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8874发布日期:2023-11-30 06:0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边框加工,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1、公开号为cn207873298u的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机架、刀盘、电机、液压器,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所述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下方设置有所述刀盘,所述刀盘下方设置有刀具,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上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方设置有所述液压器。有益效果在于:与现阶段的去毛刺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操作简单,安装方便,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安全性更好。

2、上述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难以用于其铝合金边框焊接后其焊接位置的毛刺去除,且铝合金边框的一面去除毛刺后需要将其翻转并打磨另一面,降低了加工的效率,因此,可将其改进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能够解决难以用于其铝合金边框焊接后其焊接位置的毛刺去除,且铝合金边框的一面去除毛刺后需要将其翻转并打磨另一面,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包括底板、立板、调节机构和移动机构,底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料板,料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圆柱,料板的前侧设置有横条,横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圆杆,料板的前侧设置有铝合金边框,立板设置于底板上,立板上设置有两组且呈前后设置的壳体,壳体的外壁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上设置有打磨筒,调节机构设置于立板上,调节机构可驱使两组壳体的同向或者反向移动,移动机构设置于底板上,移动机构可驱使立板的移动。

3、优选的,所述横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定位条,定位条上开设有条形口,料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螺柱,螺柱穿过条形口并螺纹套设有螺母。

4、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滑槽和呈前后设置的开口,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前侧穿过开口并与立板固定连接,使得立板能够移动。

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轴穿过壳体并与转杆固定连接,打磨筒螺纹套设于转杆的外壁,使得打磨筒方便拆装。

7、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双向丝杆、凸块和旋钮,立板上开设有腔体和两组拨动口,双向丝杆转动安装于腔体内,凸块的数量为两组且均滑动安装于腔体内,凸块螺纹套设于双向丝杆的外壁,凸块穿过拨动口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旋钮的一端穿过立板并与双向丝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电动推杆和拨动块,电动推杆固定安装于底板的后侧,拨动块穿过开口并与滑块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拨动块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通过横条、定位条、螺柱、螺母和料板的设置,方便调节圆杆与圆柱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定位不同尺寸的铝合金边框,有效的加强了该装置的机动性和适用范围,且具有上料和下料便捷的特点,通过立板、壳体、双向丝杆、凸块、旋钮、滑块、电动推杆、拨动块、电机、转杆和打磨筒的配合使用,一方面便于同时将铝合金边框的前后侧进行打磨处理,避免了一面加工后需要翻面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方便调节立板进行移动和两组打磨筒之间的距离,不仅不影响铝合金边框的正常上下料,还能够加工不同厚度的铝合金边框,加强了该装置的机动性和适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定位条(13),定位条(13)上开设有条形口,料板(17)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螺柱(14),螺柱(14)穿过条形口并螺纹套设有螺母(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滑槽和呈前后设置的开口,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8),滑块(8)的前侧穿过开口并与立板(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转轴穿过壳体(6)并与转杆(11)固定连接,打磨筒(12)螺纹套设于转杆(11)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有双向丝杆(71)、凸块(72)和旋钮(73),立板(5)上开设有腔体和两组拨动口,双向丝杆(71)转动安装于腔体内,凸块(72)的数量为两组且均滑动安装于腔体内,凸块(72)螺纹套设于双向丝杆(71)的外壁,凸块(72)穿过拨动口并与壳体(6)固定连接,旋钮(73)的一端穿过立板(5)并与双向丝杆(7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9)包括有电动推杆(91)和拨动块(92),电动推杆(91)固定安装于底板(1)的后侧,拨动块(92)穿过开口并与滑块(8)固定连接,电动推杆(91)的自由端与拨动块(9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涉及铝合金边框加工技术领域。该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包括底板、立板、调节机构和移动机构,底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料板,料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圆柱,料板的前侧设置有横条,横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圆杆,料板的前侧设置有铝合金边框,立板设置于底板上,立板上设置有两组且呈前后设置的壳体,壳体的外壁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上设置有打磨筒,调节机构设置于立板上,移动机构设置于底板上。该铝合金边框加工后去毛刺装置,能够定位不同尺寸的铝合金边框,还便于同时将铝合金边框的前后侧进行打磨处理,提高了其加工效率,且能够加工不同厚度和尺寸的铝合金边框。

技术研发人员:桂若白,桂香香,桂燕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卓立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