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3655发布日期:2024-01-16 11: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打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1、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电机壳由于其壁薄,结构复杂,多是采用消失模铸造,在机壳制备完成后,切除机壳两端面的浇道以及冒口,并需要对机壳的两端面进行打磨,去除机壳两端面的毛刺,目前在对机壳端面的打磨上多是采用人工手持便携式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且人工打磨为局部打磨,打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顶面两端设置对称的架体,固定架,其在两个架体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待打磨的机壳,所述架体上安装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打磨电机和打磨部件,所述打磨电机驱动打磨部件转动。

3、优选的,所述架体之间活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与固定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为伺服电机。

4、优选的,所述架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与固定架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设置有螺杆以及与螺杆配套的螺母。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条水平设置。

7、优选的,所述打磨部件包括环状打磨盘,所述环状打磨盘内侧设有同轴的动力杆,所述动力杆与环状打磨盘的一侧面通过圆周分布的斜杆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杆与打磨电机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环状打磨盘包括环状底盘和环状打磨片,所述环状打磨片与环状底盘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所述环状打磨片的外径大于机壳的外径,所述环状打磨片的内径小于机壳的内径。

10、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架对机壳进行固定,且固定架在两个架体之间运动,使得其上的机壳与打磨部件贴合,利用打磨电机驱动打磨部件转动,从而达到对机壳端面打磨的目的,采用机械打磨机壳,一次安装机壳,可以达到对机壳两端面均打磨的目的,打磨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对机壳的端面全面打磨,打磨精度高,打磨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包括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的顶面两端设置对称的架体,固定架,其在两个架体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待打磨的机壳,所述架体上安装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打磨电机和打磨部件,所述打磨电机驱动打磨部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之间活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与固定架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为伺服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与固定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设置有螺杆以及与螺杆配套的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部件包括环状打磨盘,所述环状打磨盘内侧设有同轴的动力杆,所述动力杆与环状打磨盘的一侧面通过圆周分布的斜杆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杆与打磨电机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打磨盘包括环状底盘和环状打磨片,所述环状打磨片与环状底盘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打磨片的外径大于机壳的外径,所述环状打磨片的内径小于机壳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壳体打磨设备,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顶面两端设置对称的架体,固定架,其在两个架体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待打磨的机壳,所述架体上安装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打磨电机和打磨部件,所述打磨电机驱动打磨部件转动;本技术通过固定架对机壳进行固定,且固定架在两个架体之间运动,使得其上的机壳与打磨部件贴合,利用打磨电机驱动打磨部件转动,从而达到对机壳端面打磨的目的,采用机械打磨机壳,一次安装机壳,可以达到对机壳两端面均打磨的目的,打磨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对机壳的端面全面打磨,打磨精度高,打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孙仁传,郭祖军,陈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六安市发达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