多种材料产出,提升涂镀产线生产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包括两个基座,两个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所述第一转向辊位于连接柱的前部下方,所述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位于连接柱的后部上方且第二转向辊位于第三转向辊上方。

3、为了便于对试条左右方向进行限位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的一侧均设置有冷却接口。

4、为了提高设备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优选的,所述基座的规格为710*470*310mm。

5、为了完成带钢的转向和稳定输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分别为风冷辊、水冷辊和实心辊。

6、为了提高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优选的,所述基座和连接柱均为碳钢。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带钢由炉区出口热张力辊转向与第一转向辊进行穿带连接,第一转向辊通过该装置设计角度进行转向,与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形成带钢预设张力,进入塔顶,与塔顶上方主体设备连接,在不改变现场基础设施情况下,在锌锅区域加装实用新型装置,将当前的涂镀产线增加可以生产非涂镀材料的功能,实现一条产线线多种材料产出,提升涂镀产线生产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包括两个基座(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两个所述固定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4),两个所述安装板(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向辊(5)、第二转向辊(6)和第三转向辊(7),所述第一转向辊(5)位于连接柱(3)的前部下方,所述第二转向辊(6)和第三转向辊(7)位于连接柱(3)的后部上方且第二转向辊(6)位于第三转向辊(7)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辊(5)、第二转向辊(6)和第三转向辊(7)的一侧均设置有冷却接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规格为710*470*3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辊(5)、第二转向辊(6)和第三转向辊(7)分别为风冷辊、水冷辊和实心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和连接柱(3)均为碳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转向辊装置,包括两个基座,两个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带钢由炉区出口热张力辊转向与第一转向辊进行穿带连接,第一转向辊通过该装置设计角度进行转向,与第二转向辊和第三转向辊形成带钢预设张力,进入塔顶,与塔顶上方主体设备连接,在不改变现场基础设施情况下,在锌锅区域加装技术装置,将当前的涂镀产线增加可以生产非涂镀材料的功能,实现一条产线线多种材料产出,提升涂镀产线生产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游加伟,郭加波,张尚铭,卫宁,刘春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永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