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1609发布日期:2023-12-07 03:0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铸件输送,具体为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1、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金属铸件在铸造过程中需要用到输料机构。

2、例如授权公告号“cn211077378u”名为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虽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新颖,对于容易滚落和细小的金属铸件的输送极为有利,防止其散落,提高运输效率,但现有的输送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接通电机的外接电源,电机工作时带动转筒转动,转动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内壁电磁铁对金属铸件进行吸附,防止金属铸件掉落,由于传送带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反松的情况,传动带反松后与转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无法带动金属铸件移动,进而影响输送机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传送带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反松的情况,传动带反松后与转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无法带动金属铸件移动,进而影响输送机构的工作效率,而提出的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内壁设有拉紧机构,所述底壳的顶部相邻有圆筒,所述底壳的外壁固接有输送机构主体,所述输送机构主体的内侧转动相连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壁转动相连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壁固接有挡板,所述输送机构主体的外壁贴合有套板。

4、优选的,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蜗杆、旋钮、蜗轮、限位杆和滑框;

5、所述蜗杆的外壁与底壳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旋钮的一侧相固接,所述蜗杆的外壁与蜗轮的外壁相啮合,所述蜗轮的后端面与底壳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蜗轮的正端面与限位杆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与滑框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滑框的外侧与底壳的内壁滑动卡接。

6、优选的,所述滑框的内侧与圆筒的外壁转动相连。

7、优选的,所述套板的内壁螺纹相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壁与输送机构主体的内壁螺纹相接,所述套板的内壁固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输送机构主体的内壁与电动伸缩杆的外壁相套接。

8、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接有夹板,所述输送机构主体的外壁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右侧滚筒的一端相固接。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带动旋钮转动,旋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杆与蜗轮之间具有自锁功能,蜗轮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带动滑框向下移动,滑框带动圆筒向下移动,圆筒对传送带进行拉紧,输送机构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不影响输送机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内壁设有拉紧机构(2),所述底壳(1)的顶部相邻有圆筒(3),所述底壳(1)的外壁固接有输送机构主体(4),所述输送机构主体(4)的内侧转动相连有滚筒(5),所述滚筒(5)的外壁转动相连有传送带(6),所述传送带(6)的外壁固接有挡板(7),所述输送机构主体(4)的外壁贴合有套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2)包括蜗杆(201)、旋钮(202)、蜗轮(203)、限位杆(204)和滑框(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框(205)的内侧与圆筒(3)的外壁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板(8)的内壁螺纹相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的外壁与输送机构主体(4)的内壁螺纹相接,所述套板(8)的内壁固接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输送机构主体(4)的内壁与电动伸缩杆(10)的外壁相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一端固接有夹板(12),所述输送机构主体(4)的外壁固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与右侧滚筒(5)的一端相固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铸件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铸件进料输送机构,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内壁设有拉紧机构,所述底壳的顶部相邻有圆筒,所述底壳的外壁固接有输送机构主体,所述输送机构主体的内侧转动相连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壁转动相连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壁固接有挡板,所述输送机构主体的外壁贴合有套板。通过带动旋钮转动,旋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杆与蜗轮之间具有自锁功能,蜗轮带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带动滑框向下移动,滑框带动圆筒向下移动,圆筒对传送带进行拉紧,输送机构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不影响输送机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潘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有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