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校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2176发布日期:2025-01-17 12:40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校圆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校圆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工位校圆机。


背景技术:

1、校圆机是指能够对变形的回转体进行检测、计算及校对的机器,使得校对后的物体的圆柱体数值得到减小;齿圈类零部件作为回转体的一种,齿圈类零部件的加工需要先从长管毛坯料进行切割成合适长度的圆筒状,随后放入淬火池内进行淬火处理,齿圈类零部件产品在淬火后存在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加上后续磨齿根的机加应力叠加,导致薄壁齿圈出现椭圆变形,椭圆变形量大于一定值后,零件无法进行后续的加工,必须进行校圆处理。

2、但在齿圈类零部件在从长管毛坯料进行切割过程中会产生铁屑等杂质,铁屑等杂质会附着在齿圈外壁,即使经过淬火池也会有部分残留,现有的校圆机一般为直接对工件进行检测并校圆,若不对工件的外壁在检测前进行打磨并将毛刺铁屑等杂质清除,会影响检测装置对工件外圈的检测准确性,造成校圆机数据收集不准确,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后续对工件的校圆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校圆机。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组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延伸至壳体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轴,所述壳体的顶部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罩与第二固定罩,所述第一固定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打磨块,所述第二固定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辊,所述壳体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罩的一侧设有检测装置,所述壳体的顶部远离检测装置的一侧安装有校准装置,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夹持组件。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与联动单元,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外部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杆的外部且处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与第二固定罩可通过联动单元进行运动。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联动单元包括丝杠,所述丝杠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丝杠延伸至壳体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与第二固定罩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杠的外部。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转动柱的顶部,所述转盘的内部开设有多组弧形槽,多个所述滑杆分别滑动连接于弧形槽的内部,所述滑杆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于壳体的内部。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固定罩的内部与传动辊固定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顶部远离校准装置的一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检测装置转动连接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壳体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校圆机主体。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装置可在带动多个限位轴对工件进行张紧的同时带动打磨块与传动辊与工件贴紧,并且在对工件进行检测校准前对工件的外壁进行打磨清理,将毛刺杂质清除,可有效提升后续对工件的外圈检测精度,从而提升了对工件外圈的校圆准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组滑杆(4),所述滑杆(4)的顶部延伸至壳体(1)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轴(5),所述壳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罩(6)与第二固定罩(8),所述第一固定罩(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打磨块(7),所述第二固定罩(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辊(9),所述壳体(1)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罩(6)的一侧设有检测装置(22),所述壳体(1)的顶部远离检测装置(22)的一侧安装有校准装置(23),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0)与联动单元,所述第一电机(10)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外部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两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5),所述转动杆(11)的外部且处于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蜗杆(12),所述壳体(1)的内壁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3),所述转动柱(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蜗轮(14),所述蜗杆(12)与蜗轮(14)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6)与第二固定罩(8)可通过联动单元进行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单元包括丝杠(16),所述丝杠(16)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丝杠(16)延伸至壳体(1)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7),所述第一皮带轮(15)与第二皮带轮(1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18)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6)与第二固定罩(8)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杠(16)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盘(2),所述转盘(2)转动连接于转动柱(13)的顶部,所述转盘(2)的内部开设有多组弧形槽(3),多个所述滑杆(4)分别滑动连接于弧形槽(3)的内部,所述滑杆(4)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所述限位板(20)滑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罩(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固定罩(8)的内部与传动辊(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远离校准装置(23)的一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所述检测装置(22)转动连接于电动伸缩杆(21)的输出端,所述壳体(1)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校圆机主体(2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校圆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工位校圆机,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组滑杆,滑杆的顶部延伸至壳体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轴,壳体的顶部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罩与第二固定罩,第一固定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打磨块,第二固定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辊,壳体的顶部靠近第一固定罩的一侧设有检测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工位校圆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校圆机一般为直接对工件进行检测并校圆,若不对工件的外壁在检测前进行打磨并将毛刺铁屑等杂质清除,会影响检测装置对工件外圈的检测准确性,造成校圆机数据收集不准确,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后续对工件的校圆准确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兵,王金平,孙雨璐,吴元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肯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22
技术公布日:2025/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