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81211发布日期:2024-06-03 12:14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鱼钩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


背景技术:

1、鱼钩的进化已经迈入了细分领域了,不管从材质还是功能来说,我们称之为鱼钩的3.0时代,保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稳定的质量。由此引出选择鱼钩的四大要素:坚、利、韧、轻,既保证质地坚硬不易拉直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穿刺性和柔韧度,同时还需要更为量轻的材质。

2、公告号:cn218556573u的一种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加工座,所述加工座的顶部连接有隔板,所述加工座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螺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壁螺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前侧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传动端连接有输送盘,所述安装框的后侧设置有刻度槽,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连接有指示针,所述螺纹管的顶部连接有把手,本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通过转动螺纹管使螺纹套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电机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使输送盘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调节输送盘与鱼钩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对不同型号的鱼钩进行打磨。

3、上述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一,输送盘与磨辊没有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夹持,随着长期使用,输送盘以及磨辊会分别与两个电机的活动端出现松动,从而影响作业效率,其二,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屑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得到清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以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磨尖作业时,通过两个吸尘器进行抽风作业,将磨尖产生的废屑通过加工槽的下侧壁吸入至除尘舱中,并通过滤板与滤罩进行隔绝灰尘,避免吸尘器因灰尘积累太多导致无法作业,通过两个吸尘器与除尘舱使得,磨尖作业中产生的废屑得到有效地清理,大大减小了后续的清理难度,通过第一电机的活动端带动输送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限位辊进行转动,通过两个限位辊可以对输送辊进行有效的夹持与限位工作,避免第一电机的活动端与输送辊连接不稳定导致输送辊松动从而影响输送效率和质量影响后续的加工作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包括凹形座,所述凹形座上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侧壁中间靠另一侧位置开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的内侧壁中间位置电性转动连接有磨辊,所述加工槽的内侧壁前侧中间位置与内侧壁后侧中间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的后侧壁与前侧壁分别内嵌有限位滚珠,两个所述限位滚珠分别贴合在磨辊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限位滚珠同样对磨辊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进行有效的夹持作用。

4、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座的一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活动端贯穿凹形座的内侧壁中间靠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一电机的活动端连接有输送辊,所述凹形座的内侧壁一侧中间靠前侧位置、内侧壁一侧中间靠后侧位置且位于输送辊的前侧中间位置与后侧中间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另一侧壁中间位置均安装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另一侧壁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辊,两个所述限位辊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分别与输送辊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相贴合;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的活动端带动输送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限位辊进行转动,通过两个限位辊可以对输送辊进行有效的夹持与限位工作,避免第一电机的活动端与输送辊连接不稳定导致输送辊松动从而影响输送效率和质量影响后续的加工作业。

6、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座的前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后侧壁与工作台的前侧壁相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用于放置加工完成后的鱼钩。

8、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座的内侧壁中间靠下端位置安装有除尘舱,所述除尘舱的下侧壁贯穿凹形座的下侧壁中间位置,所述除尘舱的上侧壁与加工槽的下侧壁相连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磨尖产生的废屑通过加工槽的下侧壁吸入至除尘舱中。

10、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舱的内侧壁中间位置靠两侧上端位置均安装有引流板,两个所述引流板呈镜像对立式分布;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板用于将废屑进行引流。

12、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舱的内侧壁中间靠下端位置安装有滤板,所述除尘舱的内侧壁底部中间靠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滤罩,两个所述滤罩的内侧壁中间底部位置均安装有吸尘器;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吸尘器进行抽风作业,将磨尖产生的废屑通过加工槽的下侧壁吸入至除尘舱中,并通过滤板与滤罩进行隔绝灰尘,避免吸尘器因灰尘积累太多导致无法作业,通过两个吸尘器与除尘舱使得,磨尖作业中产生的废屑得到有效的清理,大大减小了后续的清理难度。

14、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座另一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侧壁中间靠前侧位置安装有控制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与第一电机、两个吸尘器以及磨辊的输入端连接的驱动电机相电性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座的下侧壁中间靠前侧两侧位置与下侧壁中间靠后侧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支腿,靠前侧的两个所述支腿的下侧壁与靠后侧的两个支腿的下侧壁均安装有底座;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支腿呈矩形阵列分布,用于支撑机架整体,两个底座用于提高机架稳定性。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磨尖作业时,通过两个吸尘器进行抽风作业,将磨尖产生的废屑通过加工槽的下侧壁吸入至除尘舱中,并通过滤板与滤罩进行隔绝灰尘,避免吸尘器因灰尘积累太多导致无法作业,通过两个吸尘器与除尘舱使得,磨尖作业中产生的废屑得到有效的清理,大大减小了后续的清理难度。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电机的活动端带动输送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限位辊进行转动,通过两个限位辊可以对输送辊进行有效的夹持与限位工作,避免第一电机的活动端与输送辊连接不稳定导致输送辊松动从而影响输送效率和质量影响后续的加工作业。

2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限位滚珠同样对磨辊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进行有效的夹持作用,避免磨辊与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出现松动影响后续的作业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包括凹形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座(1)上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上侧壁中间靠另一侧位置开设有加工槽(15),所述加工槽(15)的内侧壁中间位置电性转动连接有磨辊(3),所述加工槽(15)的内侧壁前侧中间位置与内侧壁后侧中间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座(21),两个所述安装座(21)的后侧壁与前侧壁分别内嵌有限位滚珠(22),两个所述限位滚珠(22)分别贴合在磨辊(3)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座(1)的一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保护壳(10),所述保护壳(10)的内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的活动端贯穿凹形座(1)的内侧壁中间靠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一电机(16)的活动端连接有输送辊(11),所述凹形座(1)的内侧壁一侧中间靠前侧位置、内侧壁一侧中间靠后侧位置且位于输送辊(11)的前侧中间位置与后侧中间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块(13),两个所述安装块(13)的另一侧壁中间位置均安装有转轴(14),两个所述转轴(14)的另一侧壁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辊(12),两个所述限位辊(12)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分别与输送辊(11)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座(1)的前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收集槽(9),所述收集槽(9)的后侧壁与工作台(2)的前侧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座(1)的内侧壁中间靠下端位置安装有除尘舱(7),所述除尘舱(7)的下侧壁贯穿凹形座(1)的下侧壁中间位置,所述除尘舱(7)的上侧壁与加工槽(15)的下侧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舱(7)的内侧壁中间位置靠两侧上端位置均安装有引流板(17),两个所述引流板(17)呈镜像对立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舱(7)的内侧壁中间靠下端位置安装有滤板(18),所述除尘舱(7)的内侧壁底部中间靠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滤罩(19),两个所述滤罩(19)的内侧壁中间底部位置均安装有吸尘器(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座(1)另一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操作台(4),所述操作台(4)的上侧壁中间靠前侧位置安装有控制器(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座(1)的下侧壁中间靠前侧两侧位置与下侧壁中间靠后侧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支腿(8),靠前侧的两个所述支腿(8)的下侧壁与靠后侧的两个支腿(8)的下侧壁均安装有底座(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鱼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鱼钩生产加工的磨尖机架,包括凹形座,所述凹形座的一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壁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活动端贯穿凹形座的内侧壁中间靠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一电机的活动端连接有输送辊,两个所述限位辊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分别与输送辊的前侧壁中间位置与后侧壁中间位置相贴合。本技术中,通过第一电机的活动端带动输送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限位辊进行转动,通过两个限位辊可以对输送辊进行有效的夹持与限位工作,避免第一电机的活动端与输送辊连接不稳定导致输送辊松动从而影响输送效率和质量影响后续的加工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丁胜菊,瞿燕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腾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