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2160发布日期:2024-03-22 10:4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具体为一种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1、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一般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两个部分,二者之间形成成型腔,熔融状态的金属原料进入成型腔,进行压铸,冷却成型后将得到特定形状的成型产品。

2、但大部分压铸模具在进入冷却工序时,大多采用长时间静止的方式,使其冷却成型,其操作时间较长,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压铸机的整体价格较为昂贵,压铸模具是压铸机其中的一部分,压铸产品的形状只取决于压铸模具内型腔的形状,所以部分压铸机可安装更换不同压铸模具的设置,将会大大提高压铸机压铸不同形状产品的用途,其次,由于设置了可更换压铸模具的压铸机,进而导致压铸机和压铸模具非一体化设备,在压铸过程中,压铸的冲力也将影响正常的压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壳和与之相对应的下模壳,所述下模壳的两侧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下模壳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顶板下表面的对称两侧固定设置有一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隔温板,所述隔温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壳上表面的两侧,所述上模壳的上表面连通设置有注料管,所述上模壳内固定设置有上模腔具,所述下模壳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腔具相贴合的下模腔具,所述上模腔具和所述下模腔具的外围均设置有冷却腔;

3、所述上模壳靠近中心的上表面以及所述下模壳靠近中心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圆形通槽,所述圆形通槽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之间设置有更换装置。

4、可选的,所述更换装置包括有连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内部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套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分别与所述上模腔具和所述下模腔具为一体化式设置,所述内螺纹筒内螺纹设置有螺栓。

5、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上模腔具和所述下模腔具的一侧表面分别贴合设置有缓冲垫。

6、可选的,所述上模壳的一侧表面连通设置有进液口,所述下模壳相对于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表面连通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仅与所述冷却腔相互连通设置。

7、可选的,所述出液口的管部向下倾斜式设置。

8、可选的,所述下模腔具两侧的对称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一、本实用新型利用上模壳和下模壳相连通的冷却腔,操作员可以通过进液管,将冷却液体输送至冷却腔内,使得上模腔具和下模腔具内的压铸模具受冷却液体影响,实现快速冷却的效果,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11、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换装置的设置,操作员可以根据需要压铸的模具成型状,将相适配的上模腔具和下模腔具,利用一体化设置的内螺纹筒,贯穿至套筒的内部,再将螺栓螺纹安装进螺纹槽内,完成上模壳和上模腔具以及下模壳和下模腔具的分别安装,进而达到了便捷式更换多种压铸模具的效果。

12、三、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垫的设置,在液压缸推动上模腔具靠近下模腔具,进行下压式压铸的过程中,缓冲垫可以减少下压式压铸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非一体化的下模壳和下模腔具,在压铸的冲击下,产生脱落的情况,保证了压铸过程中的缓冲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壳(2)和与之相对应的下模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壳(3)的两侧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柱(5),所述下模壳(3)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两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柱(4),所述顶板(1)下表面的对称两侧固定设置有一组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输出端连接有隔温板(7),所述隔温板(7)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壳(2)上表面的两侧,所述上模壳(2)的上表面连通设置有注料管(19),所述上模壳(2)内固定设置有上模腔具(8),所述下模壳(3)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腔具(8)相贴合的下模腔具(9),所述上模腔具(8)和所述下模腔具(9)的外围均设置有冷却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装置包括有连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5)内部的套筒(20),所述套筒(20)内套接有内螺纹筒(16),所述内螺纹筒(16)分别与所述上模腔具(8)和所述下模腔具(9)为一体化式设置,所述内螺纹筒(16)内螺纹设置有螺栓(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5)靠近所述上模腔具(8)和所述下模腔具(9)的一侧表面分别贴合设置有缓冲垫(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壳(2)的一侧表面连通设置有进液口(10),所述下模壳(3)相对于所述进液口(10)的一侧表面连通设置有出液口(11),所述进液口(10)和所述出液口(11)仅与所述冷却腔(12)相互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11)的管部向下倾斜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具(9)两侧的对称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壳和与之相对应的下模壳,下模壳的两侧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柱,下模壳的上方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两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柱,顶板下表面的对称两侧固定设置有一组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隔温板,隔温板固定设置在上模壳上表面的两侧,上模壳的上表面连通设置有注料管,上模壳内固定设置有上模腔具,下模壳内固定设置有与上模腔具相贴合的下模腔具,上模腔具和下模腔具的外围均设置有冷却腔,圆形通槽内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上模壳和下模壳之间设置有更换装置,具备了快速冷却,便捷式更换多种压铸模具的效果,以及压铸过程中的缓冲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栋,郭锐青,刘向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飞兴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