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轴器及抛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5568发布日期:2023-12-29 20:1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轴器及抛光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抛光,尤其涉及一种联轴器及抛光筒。


背景技术:

1、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

2、现有的抛光装置不仅生产效率低、人员操作劳动强度大,也增加了岗位的操作风险,随着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速度加快,怎样改变这种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已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操作频次、降低操作潜在风险就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

3、现阶段的抛光筒与减速机之间安装复杂,因此在抛光工序中,需要将零件运往抛光筒的位置并倒入抛光筒后才能进行抛光,导致倒运次数过多,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抛光筒与减速机之间安装复杂,因此在抛光工序中,需要将零件运往抛光筒的位置并倒入抛光筒后才能进行抛光,导致倒运次数过多,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轴器和抛光筒。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联轴器,包括:

3、输出端联轴器,与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4、输入端联轴器,一端与抛光筒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可插入输出端联轴器内;

5、输入端联轴器和输出端联轴器为可拆卸连接。

6、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入端联轴器远离抛光筒的一端设有连接筒。

7、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出端联轴器远离减速机的输出端的一端设有凹槽;

8、连接筒可插入凹槽内。

9、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凹槽内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衬板;

10、连接筒可插入凹槽内的两侧衬板之间。

11、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衬板通过螺栓与输出端联轴器连接;

12、螺栓与输出端联轴器之间依次设有弹垫和平垫。

13、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筒与衬板之间的间隙a满足:1mm≤a≤2mm。

14、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入端联轴器与输出端联轴器之间的距离b满足:5mm≤b≤10mm。

15、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入端联轴器与抛光筒的输入端使用平键连接。

16、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出端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出端使用平键连接。

17、基于同一构思的一种抛光筒,包括抛光筒本体以及上述具体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联轴器;

18、抛光筒本体的输入端与输入端联轴器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装置通过输出端联轴器与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联轴器与抛光筒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端联轴器可插入输出端联轴器,使传动装置与抛光筒可以进行可拆卸连接。然后通过调整生产管理模式,将联轴器与抛光筒批量制作,并前置到上一工序中,这样上游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直接放到此抛光筒内,在含抛光零部件的抛光筒运往抛光车间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木屑、白蜡等添加料的添加、封盖流程,由此可见,降低了物件倒运次数、人功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优化掉了人员频繁上下操作平台操作的问题、节省了储存场地等,最终完成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标。



技术特征:

1.一种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联轴器远离所述抛光筒的一端设有连接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联轴器远离减速机的输出端的一端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衬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通过螺栓与所述输出端联轴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与所述衬板之间的间隙a满足:1mm≤a≤2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联轴器与所述输出端联轴器之间的距离b满足:5mm≤b≤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联轴器与抛光筒的输入端使用平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出端使用平键连接。

10.一种抛光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筒本体以及所述1至9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轴器及抛光筒,其中一种联轴器,包括:输出端联轴器和输入端联轴器,输出端联轴器与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联轴器一端与抛光筒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可插入输出端联轴器内;输入端联轴器和输出端联轴器为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生产管理模式,将联轴器与抛光筒批量制作,并前置到上一工序中,这样上游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直接放到此抛光筒内,在含抛光零部件的抛光筒运往抛光车间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木屑、白蜡等添加料的添加、封盖流程,由此可见,降低了物件倒运次数、人功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优化掉了人员频繁上下操作平台操作的问题、节省了储存场地等,最终完成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龚伟,张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