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铸造,具体为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
背景技术:
1、砂型铸造是指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2、但是,现有的铸模锁紧治具工作人员调节不够便携,并且对铸模的锁紧效果不够好;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铸模锁紧治具工作人员调节不够便携,并且对铸模的锁紧效果不够好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侧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下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连接槽两侧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定位杆下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上连接板一端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卡板,所述下连接板一端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卡槽,且卡槽与卡板相对应,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
3、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端的外表面与蜗轮的内表面完全贴合,所述定位杆与蜗轮通过焊接固定。
4、优选的,所述调节把手一端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条纹。
5、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下表面与下连接板的上表面完全贴合,所述定位柱与下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
6、优选的,所述卡板与上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7、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连接板一端均匀设置的卡板以及下连接板一端均匀设置的卡槽,利用卡板和卡槽连接,可以对上模座与上模座进行初步定位,并且减少了上模座与上模座连接时出现错位,提高了铸模的工作效果;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槽内侧设置的蜗轮、蜗杆和定位杆,利用蜗轮蜗杆传动,可以使定位杆匀速的转动,方便定位杆下端的螺纹带动螺纹套顺着限位槽移动,增加了铸模的锁紧效果,并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调节,提高了工作人员对锁紧治具调节的便携性。
1.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包括上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上连接板(2),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设置有下模座(7),所述下模座(7)的两侧均设置有下连接板(6),所述上连接板(2)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16),所述调节槽(16)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5),所述定位杆(5)的一侧设置有蜗杆(14),所述蜗杆(14)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把手(10),所述下连接板(6)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槽(3),所述连接槽(3)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套(4),所述连接槽(3)两侧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8),所述定位杆(5)下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9),所述上连接板(2)一端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卡板(12),所述下连接板(6)一端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卡槽(13),且卡槽(13)与卡板(12)相对应,所述下连接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5)上端的外表面与蜗轮(15)的内表面完全贴合,所述定位杆(5)与蜗轮(15)通过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把手(10)一端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条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的下表面与下连接板(6)的上表面完全贴合,所述定位柱(11)与下连接板(6)通过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2)与上连接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件的铸模锁紧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4)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限位槽(8)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