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铜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金铜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1、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
2、现有的合金铜浇铸模具在成型过程中,需要等待熔化后的原料冷却成型后,才能进行脱模,不然就会使成品出现变形的问题,而为了提升成品冷却的速度,需要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金铜浇铸模具,具有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金铜浇铸模具,包括安装板;安装板顶部左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下模具,安装板顶部左侧设置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四个滑杆和升降板,四个滑杆呈矩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端左侧,升降板的四个角分别滑动套接在四个滑杆中部,四个滑杆分别贯穿升降板的四个角,四个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输出端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滑杆上部套接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升降板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液压缸输出端与升降板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升降板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下模具和上模具内部均设置有导流组件,两个导流组件通过软管一相连通,安装板上端左侧设置有循环机构,循环机构与两个导流组件相连通。
3、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罐、循环罐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端右侧,循环罐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转轴贯穿安装板,伺服电机输出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循环罐内底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提升筒,提升筒下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伺服电机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在提升筒内,转杆外壁固定连接有绞龙叶片,绞龙叶片与提升筒内壁相贴合,循环罐右侧嵌入有制冷板,制冷板贯穿安装板,制冷板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温架,导温架套接在提升筒外壁,导温架与提升筒外壁具有间隙,导温架中部呈s型缠绕状,循环罐正面底部与水泵输入端连通。
4、导流组件包括导流孔,导流孔数量为若干个,导流孔开设于下模具底部内部和上模具上部内部,导流孔两端内壁均螺纹连接有管头,管头连通导流孔,相邻两个管头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并形成管道通路,下方前端最右侧管头通过进液管与水泵输出端相连通,上方前端最右侧管头通过软管二与循环罐正面上端相连通,后方最左侧两个管头通过软管一相连通。
5、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6、本实用新型的合金铜浇铸模具,通过设置的导流组件和循环机构,可在铸造完成后对下模具和上模具进行降温处理,避免铜锭在拖模时出现变形的现象,同时循环机构还能提高对冷却液的降温均匀度和效率,进而实现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1.一种合金铜浇铸模具,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顶部左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下模具(2),安装板(1)顶部左侧设置有下压机构(4),下压机构(4)包括四个滑杆(41)和升降板(42),四个滑杆(41)呈矩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上端左侧,升降板(42)的四个角分别滑动套接在四个滑杆(41)中部,四个滑杆分别贯穿升降板(42)的四个角,四个滑杆(4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3),固定板(43)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4),液压缸(44)输出端贯穿固定板(43)并与固定板(43)滑动连接,滑杆(41)上部套接有弹簧(45),弹簧(45)两端分别与升降板(42)和固定板(43)固定连接,液压缸(44)输出端与升降板(42)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升降板(42)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46),下模具(2)和上模具(46)内部均设置有导流组件(5),两个导流组件(5)通过软管一(3)相连通,安装板(1)上端左侧设置有循环机构(6),循环机构(6)与两个导流组件(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铜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循环机构(6)包括循环罐(61)、循环罐(61)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上端右侧,循环罐(61)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62),伺服电机(62)输出转轴贯穿安装板(1),伺服电机(62)输出转轴与安装板(1)转动连接,循环罐(61)内底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提升筒(63),提升筒(63)下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64),伺服电机(62)输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杆(65),转杆(65)在提升筒(63)内,转杆(65)外壁固定连接有绞龙叶片(66),绞龙叶片(66)与提升筒(63)内壁相贴合,循环罐(61)右侧嵌入有制冷板(67),制冷板(67)贯穿安装板(1),制冷板(67)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温架(68),导温架(68)套接在提升筒(63)外壁,导温架(68)与提升筒(63)外壁具有间隙,导温架(68)中部呈s型缠绕状,循环罐(61)正面底部与水泵(69)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铜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导流组件(5)包括导流孔(51),导流孔(51)数量为若干个,导流孔(51)开设于下模具(2)底部内部和上模具(46)上部内部,导流孔(51)两端内壁均螺纹连接有管头(52),管头(52)连通导流孔(51),相邻两个管头(52)之间通过连接管(53)相连通并形成管道通路,下方前端最右侧管头(52)通过进液管(54)与水泵(69)输出端相连通,上方前端最右侧管头(52)通过软管二(55)与循环罐(61)正面上端相连通,后方最左侧两个管头(52)通过软管一(3)相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