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51519发布日期:2024-05-07 19:2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消失模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


背景技术:

1、消失模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2、但是现有的支架消失模模具在使用时,无法快速将模具进行分开,从而无法便于将模具内部的支架消失模快速取出,同时在控制模具相对贴合后,由于不具备对递进结构进行限位,从而会导致模具出现位置偏动,从而无法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用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通过递进齿板带动两根递进齿套相对或相反移动,以此便于对模具一和模具二内部的支架消失模取出,同时弹簧可带动旋转齿板重新啮合进内齿筒中,实现对结构快速限位,避免模具一和模具二随意晃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端面位置的模具一和位于模具一左侧面的模具二;模具一和模具二正前方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递进齿板,递进齿板的上下周侧位置啮合有呈交错设置的递进齿条,底板的前表面固定有与递进齿板前后方向一致的竖向板,竖向板的中部开设有转孔,递进齿板的前侧面固定有旋转处在转孔内部位置的活动筒,竖向板的前方设置有旋转齿板,旋转齿板的后侧面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后端面固定有滑动处在活动筒内部位置的圆板,圆板的前侧面固定有套设在移动杆周侧位置的弹簧。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递进齿条相反的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条板,连接条板的另一端部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分别与相近的模具一、模具二螺栓连接。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板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调节口,安装板周侧的下部位固定有滑动处在调节口内部位置的调节板。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活动筒的前端面固定有与竖向板前侧面相接的挡板,且挡板与旋转齿板相抵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竖向板的前端面固定有内齿筒,挡板和旋转齿板均处在内齿筒的内侧位置,且旋转齿板与内齿筒啮合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挡板的前端面开设有孔径小于活动筒内径的限位孔,移动杆滑动穿过限位孔的内部位置,圆板和弹簧均滑动处在活动筒的内部位置。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活动筒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条形口,圆板的周侧固定有滑动处在条形口内部位置的凸块。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控制旋转齿板在内齿筒的内部位置抽出,进而并控制旋转齿板转动,由此旋转齿板会通过移动杆、圆板带动活动筒进行旋转,使活动筒带动递进齿板旋转,从而递进齿板会带动两根递进齿条错开移动,以此使两个模具一和模具二分开,以便对模具一和模具二内部的支架消失模取出。

1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旋转齿板在内齿筒的内部抽出时,旋转齿板会带动移动杆移动,并以此使圆板对弹簧进行压缩,因此松开旋转齿板时,此时弹簧会推动圆板复位,从而使旋转齿板重新啮合到内齿筒的内部位置,进而内齿筒对旋转齿板进行限位,使递进齿板被限位,使两根递进齿条不会轻易移动,避免模具一和模具二随意晃动。

13、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包括底板(1)以及位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位置的模具一(2)和位于模具一(2)左侧面的模具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一(2)和模具二(3)正前方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递进齿板(5),所述递进齿板(5)的上下周侧位置啮合有呈交错设置的递进齿条(4),所述底板(1)的前表面固定有与所述递进齿板(5)前后方向一致的竖向板(102),所述竖向板(102)的中部开设有转孔(103),所述递进齿板(5)的前侧面固定有旋转处在所述转孔(103)内部位置的活动筒(501),所述竖向板(102)的前方设置有旋转齿板(6),所述旋转齿板(6)的后侧面固定有移动杆(601),所述移动杆(601)的后端面固定有滑动处在所述活动筒(501)内部位置的圆板(602),所述圆板(602)的前侧面固定有套设在所述移动杆(601)周侧位置的弹簧(6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递进齿条(4)相反的端部均固定有连接条板(401),所述连接条板(401)的另一端部均固定有安装板(402),且所述安装板(402)分别与相近的所述模具一(2)、模具二(3)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调节口(101),所述安装板(402)周侧的下部位固定有滑动处在所述调节口(101)内部位置的调节板(4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筒(501)的前端面固定有与所述竖向板(102)前侧面相接的挡板(503),且所述挡板(503)与所述旋转齿板(6)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板(102)的前端面固定有内齿筒(104),所述挡板(503)和旋转齿板(6)均处在所述内齿筒(104)的内侧位置,且所述旋转齿板(6)与所述内齿筒(104)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03)的前端面开设有孔径小于所述活动筒(501)内径的限位孔(504),所述移动杆(601)滑动穿过所述限位孔(504)的内部位置,所述圆板(602)和弹簧(604)均滑动处在所述活动筒(501)的内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筒(501)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条形口(502),所述圆板(602)的周侧固定有滑动处在所述条形口(502)内部位置的凸块(60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消失模模具,涉及消失模相关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端面位置的模具一和位于模具一左侧面的模具二;模具一和模具二正前方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递进齿板,递进齿板的上下周侧位置啮合有呈交错设置的递进齿条,竖向板的前方设置有旋转齿板,旋转齿板的后侧面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后端面固定有滑动处在活动筒内部位置的圆板,圆板的前侧面固定有套设在移动杆周侧位置的弹簧。本技术通过递进齿板带动两根递进齿套相对或相反移动,以此便于对模具一和模具二内部的支架消失模取出,同时弹簧可带动旋转齿板重新啮合进内齿筒中,实现对结构快速限位,避免模具一和模具二随意晃动。

技术研发人员:侯名杰,杨瑞涛,李春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太行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5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